【古诗词描写】日、月、星、天、雨、露、风、霜、雪、雷、云杂集(三)
(2012-07-26 10:25:27)
标签:
终南宋体春雪《塞下曲》从军行七首其四文化 |
分类: 小说写作资料(描写类) |
露
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
“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梅》(二首)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6.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1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8.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9.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20.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2.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23.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2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25.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26.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庭霰:落在庭院的小雪花。林花:白梅花。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唐·孟浩然《初春汉中漾舟》罢:完。复:又。开:裂、融。写出冰融荡舟,深潭涨绿,雪罢春临,初萌生意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忽然。梨花:因梨花白色,这里指作雪花。写风停雪止后的一片雪景,以春拟冬,比喻新颖,想象奇特,境界壮阔,情调昂扬。东晋才女谢道蕴以“柳絮因风起”写雪,非不工巧,但比之岑参句,境界就显得小,笔力就显得弱了。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庭:庭院。写雪等不及春天的到来,穿树而至,巧作飞花。以“嫌”、“故”二字写出雪也有感情,作为迎春使者,将给人间带来春色,想象新奇,用词精警。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讶:惊讶。衾:被子。复:又。折竹:竹被雪压折。不从正面写夜雪,而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形容雪越下越重。旁敲侧击,意象更为鲜明,妙甚。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度琼枝。
唐·高骈《对雪》六出:指雪花,因呈六角形。琼枝:因雪盖而变成白玉般的竹枝。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唐·于濆《戍卒伤春》不减:吹不开。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写边塞春天的苦寒和戍卒的艰苦。“气力尽”一语双关,既写积雪的深重,又喻边塞的萧条。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唐·东方虬《春雪》触:指雪点缀在枝头上。若个:哪个。以花状雪,形象逼真。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消:融。二月晴:指春天的晴朗日子。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明灭:时隐时现。这是寒冬腊月天欲下雪云罩西湖时的一片朦胧景色。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宋·张元《雪》玉龙:比喻飞雪。败鳞残甲:比喻狂飞乱舞的满天雪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冰笋:冰棱。偷向:形容静悄悄的样子。写初春物的细微变化。以“暗”、“偷”两字见意。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雪梅》无雪:指没有雪作衬托。不精神:不够神韵。两句说:梅花白雪,相映成趣。对雪吟诗,高雅宜人。如果不把三者结合起来,就俗而无韵了。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
宋·杨万里《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浪湿天:大浪排空。平船:填平船舱。用夸张手法写风雪之大。
●雪含欲下不下意,梅带将开未开色。
宋·曾几《探梅》色:颜色。雪欲下而未下,梅将开而未开,察态观色,刻画入微。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宋·周弼《夜深》不知门外春雪已融,残月还挂在半山上,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宋·黄庚《咏雪》以“玉万家”喻大雪纷飞,家家户户的屋顶都盖上厚厚的雪。
●一天云暗玉楼台,万顷光摇银世界。卷帘初见阑干外,恰似梅花满树开。
元·马九皋《雪》用“万顷光摇银世界”喻雪后景,气魄何等雄伟。继又以“梅花满树开”为喻,何等形象。
●一夜青山失色。晓来门外,珠宫贝阙瑶台。
明·朱有燉《天净沙·咏山水憬》珠宫贝阙:水神河伯居住的水晶宫。瑶台:神仙的幽居地。写一夜大雪后的奇景--青山失色,大地皆白,人们如到了仙境一般。
●狂飙,三冬任尔飘;休骄,一春看尔消!
明·薛论道《古山坡羊·冰山》狂飙:暴风雪。三冬:冬季的三个月份。暴风雪,任你在整个冬季刮吧;休得骄横无忌,春天一到,你就消融了!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雪花虽大却遮不住诗人怨恨的眼光,风力似刀也割不断诗人的愁思,那么愁之大且长可想而知。
●欲向东蒙看霁雪,青天乱插玉莲花。
清·厉鹗《蒙阴》蒙阴:在今山东省。东蒙:即蒙山。霁雪:停止下的雪。玉莲花:比喻积雪的山峰,形象十分生动。
雷
云
●览冀州兮有余,横田海兮焉穷。
战国·楚·屈原《九歌·云中君》冀州:九州之首,代指中国。穷:尽。称誉云彩照临九州、飘浮四海的品格。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游子被迷恋后久不归家,象白日被浮云所遮蔽。每被比喻一个人在外沉溺不顾家,象男人有外遇一类。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以涌烟散丝比喻秋天的腾云密雨,十分形象。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绮:彩色的丝织品。练:素白的绸子。描绘余晖飞散,绚丽如绮;澄江清澈,幽静如练。比喻新颖,用词贴切,色彩明丽,境界优美。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筱(xiǎo):小竹子。媚:妍美。涟:有微波的水面。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彩云与红日。空水:长空与江水。澄鲜:清新。描写在孤屿上见到的色彩鲜明清新的自然景色。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句回答齐高帝所问,显示隐居山间怡然自乐,悠然无尽的境界,一问一答,饶有意趣。“多白云”这词语是诗中之眼。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唐·孟浩然《断句》天上的银河,飘着淡淡的云丝;冷清的梧桐,滴着疏疏的小雨。两句写秋夜的恬淡清丽。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唐·李白《与从侄杭州剌良游天竺寺》观赏云头的变幻,怡乐泉水的清幽。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薄暮:时近黄昏。回风:旋风。描写雪前、雪落时的纷乱急促的情景,隐喻时局的恶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行留客》纵使:即使。晴明:晴朗明亮。入云:形容山的高。沾衣:指潮湿的水气沾湿衣服。
●云归万壑暗,雪罢千岩春。
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壑(hè):山沟。罢:止。两句可见天气对环境的影响。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黄鹤:指仙人骑着黄鹤离去的传说。这是怀念远去的人或感慨人事的变迁,唯有大自然中的白云,千古悠悠常在。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比喻兵临城下。甲光:军士盔甲的闪光。金鳞:形容盔甲象鳞片一样闪闪发光。两句写局势的危急,为后人所常用。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细、微。河:银河。波:光。这是写八月十五夜空的景象。
●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
唐·刘禹锡《萋兮吟》蔽:遮。穷:指僻陋、阴暗。兰蕙:两种香草。借云蔽天暗秋风肃杀的自然景色,喻昏庸统治者迫害忠良的行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溪流上空的云。沉阁:降落于楼阁之后。阁,指慈佛寺阁。楼:指咸阳城楼。形象地写出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今人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来临前的气氛。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太华:华山。中条:中条山。地处太行山与华山中间,故称中条。诗人在潼关一带见到的秋雨刚过天将放晴的清新景色。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借景抒情,日间望白云无际而思念,入夜观皓月照溪而寄情,景美情浓。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轻盈的流云。弄巧:变幻巧妙的花样。飞星:指牵牛、织女二星。传:表达。银汉:银河。迢迢(tiáo):遥远的样子。暗渡:悄悄渡过天河相会。从纤云弄出巧妙的花样,想到织女灵活的双手,从飞星闪烁看出他们的离恨,如今双星暗渡迢迢的银河,然而匆匆一会又要分别,多么难过。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彩云:比喻美人,这里指歌女小蘋,象一朵彩云似地飘走了。作者追忆当年一见倾心的歌女,委婉深沉。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宋·魏野《寻隐者不遇》描写一个深山人家遍地白云的美丽仙境,趣意盎然。
●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东。
元·张可久《普天乐》两句形容彩霞映在湖面上,象织女机上织出的千重云锦,映在一片银河上。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晦:隐。共:与。高下;云高山下,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以山托云,以云衬山,写出云与山,彼此相因而变化,衬托手法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