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2021-10-25 15:34:58)
标签:

2021

民艺

杨永智

分类: 田野调查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庄俊元(18081879),字克明,号印潭、损盦、损翁、四休子、四休老人、瓶城居士,福建晋江青阳人,后移居泉州郡城内西街甲第巷(现今106号),道光16年(1836)恩科二甲第31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37岁接掌甘肃西宁府尹六载,兼兵备道。咸丰3年(1853)自请引退,归里休养,优游山林。幼时追随父兄往返两岸行商,寓居台湾府城与彰鹿等地,辞官后亦曾三度访台,艺坛声誉日隆。享寿73岁。雅好临池,精擅书法,行书尤其潇洒遒劲。《台湾日日新报》记者魏润庵评语:仿白毫庵,夭矫可爱。[1]192612月,新竹街书法鉴藏家李逸樵自费委托台北市松浦屋印刷部,特以珂罗版精印《大东书画集》第一辑,收录自藏庄氏杰作。着有《里言征》、[2]《湟中公餘日記》手鈔本行世。[3](图1、图2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鹿港泉郊会馆庄俊元题匾署名朱拓本(笔者采拓并拍摄)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2:《湟中公余日记》庄俊元自陈履历(笔者翻摄)

 

纵使,庄氏故居昔年高悬“翰林第”“进士第”牌匾,在文革中毁去。幸好“颍悟无如能解脱,余生难得是糊涂。”“四禅缚如何解脱,一肚皮不合时宜。”“病人戒怒为先,莫羡齐文因怒愈。老侯健忘最美,堪嗤华子把医忘。”“闻一百零八杵钟声,罢了罢了。享七十有三年岁月,归欤归欤。”自箴联四首依然被乡梓传颂,馨香流芳。笔者且援引目前遗存于泉州十处名胜古迹的楹联墨痕,权充来日艺林同道采访读联之资:

 

开元寺甘露戒坛冷暖自知,不必别求甘露。我人无相,都来随喜戒坛。[4]“戒为定根空五蕴,坛垂象教入三摩。”嵌字联两对。元妙观中殿“中极承华,化宏天外。玄门众妙,道契上清。”(图3通淮关岳庙崇先殿大厅(由曾广树撰)“一脉传忠义,万家拜圣贤。”东郊法石街真武庙山门边墙“仰之弥高,大观在上。过此以往,联步而升。”正殿“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惜故物不存,今由台北市王姓弟子补立。清源山瑞像岩石室“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印禅心。”则脱胎自唐代诗人李颀(690751),《题璿公山池》的截句。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31891年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近景(泉州市旅游局供图)

 

安海镇型厝村北龙山寺,内山门柱“慈云覆尽三千界,宝刹重光第一门。”前殿大门“为什十二个辰时憎枷爱纽,尘缘不断?果然五百双手眼拯溺扶危,佛法无边。”正殿圆通宝殿“告诸亿万众生,无我无人,何处得来实像?奚但一千手眼,即心即佛,茎草可画金身。”以及“手拯三途,眼照十方,菩萨千般垂法力。后拥灵源,前罗石井,招提万古庆安平。”合计4对。该寺从隋皇泰年间(618619)建寺奉祀,迄今已达千年的观音樟木雕像,双手合十,旁支一千零八手,掌心各雕一眼,百姿千态,“五百双手”“一千手”乃举其整数也。[5](图4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4:仰望泉州安海龙山寺千手千眼观音木像(王康寿拍摄)

 

安海镇东北灵水村灵源禅寺洞口春深烟雨,海门夜半渔灯。故老相传上联本出自住持之手,郑成功(16241662)的老师写就下联,皆托言郑氏书题,历劫毁亡,18388月庄俊元重写时,刻意将原本在上联的最末字、下联的最末字省略,更见洗练。石狮市永宁镇塔石村虎岫寺帝建隆基通北极,灵钟虎岫镇南关。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石亭寺新建外山门重镌几时太华飞来?诧奇石开成莲界。谁似斯亭不老?笑衰颜空入桃源。位在下联的行书体字,屡遭误读作。同市诗山镇凤山寺威镇古扬名,广矣大矣,群黎被泽。保安今锡号,尊之亲之,率士称王。另一方遐迩禔福匾,庄氏特以翰林院编修、西宁兵备道职衔具名。

 

今年元月间,汪毅夫教授在北京发表〈庄状元在台湾〉鸿文,[6]引例庄氏在彰化县和美镇古迹道东书院,(图5留题祀朱子三联之一:“继周程,翼圣传经,开十闽之道统。任陆王,分门别派,障百川而东流。”笔者寒斋即座落于书院附近,就近核实,惟见讲堂石柱联“六经注脚,秦汉以来独步。千圣传心,孔孟而后一人。”朱熹神龛木联“集解析疑,传斯文正印。继往开来,为万世宗师。”左月门泥塑联至教遗千载,微言播六经。右月门泥塑联诗书资博约,礼乐致中和。四对而已,均未落款署名,矧不知庄氏留题长联所据何典?其余两联内容又如何?引颈企望方家赐告。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5:彰化县和美镇道东书院外观(笔者拍摄)

 

书院现存联对与木匾其实并非原物旧观,朱熹(113012006)神龛高悬“梯航绝学”匾,上款“光绪己丑年腊月立”,下款“后学庄俊元书”,(图7)无印记。拜读牢镶在讲堂虎壁,19318月,由在地文士黄文镕撰写〈道东书院沿革志〉石刻碑记考证:自咸丰7年(1857)兴工,翌年规模略成,却延宕到同治10年(1871)落成,栋宇润色,并筑墙垣,同年冬竣工(按:1879年庄俊元仙逝之前便已书匾)。不料,光绪12年〈1886)“有谢孝专氏设教于此,因门徒谢以章辈,夜间在院攻读,偶尔失慎致遭回禄之灾,而中殿尽付之一炬!”同年6月兴工,隔年秋得告竣功,迟至光绪15年(188912月复刻新匾。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6:泉州崇经堂《四书白文正体》〈朱夫子〉绣像即是朱熹(笔者收藏并拍摄)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7:和美道东书院梯航绝学匾复刻庄俊元落款(笔者拍摄)

 

另外一方嵌在讲堂龙壁间,晚至1920年起担任书院主讲的鹿港街宿儒许逸渔(18871957),选在1931年秋日,谨撰〈道东书院沿革叙〉石刻碑记,也不禁喟叹:讵知光绪十二年遭荧惑之为灾,因谢某门徒焚膏继晷,在院攻读,忽兆焚如,可怜一座岿然之灵光,顷刻间化为灰尘矣。惜哉!嗣后,陈黄诸绅董力筹重新建造,唯戒勿侈前人,勿废旧观,故所制作颇称折衷,堪俾后人视为楷范,盖本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之意也。所以,另一片高挂讲堂中门的会圣之精匾,落款和印记皆不见,用笔虽神似,折衷之余亦无法佐证属于庄氏亲笔原匾。

 

与和美镇比邻的鹿港镇,人文荟萃,对于庄俊元挟骨带肉,元气淋漓的书风,每多瞩目。19731110日“鹿港民俗文物馆”开馆以来,即向收藏家情商借展行书七言联轴两对,其一“桥边野水通渔路,城上青山入酒杯。”上款“在东大兄雅属”,下款“庄俊元”,未钤印。其二“汝器何妨兼货殖?渊衷是秉在谦冲。”下款“庄俊元”并钤印两方。先后载入图辑,保存前贤潜德。[7]祖上来自福建永春县官林乡的李秉圭木雕艺师(1949至),为鹿港名匠李松林(19071998)师傅第4子,李氏世家第5代传人,非但手路精湛,对于书道艺术亦多领会。今年3月中旬,笔者续结因缘,得聆臧否近采庄氏墨迹拓本,鼓舞有加之余,兹选两纸以飨同好。

 

  长年悬挂于鹿港镇中山路233号“泉郊会馆”,[8] 妈祖神龛两侧的联对,(图89)字作阳刻,镶嵌入木,上联“德泽济民生,鹿水永通泉水。”增镂小字“道光三十年葭月,晋江庄俊元敬书”,附锲“俊元”及“印潭”私印两方。 (图10)下联“神灵钟海国,瀛洲大类湄洲。”添题小字“复茂号敬立”。推想道光30年(185011月,庄氏在西宁兵备道任上恣意挥毫,墨宝交付往来泉鹿知名郊商“复茂号”倾囊斲木,偕同由泉郊领袖“金长顺”敬立“德佑海邦”的重修匾额,齐享烟祀犹未坠。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8:鹿港泉郊会馆门面(笔者拍摄)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9:鹿港泉郊会馆神龛供奉逾百年木雕神像群(笔者拍摄)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0:鹿港泉郊会馆庄俊元书联蜡墨干拓本局部(笔者采拓并拍摄)

 

    至于选用两方木片榫接而成“泉郊会馆”匾,阴刻凿字,上款“庚午春日”,下款“晋江庄俊元”,续镂白文“印潭”、朱文“俊元”名章两方。(图11)同治9年(1870)正月以后题写,铁画银钩,转折如意,时逢62岁的庄氏恢弘笔势不逊盛年惟匾额用料年代未必同时,况且字略呈偏斜(取原物齐观,拓本黑白分明,难逃明目。倘若有暇,尽量采拓数纸,字画务求细节表现俾益方便对读校勘),或许肇因于后人辗转覆刻所致。(图12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1:鹿港泉郊会馆庄俊元书匾钤印与蜡墨干拓本(笔者采拓并拍摄)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2:李秉圭师傅与笔者共持庄俊元书匾的乌金拓本(鹿港松林居拍摄)

 

回溯咸丰7年(1857)元月,庄俊元归籍在泉,接受南安乡亲嘱托,题写“泽普南邦,永俾众生之苦。威行水国,能将神力挽狂澜。”木联一对迄今安在。[9] (圖13)两岸舟楫海运同仰妈祖婆庇护经年,尤其身处宝岛西岸笨港的士农工商,奉献不仅只于刻联而已,更为气魄的大手笔,则是筑庙题壁(圖14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3:北港朝天宫典藏庄俊元书联(纪仁智拍摄)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41964年北港朝天宫庙埕及三川殿外观(笔者供图)

 

早于1993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已经发函推荐笔者,执行云林县古迹北港镇(古称笨港)朝天宫典藏雕版印刷文物的整理工程。今年四月,笔者续与蔡咏鍀董事长相见欢,进行该宫典藏相关碑匾联文字与纹饰的采拓普查近月余。[10] (图15、图16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5:蔡咏鍀董事长偕笔者与古版妈祖神符新刷印本合影(蔡明芬拍摄)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6:纪仁智祭祀组长偕笔者与妈祖廿四司大神禡新刷印本合影(陈建廷拍摄)

 

其间,特别锁定位在圣母殿龙虎壁的庄氏题诗两首,接连四夜,通宵施作至黎明,龙壁镌刻上首“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添刻小字“咸丰二年春,庄俊元题”,续镂“俊元”、“印潭”名章两方。虎壁锲出次首“德大方称母,封隆特配天。熙朝祀典重,何事采《夷坚》?”增雕小字“晋江庄俊元敬题”,接凿“俊元”、“印潭”名章两方,使用名章俱雷同。 (图17、图18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7:笔者采集北港朝天宫庄俊元题壁诗上首朱拓本(许振殷拍摄)

18:笔者采集北港朝天宫庄俊元题壁诗次首乌金拓本(蔡政勋拍摄)

 

咸丰2年(1852)元月以降,时任西宁兵备道的庄俊元倚马赋诗,或呈龙飞,或作凤舞,笔者采拓数纸,顺手也将烟垢尘埃逐次涤净,石面光可鉴人。值得关注的是在题壁次首诗末的典故,出自北宋人洪迈(11231202)编纂志怪小说《夷坚志》,因为书中收录与妈祖有关的〈林夫人庙〉与〈浮曦妃祠〉两则故事,庄氏言外之意,列入官方隆重祀典的湄洲屿天上圣母信仰其来有自,当然可以不需要再采撷民间传说,踵事增华。[11]

 

  无独有偶,座落在泉州市丰泽区金屿村的南宋古迹盘光桥(俗名乌屿桥),桥尾幸存的一座15米高石塔,清季修缮之际,委请庄氏题诗一首,手泽至今尚能采集:“凤江常见水消消,磐光昼夜去还潮。波江坪现鱼鸟动,浪里尚见拉舟摇。只恨源山生不接,那堪隔断筑商桥。于今亭塔风雨落,可怜僧公建此桥。”古诗映今人,洵为台闽两地硕果唯二的片羽吉光。

 

假使挑选上述匾额联对与题壁诗名章的印蜕,(图19、图20)偕同宇内诸家历来庋藏庄氏纸幅的印鉴并观(见诸“俊元”、“庄俊元”、“臣俊元章”、“俊元私印”、“印潭”、“伯挺”、“庄氏损仲”等),后者堪比金石竹木的布局更见灵动。或许沧桑度劫,坚实硬物的苟延残息,毕竟难追寸楮尺素的身段柔软,能屈易藏。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19:鹿港泉郊会馆庄俊元书联名章拓本(笔者采拓并拍摄)

笨港鹿水翰墨痕:庄俊元书迹流传宝岛笔记

20:北港朝天宫庄俊元题壁诗次首名章拓本(笔者采拓并拍摄)

 

文末不禁让笔者思想起,有一回登门拜访前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黄天横(19222016,他当面拿出一幅拓本,道出一桩故实:伴随老同事庄松林(19091974),抓紧调研机缘,架梯攀附,将宣纸连同简陋的复写纸,尽可能地覆盖于台南市民权路二段89北极殿正殿的神龛上方,将南明永历23年(1669)中秋,由朱术桂(16171683)亲题“威灵赫奕”木匾,仅只十多分钟的胆战心惊,好不容易才摩擦出行书双钩的轮廓,还不忘把“宁靖王章” 的印谱纤毫毕现,苦心孤诣,溢满纸端,晚生如我辈者来日打从庙前走过,岂能不驻足,仰首探幽光?宁靖王当这般,庄进士亦如是。 



[1] 魏润庵,〈忙中赏心录(26)〉,《台湾日日新报》1923727日,第6版。按:白毫庵,即指明代书法家张瑞图(15701641)隐居晋江青阳的宅第。

[2] 书模仿清代唐训方《里语征实》,辑录俗语俚谚808条,按字数编次,分订4卷。台湾史家连横仅见两卷。1945年晋江县文献委员会向前清贡生苏大山藏书处红兰馆调借原刻本,雇请写工缮抄足本,之后移转泉州市图书馆典藏。同时,庄俊元的墓志亦收录《晋江文献丛刊》第一辑甲部,限印500册。

[3] 日记封面楷笔书写《损翁遗稿》之一湟中”位在青海省东北与西宁,湟水流经之地,为该省精华区。

[4] 上联镌出小字“俊元书”并钤印两方,下联锲明小字“许祖成敬勒”。

[5] 林中和,《泉州联话》(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页136-137

[6] 2021125日发布,http://www.crntt.tw/doc/1059/9/2/7/105992735.html?coluid=245&kindid=14258&docid=105992735

[7] 前者收入《锦绣台湾(8)鹿港》(台北:地球出版社,1979),页167。后者收入周清玉,《彰化县先贤诗书画集录》(彰化:彰化县政府,1991),页94

[8] 鹿港泉郊,位列八郊之首,者相当于同业公会,以金长顺领衔,经营泉州、台湾往来海上贸易与进口事项。

[9] 上联增刻咸丰丁巳孟春小字一行,下联增刻温陵庄俊元敬撰并书,桃源周孙锦敬立小字行,1857年正月书题的半圆形木雕联对,如今妥善收贮于北港朝天宫文物馆三楼。曾蔡美佐,《北港朝天宫文物专辑(壹)》(云林:北港朝天宫,2010),页144

[10] 笔者承蒙宫方何宗霖、纪仁智、陈建凯、黄纮伟、陈建廷、林春益、许振殷、林殊倩、蔡瑞弘、蔡政勋、吕咏蓁、陈佑任支援,加上曾蔡美佐、纪雅博、黄水水、黄然民、蔡明芬、蔡享润协力,学者王国良、蔡相煇、陈益源、林茂贤教授咨询,惠我良多,谨申谢忱。

[11] 199710月,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审兼古籍组副组长林家钟,特别将〈浮曦妃祠〉选入《闽中文献辑编》,并在〈前言〉自陈:摘录《搜神记》、《夷坚记》和一些记载,虽然神话连篇,以假事附和其人,甚至无中生有,只能作为民俗学和传说的民间故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