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2021-06-24 09:50:10)
标签:

2021

民艺

杨永智

分类: 技术交流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值此在台居家防疫,闭门整顿书斋之际,特别检出1898年农历5月,由四川南浦人何茂才序刻本《普劝善言醒人心》,书幅纵21厘米,横13厘米。谨摘录局部菁华〈惜字歌〉,浅显易懂,值得参详:敬惜字纸第一件,胜过人间积银钱,把你黄金堆百万,难买寿元多一天,惟有惜字添寿算,寿元一纪十二年。践字定要瞎双眼,眼目不明遭此愆。[1]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1:清末彩色套印木版年画〈惜字福报图〉(大英博物馆典藏,笔者据微卷打印)

 

字写错了宜轻点,不可将字用笔填。匿名帖子不要写,退婚罚帖切莫沾。人死切莫带路引,字莫入棺傍身边,路引拿来装在罐,埋在亡人坟侧边。[2]

 

务农之人听我劝,符令不可插在田,端公、巫司听我劝,桃符莫钉卧床前,〈六畜兴旺〉莫贴圈,难免落在粪池间,板凳不可把字刊,字纸莫贴柜台前,碗盏不可把字凿,难道碗比字值钱?江湖报单少点贴,恐怕吹烂扯不完。尿沟坎上不可贴,恐怕贴在茅坑边。[3]

 

不可发气字扯烂,不可嚼烂吐一边,不可拿来擦桌砚,不可裱褙糊窗前,莫拿字纸把火点,莫拿字纸来吃烟,莫拿字纸包物件,莫拿字纸封罐坛。妇女莫把字纸剪,莫拿字纸把鞋填,莫将书本夹针线,莫拿书与小儿翻。[4] 提针莫把字来篆,不可把字绣卧单,裹肚不可把字篆,带在下身罪无边。

 

有钱请人将字捡,壁上去把烂字拈,见字必须随手捡,总要把字当成钱,铜钱不可带内面,钱有国宝是圣贤,裤腰带钱有祸患,铜钱莫拿脚带栓,或是沙钱与铅板,不可捡开丢一边,路有烂钱随手捡,捡回家中放字篮,惜钱之人钱不断,好比惜衣有衣穿。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2:清末天津戴廉增画店刷印木版年画〈同居多财〉墨线版局部:缮抄帐簿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典藏,笔者拍摄)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3:闽南泉州出品〈南极仙翁葫芦问〉墨线版局部:蕉叶铜钱镶嵌道光通(宝)(笔者典藏并提供)

 

    每逢清明七月半,袱包便把名姓填,显考祖父在上面,又有年月并孝男,当街路途去化炼,一风吹去大路边,无知男妇脚下践,看来罪过有万千,或是用锅可化炼,或是河下近水边,或是将字即扫捡,免得字灰飞满天。世人敬惜字一万,延寿一纪十二年。”

 

清领以降,传承久远的敬文社、敬字堂、字纸局、惜纸局、惜字社、惜字会〈会部、会社)从内地引入宝岛踵继发展,字纸亭,又唤字纸炉、字纸塔、敬圣亭、敬文亭、敬字亭、惜字亭、惜字塔、惜字炉、惜字藏及圣迹亭,或砖造,或石砌,或筑垣,或修栏,由官绅善士集资兴建,筹款雇请劳役穿门走巷搜集报废纸张,集中火化,累积的字灰达到相当份量,选在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礼敬仓颉神位,接着整束衣冠,执旗鼓乐,虔敬投掷河海流放。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41876年以后宝岛芎林文林阁恭送圣迹发印通知书(许朝南典藏,笔者刷印)

 

    约莫道光年间,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南门外二十都沙美乡人卢延振飘洋过海,安抵台郡下南河(今台南市和平街看西街一带),子卢崇玉(字耀崑)选定上横街统领巷(今台南市永福路152巷)陈德聚堂左畔开设松云轩刻字店,奕世单传的子孙卢灿圭追想起:要进去之前有一个小门,入门以后还有一个埕,埕的后面才是大厅,单伸手,就在伸手的部分充作印刷工坊。

 

    1830年农历5月上旬,卢崇玉获得嘉义太保庄太师第王得禄次子王朝肃的资助,覆刻来自安徽省歙县修善堂方应祥序刻本《玉历钞传警世》,版框每半叶纵18厘米12.2厘米,合计47叶,卷前精镂地狱绣像16叶,选在〈一殿秦广王〉摹刻一位员外郎雇工肩挑上书惜字收买字纸竹簏(或曰竹篓、竹筐)一对,将搜得圣迹(由圣人仓颉创造文字的遗产)投进惜字炉过化成灰,升烟拨雾后浮显敬惜字纸,后代富贵的果报。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51830年台郡松云轩《玉历钞传警世》〈敬惜字纸后代富贵〉图(笔者典藏并提供)

 

又在〈九殿都市王〉勾描一位儒生惨遭巨石辗压仆地,石面锲镂塾师不教子弟惜字的惩处酷刑。无独有偶,笔者曾经访问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亦亲见馆藏1903年农历10月,由广州府城西关太平门外十六甫“宏经阁”书坊朱刷《四美合编》四部之四《玉历觉世图说》,[5] 前者未易,后者挪移至〈十殿转轮王〉辖管,并增加之报”两字。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61903年广州宏经阁《玉历觉世图说》塾师不教子弟惜字之报图(日本天理参考馆典藏并提供)

 

1853年卢崇玉再为嘉义善士李普化刊刷《劝拾字纸文》,书幅纵13厘米,横9厘米,黄纸封面左上角并钤盖一方敬惜字纸,慎勿押秽朱文长方印。内文仅7叶,却慎重着墨:

 

陈元善典衣拾字,春秋联捷。张尔斌焚字囊灰,祸患顿消。杨全善埋字,而五世登科。李子材葬字,而一身显爵。朋友状元,因雇工拾字之报。父子鼎甲,乃世代敬字之功。赵司农春闱显异,杨长史殿试先征,王氏香汤洗濯,寿增一纪。汪家约会立炉,连产双儿,街衢遍拾字纸,渡江免溺。平生敬惜书文,龙府魂还。看西街之酒铺跪焚字纸,邻三回禄,而室故依然。落帽后之先生敬惜字纸,早游泮宫,而名称寔盛。略举数人,皆有可考古今善士,罄管难书,故敬字必获福报,不敬却类忘恩。 

引文中的“立炉即指建炉,检视清刻本《劝戒真诠》的详解:字炉宜制造净院祠宇为上,书馆次之。四周缭以短垣,使与外方间隔,垣之侧设木门,常时扃闭之,焚字则启。炉底垫砖一层,令字灰不沾泥土。炉口用铁门一扇,化字时将门拽开,俟字入,点火引着数处,即将门关上,其纸自烬。两旁气孔不必过大,只要透得烟出,又须稍微曲折,纵有风吹隙,亦不能扬灰。

     可是,难免也有遗憾发生,见诸19061123日,宝岛最大传媒《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披露地处台南市“天公庙街”一座字纸塔意外爆裂的新闻: 

“同街林季潜,年十三,负伤甚重,舁入台南医院治疗,自十二早至十六夜,不幸竟尔身故。查是早先一妇人,年四十许,提一笼字纸,储入塔内,念字纸堆积如此之多,须返来带一火烧之。季潜在该地观看,妇还而季潜亦返,不意季潜带一火先至燃之,登时爆发,季潜倒地,而该妇适带一火亦到其地,是季潜之厝在庙前,该妇之厝在庙后,季潜小儿之脚敏捷,该妇老年之脚钝滞,宛若季潜代该妇死矣。噫!死生有命,古人之言信有征云。”

 

      相关惜字建筑的碑铭遗存如今尚见两方:1849年农历9月,透过14位台郡行商善士集资建造一座敬字亭并立碑,南厂“保安宫”典藏原石。1855年,由台郡举人林致和独资捐造一座字纸炉予“天公坛”(1858年农历10月,继续赞助十大元建设),两条明细仍然嵌于庙壁间。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71849年由台郡14位行商善士集资建造敬字亭碑记朱拓本(台南市南厂保安宫典藏,笔者采拓)

 

毕生视台湾为第二故乡的日本书籍装帧家西川满追忆孩提时代对于台北市抚台街的印象:由于父亲是明治法律专门学校毕业,当年的他甚为严厉。住进这个家也是我第一次被父亲绑在二楼的铁扶手上,至于自己为什么会被处罚,当时并不知道,到了夜里方才听父亲说出理由。他说我踏到了报纸报纸算什么?我真是无法明白。后来父亲说明汉字的重要性,甚至教导我,台湾有丢弃写着文字纸屑的石造惜字塔。日后,我在公园看到实物,深感于汉民族的伟大传统,从此对于汉字真心喜爱。[6]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81895年日本东京东阳堂《风俗画报》刊登清末台湾惜字塔插图(笔者典藏并提供)

 

且再品览自藏《开元寺征诗录》和缀本一册,书前收录采用日本珂罗版精印,至晚在1918年拍摄的台南市开元寺全景写真,还能辨识围墙外的惜字炉(惜今不存)。迟至1930215日,适逢市內传统汉诗社团酉山吟社十周年社庆,午后诗友群聚寺内七弦竹丛畔,竖立一方诗魂〉两字碑以紀念。同时点燃历年击缽唱酬的诗稿手泽,将纸灰掩埋入土,不啻成就礼敬字诗、过化存神的隆重延续。

 

    台南市文献委员会曾经受赠一份由台郡醉月山房蒙馆(亦名经馆、书馆、私塾)规范的〈惜字条款〉,内容包含:“馆中学字之簿按二八期焚化,余者不淮”,“禁字纸拭几砚”,“禁书册因怒扯碎”,“禁写字挖补”,“书册损即修补,毋掷置、毋擦伤、毋用笔东涂西抹”,“禁遗放只字落案下”,“禁字纸糊杂物等共計13条,申明违者重究。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9学字之簿俗称〈上大人〉或〈习字帖〉(笔者典藏并提供)

 

    前引〈惜字歌〉犹言拾得字纸以后不可拿来擦桌砚不可裱褙糊窗前,甚至路有烂钱随手捡,捡回家中放字篮,居家私用的字篮笔者未曾闻见,反而是安置于案桌上迷你型的字纸筒,至少经眼三座:率以泥砖塑模成型的太极八卦字纸炉,宝岛鹿港民艺专家黄志农描述:由底部向上微侈,圆形口,筒体有太极、八卦镂空纹饰。[7] 皆在乾卦炉面压凹“敬惜字纸”端楷四字,分别搭配“林裕发奉送”、“鹿港施锦玉奉送”、“厦门外万珍粘氏奉送”三款铭记,兹简介于后:

 

    早于1822年,台郡殷商林裕发6家行郊,值年抽签,掌理府城三郊商会庞杂业务。1862年扩编13家,调整为逐月轮值。此年农历6月,三郊共祀妈祖庙海安宫高悬起由住持景贤和尚监工,铸匠夏隆丰承造的一口铜钟,其上浮刻包含林家总计26位襄赞郊商与私人名号。迟至1879年,林家已经不在27家郊商名单内。笔者抚触台南市兴济宫典藏的这一具字纸炉,依照顺时钟镂刻乾卦、太极、坎卦、太极、坤卦、太极、离卦、太极,其间,乾卦炉面纵22.4厘米,横8.7厘米,通体完整,阴字清楚可读,成为林家赓续善俗的珍罕实证。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10、图11、图12:台郡林裕发郊商奉送字纸炉及题款(台南市兴济宫典藏,笔者拍摄并采拓)

 

抚思1954年秋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前身中央文物联合管理处,将辗转拨迁文物集中到位于台中县雾峰乡北沟村外库房之后,故博组主任庄严(名尚严,字慕陵,号六一翁)选用瘦金体,挥毫弘一法师箴言,笔大如椽,写完次行竟脱一字,特以两行小字补记在后。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13:庄严为弘一法师箴言脱字补记小字说明(庄灵典藏,笔者翻摄)

 

稍晚于1958年农历5月,彰化县鹿港镇天后宫委请在地书法家黄天素(名素,号绚章、天章阁主人)为三川殿虎墙题壁,兴之所至,篆书七言绝句第二句却缺一字,他先在缺字空隙右边多填两点,诗末将缺字续写,右下角补充两点以呼应,落款之后全首另作双行魏碑小字呈现,裨益对读。暗合禁写字挖补字写错了宜轻点,不可将字用笔填”古训,前贤墨宝足堪来者楷模。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14:黄天素为三川殿题壁诗缺字补笔并全首对读(鹿港天后宫典藏,笔者拍摄)

 

    19731110,台湾实业家辜伟甫创办鹿港民俗文物馆,并向同镇宿儒黄天素商借一座由鹿港施锦玉香铺奉送,在地古迹文开书院1824年由台湾府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盗同知邓传安倡建)使用的字纸炉,来自黄氏幼年入院读书所有,就在坤卦炉面下方还黏贴一纸太极字纸炉,天章阁自题魏碑体短笺。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15、图16:鹿港施锦玉香铺奉送字纸炉的乾卦与坤卦炉面(黄天素典藏,黄雨亭拍摄)

 

    笔者亦检出台郡米街(今台南市新美街)施隆源碗铺累世传抄《施氏家谱》,就在〈渡台始祖文肯公传〉开头:我十三世祖文肯公壮岁来台,寄迹鹿港,旋入施锦玉香铺,理帐务书信之职,历有年……”然后继续南下台湾府城拓展生计。传衍至今,位在台南市三老爷宫旁经营国馨香铺的潘明智老板,依旧善存出自闽南麝石,透过巧匠精雕,制作传统香包的公母印模数款,[8] 就是接收自同行施锦玉的遗珍。对于废弃寸楮悉心处分,制香下脚料回收再利用,佐证彼时一府二鹿店商崇文惜物的智慧。

 

    三举19761025,台中市文化中心辖属艺文空间文英馆落成启用,首任馆长陈武雄(笔名陈千武)向岛内收藏家游说古物商报讯,倾力购藏传统雕版印刷实物及民俗工艺遗产,成绩斐然。也罗致到一座由厦门外万珍粘氏署名奉送的字纸炉,乾卦炉面纵22.7厘米,横9.2厘米,造型与前述两座几乎如出一辙,适足验证彼时鹭岛、台岛教化齐心,流风同偃的文明样本。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17、图18:厦门外万珍粘氏奉送字纸炉及题款(台中市文化局典藏,笔者翻摄并采拓)

 

    目前,宝岛台南市硕果唯二的两座户外大型惜字炉,一则座落于祀典武庙(清代民间俗称大关帝庙)虎边的民宅畔,孰料201410月,屋主自行雇用挖掘机拆毁,古貌惜不复。其次,位在市定古迹“德化堂”的虎边护龙,依旧安然无恙。今年52日上午,笔者应邀进行专题讲座,趁机引导听众关注,并将自藏民国初年从内地刊刻〈惜字俚言〉雕版于大殿前手刷新印本。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19、图20:民国年间内地刊刷〈惜字俚言〉雕版及新印本(笔者典藏并手刷)

 

    再与建筑在灵骨塔旁边,焚烧进塔专用金银纸钱的金炉(亭)相比较,惜字炉才是特为焚化雕版印刷流布或者手工缮抄载录,相关布教扬善纸媒的最理想归宿。纵然清代台郡开元禅寺、天公坛、保安宫的旧亭故炉俱往矣,来者犹可追,笔者不禁掩卷盥手,焚香祈愿:后生小子莫忘礼文惜字,宝爱物命,永终不坠。

 礼焚楮灰勤拣拾:太极八卦字纸炉文物举隅

21:台南市内古风依旧硕果仅存的户外惜字炉(台南市德化堂典藏,笔者拍摄)

 

 



[1] 陈汉光〈台湾福佬人禁忌之调查〉:禁大便时使用字纸擦屁股,否则眼睛会失明。《台湾文献》第13卷第2期(1962.6),页24-38

[2] 《新刊惜字金箴》清刻本收录〈仓颉大圣夫子乩谕惜字文〉记载:“〈空亡重葬天坑等符,安放棺旁。

[3] (日)佐仓孙三〈惜字亭〉:闻我通译某赁民屋而居,一日误坠字纸于厕中,屋主不忍之,拾洗而曝于墙上。某瞥见忸怩谢之。传闻此事者,亦皆有所戒慎云。《台风杂记》(东京:国光社,1903),页19-20

[4] 类似的禁忌可参见(11862年农历8月,台郡松云轩刊刷《功过格》,书前由福州人陈春元撰写:慎勿与妇女作针线花样簿,亦毋与儿童嬉弄,庶不致秽污亵渎牌记半叶。(21889年农历10月,彰化县黄承美堂发行《慈恩玉历》,封面添刻:勿猜勿疑,莫与妇女夹针线。必遵必信,毋使儿童作戏玩小字双行警语。

[5] 杨永智,〈台南市德化堂典藏雕版印刷文物的整理〉,《文化资产保存学刊》第54期(2020.12),页57-83

[6] (日)西川满着、洪金珠译,〈抚台街:延平南路的记忆〉,《中国时报》1995130

[7] 左羊,〈红砖拾遗〉,《红砖拾遗:台湾砖烧文物专辑》(彰化:左羊出版社,1996再版),页27-39

[8] 辜伟甫先生说:当年是用来压制端午节的香袋,这种香袋用香粉和胶作为原料,调和好后再用石模压成一个一个,刻有图案的香饼,挂在小孩衣襟上面。蔡文怡,〈鹿港民俗文物馆创设人辜伟甫一席谈〉,《艺术家》第7号(1975.12),页31-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