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2019-09-16 14:08:41)
标签:

2019

民艺

杨永智

分类: 田野调查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三、戴廉增巧制扇面 

(一)画店余绪且辑佚 

年轻时长住过天津的中国纸马、钱币与文杂收藏名家孙家骥(笔名千里、冷斋,19191978)曾经撰述:杨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个市镇,在大清河和南运河的下游,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由明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1884)以前,每年发行达二千万份以上,营销于华北和东北,远至边地的新疆。如齐健隆戴廉增美利记等字号,早年所印的年画在内地即已成为珍品,在海外更难得一见[1]

 

他又分析:河北省以天津县的炒米店及翼(字误植)东的丰润县最为有名,炒米店的产品都由杨柳青输出,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输出地为产地了。炒米店年画色彩农重,丰润年画色彩淡雅,内容全以人物为主[2]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1:清代天津杨柳青工笔彩绘的仕女团扇面(最长径44cm,台北市大行拍卖行供图)

 

满族镶红旗出身的唐鲁孙(19081985抚今追昔年画的发源地,在天津的杨柳青、胜芳一带地方,据说在康熙年间杨柳青戴家是专门在庵观寺院画栋雕梁上,绘画楼台殿阁、翎毛人物、花鸟虫鱼的画匠,他们绘画多半在檐槛错落、高阁凌空的地方仰颏悬肘工作,比起展纸平铺作画,不知要难上多少倍,偏偏戴家能够匠心巧运,绘画出来的不但色彩鲜明,而且栩栩如生,传到戴仲明、戴叔明兄弟,因为寺院的油漆彩画工程时冷时热,所以平日没有工程承包时就画年画来维持生计,他画年画分雕版、印刷、上色三个步骤。除了雕版印刷,由他们兄弟二人自行操作外,上色由家人分任其劳了。

 

……从仲明兄弟创作年画,大行其道后,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多到二十多家,可谓盛极一时,传到戴廉增,对于着色方面更是精益求新,年画贴在墙上一年,仍旧色彩明艳,毫无褪。从此戴廉增成了店号,戴廉增也变成年画的代名词买年画没有不知道戴廉增的。戴廉增的年画,全盛时代营销远及山陜甘绥,可是一过黄河就没有戴廉增的年画卖;甚至于连年画这个名词不大有人知道了。

 

……戴廉增的年画为什么不能南销?据我猜想大概杨柳青一带所画的年画,完全是描绘北国风土人物,地方气息太浓,跟江浙的风土习惯各异,不大合于南方人的胃口,所以销路不能逾河而南吧[3]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2: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出品〈教育多从母训来〉半印半绘三裁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典藏,杨永智拍摄)

 

直隶省保定府高阳县人齐如山(18751962)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杨柳青的画,俗称卫画,因天津夙称天津卫故名,其工料都高于武强者,然因价较高,销路不广,只北平天津一带欢迎。武强画则销路极宽,全国各省多有之,远省在昆明就是大销场,新疆各城,无不畅销[4]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320121019日,戴廉增画店19代传人戴敬勋在天津杨柳青门市接受访问杨永智拍摄)

 

直到1931年,他才警觉藻绘涂丹的木版年画日趋没落滞销,业者不敢多印,眼见即将停产,乃纠集十多位同好图谋保存,托人向杨柳青戴廉增画店商量收购版片,始终不肯,只得另议:采用合资方式,凑足一笔钱,先是把旧存之画买了一大部份,有一半只是印成墨线画,尚未着色,然已足珍矣。接着,把所有的底板都印十几张,我们每人分一份保存。……虽然印了一个全份,但只是杨柳青的一部份,武强的画,还一点未得印[5]

 

唐鲁孙且补记各印四、五十张,分成若干份,大家保存起来以资留传,而垂永久[6]齐如山的收藏或匿藏于家,或寄存北平国剧学会陈列馆,直到他晚年寓台撰文时都未及交代。然,他也起自己曾经羅致到明代4张、康熙年间2张,乾隆年间4张,光绪年间约二百余张,十分可惜的是連一张都没有携来宝岛。[7]云烟飘渺,碧波浩瀚,无处觅芳踪,殊为可惜。

 

1999我院冯骥才院长为刘见编纂《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在书前作了一番归纳:五十年代以来,天津一批有识之士,馬達、張映雪、王樹村、江澤、趙兵凱、孫寶發等人。憑著一種文化上的先覺,在楊柳青年畫泯滅前的一刻,從津西楊柳青到津東蘆台一帶的廣闊鄉野,徵集挖掘,全力搶救,再加上楊柳青鎮的老藝人戴少臣[8]和尹青山等人的慨然捐贈,單是畫版就有四千三百二十八塊。其中一半以上是楊柳青鎮最大的畫鋪戴廉增與齊健隆老版(戴版一千六百四十二塊,齊版一千五百六十八塊)”。[9]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4天津杨柳青各家画店捐献三裁年画套色版清册的目录页(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典藏,杨永智拍摄)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5:天津杨柳青祥合顺画店出品〈扛子大会〉三裁年画里要角们持扇特写(简杨同供图)

 

(二)白俊英画韩纸扇

 

除开在上篇条缕7种由北平耆老白中铮、刘荫续、陈鸿年、郭立诚、夏元瑜、石玉及韶竽笔记的经历,高丽纸还有一项广为人知的妙用:画扇面专用纸。话说清末民初,有一首传诵不绝的北方俚曲《白俊英画扇面》,遍及天津杨柳青,河北省中部安国、束鹿、定县及晋察冀边区各县,更远及陜西延安、绥德、安塞,加上甘肃与宁夏两省。

 

天津杨柳青镇出生的王树村介:内容是说(按:道光年间)杨柳青有一位女画家白俊英,年轻时许婚于一位张姓书生,婚前,张郎赴京应试中取,正值(按:原文误植作)新疆发生变乱,张郎便在左宗棠(18121885)营中作了幕僚,随军到了新疆(过去北京打磨厂有个增华斋画店,是杨柳青戴家开的设,人们从那里得到消息)。白俊英见张郎去渺无音信,只好每日作画消遣,或将画稿卖于作坊,刻板印成年画。当时有个说唱艺人明叫韩福的,常受白俊英周济,为了感激白俊英的恩德,编了一个《白俊英画扇面》的唱词,一面串乡卖唱,一面代白俊英寻找张郎。他沿着去新疆的年画之路边唱边行,到了甘肃境内,正值严冬季节,韩福终因路途劳累,贫病交加,死于他乡。韩福虽然没有找到张郎,但《画扇面》小调却流传了下来。当时住在迪化西河坝的杨柳青人,无一不知有女画家白俊英的,还有不少人会唱《画扇面》小调呢[10]

 

現今,座落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早稲田大学図书馆,尚且珍藏一批清末民初通行北京的俗曲时调刊本,其中便包含:A.京都琉璃厂文魁堂出版《新画扇面》,清末木刻本。B.京都文堂出版《新刻画扇面》:清末木刻本。C.北京第一书局出版《画扇面》:宣统3年(1912)木刻本。D.北京打磨厂东口内宝文堂出版《画扇面》:民国11年(1922)木刻本。E.北京打磨厂学古堂出版,将《妓女悲秋》、《大姑娘洗澡》、《新出画扇面》3部合刻一起:民国铅活字排印本。共计5种俗谣本子,我谨先推介文魁堂《新画扇面》开头的局部内容,与选用高丽纸制作扇面有关者: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6京都琉璃厂文魁堂出版《新画扇面》封面(日本早稲田大学図书馆典藏)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7京都文堂出版《新刻画扇面》关于高丽纸的唱文(日本早稲田大学図书馆典藏)

 

天津城西杨柳青,有一个美女栢(即字)俊英,专学丹青会画画,这佳(脱一字)十九冬(字误植),丈夫南(字误植)学苦用功[11] ,恨(字误植)看着来到四月中。四月里,立夏少寒风,栢(白)俊英房中赛如[12] 栊(即字)[13] 手拿扇子仔细看,高丽纸[14] ,白生生,洋漆骨[15] 子血点红。扇面以上缺少工成(字误植)八仙棹子放在当中,五样的彦(误植)色俱都现(脱一字)[16] ,扇面甫(字误植)在棹子上,细思想,暗叮咛,上边[17] 先画两座城,显一显手段,敬敬明公。头一座城池画北京[18] ,九门九关,甚是威风,画上子金(紫禁误植)城一座,画六院,画三宫,金殿以(脱一[19] 画朝廷八大朝臣列在西东。二出关东[20] ,画上盛京,老将军断赌,才得安宁东沟反了宋三好陈大人率[21] 领兵,众家英雄往东征,东沟黎民才得太平。手拿扇子不大耐[22] 烦,小奴家[23] 越看越奚(字误植)罕[24] ,谁(字误植)然城池风景好,读书人仔细观,耻笑奴家太不堪,忠孝节义不大[25] ”。

 

绘声绘影般将杨柳青女画师白俊英善用带有血点红的洋漆扇骨,在白生生的高丽纸托裱的扇面上挥洒丹青,不就是出自道光以来戴廉增画店在北京开立门市增华斋画店供应的媒材。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8:《伦敦新闻画报》刻绘北京人执扇的铜版画(杨永智翻摄)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9:清末持扇漫步仕女们的彩印明信片(杨永智翻摄)

(三)高丽纸花素扇面

 

陈鸿年追想起每年农历腊月廿四开始,北平舍间附近才会出现的画棚子只是一般土著住家户儿,过年贴新打扫过的屋子里,鲜红碧绿地,点缀新年的画。这种画,纸张都是粉连四的不十分好的纸,印工是木版印制,也是粗针大蔴线的,也就是当时过个花花绿绿的年而已!白天人多的时候,里面柜台上,得站两三个人,每人手里拿一卷儿,嘴里吆喝着:接画来!接画!打开一卷:这是〈合家欢乐〉,前有摇钱树!后有聚宝盆!又打开一卷兒:〈肥猪拱门〉!四季平安!’”[1]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10清乾隆朝进士黄钺工笔彩绘《龢丰协象》册叶第8幅〈苇棚卖画〉(翻摄自《(台北)故宫书画图录(第27册)》)

 

齐如山也记得:平常者高尺余、宽二尺余,五色彩画,每张售价不过小制钱六七枚;大者则用整张粉帘纸,亦不过十余枚。彼时每块现大洋,可换小制钱一千枚左右;是每大洋一元,可买平常画二百张,价值可谓廉矣[2]唐鲁孙还提到:画棚子卖的年画,小孩没有一个不喜欢的,用大张粉帘纸拓印上色。无论大宅小户都要买几张,点缀年景。[3]孙家骥仍未忘早期是手工制的纸张,清末采用了机制的单光纸,成本大大的减轻了[4]

 

所以,将粉连四(与音近)、粉帘(与音同)纸、机制单光纸视作木版年画用纸,应该是各家画店图谋薄利多销的精打细算。我还经眼过:天津杨柳青万成恒画店在同治9年(1870)农历4月雕成〈言而有信〉贡尖年画(以正月初二接财神为画题),就在纸背上仍清楚加盖一方朱章,用端楷书刻杭庄加魁”“怡大字号之间,嵌入一童子高举铜钱两枚,招引蝙蝠翩然莅临的纹样。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11:天津杨柳青万成恒画店出品〈言而有信〉贡尖年画,在纸背加钤杭庄加魁怡大字号纸商印记(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幸好,传世犹存两款由清代戴廉增画店在北京门市敬记出品木记,极是难得。其一镌明:京都戴廉增:坐落打磨厂东口内,专售时款雅扇发客(字误植);其二细镂:戴廉增敬记:本斋监制高丽纸花素扇面,精工细画山水人物,丰润细画各样团扇,苏、杭雅扇,一概发行。开设在崇文门外打磨厂东口内路南便是,(疑脱字)赐顾者,请认图印,不误主顾[5]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12:北京戴廉增画店出品专售时款雅扇发兑木记(翻摄自《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13:北京戴廉增敬记画店出品监制高丽纸花素扇面宣传木记(翻摄自《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14:北平大街扇子屋(或称扇画庄)悬挂的折扇招幌(翻摄自《北支》19403月号)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15:北平夏天街上的摊商在行头木箱添写苏杭雅扇,翎毛花卉,山水人物宣传文字(翻摄自《北支》19398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