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舞邺架藏书票:读香江许晴野鱼雁得启发

标签:
2018木版年画杨永智 |
分类: 田野调查 |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许晴野(1933?2005),名有情,别署“木味斋”主,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福林村人。幼承庭训,爱好文艺,嗜书画篆刻与木刻版画,自学不拘派别,博采众长。50年代侨居香港,着手搜集和研究民俗木版画,尝撰文自谦:“笔者生也晚矣,无法亲睹木版年画鼎盛时期的概况,唯靠前辈和艺术界朋友提供线索,粗略简记,有待再进一步窥探、发掘与整理,把民间木版年画传统艺术更上一层。” [1]
1987年春天,他携带收藏品飞赴菲律宾马尼拉市的“阿亚拉博物馆(Ayala Museum)”展示。同年10月,应“南京十竹斋”力邀,参加《十竹斋书画谱》刊行360周年纪念会,同时展列自藏福建木版年画40幅。1991年12月28日至翌年2月19日,应台湾台北市“中央图书馆”聘请,提供19种25幅闽南泉州、漳州及闽东的木版年画参与“中国传统年画艺术特展”,同时撰述〈福建年画浅说〉专论,倡议:“由于传统的纯民间艺术被误解为封建迷信的东西,实际上应该正视为丰富的‘民俗学’,深入地探讨和认真的研究,去芜存菁,然后加以利用和发展。”[2]
图1:许晴野返回福建省泉州市访友时留影(陈羿锡提供,杨永智翻摄)
http://s1/mw690/002GtiQqzy7oFEVOVTa80&690
图2:许晴野自用〈晴记书屋〉藏书票,镌入“家贫不卖书,留与子孙看”箴语
(画心57×78,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1992年,许晴野接受菲律宾国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UP)暨菲律宾中国艺术中心的邀请,于校内“巴雅士博物馆”展出木版年画一个月。1994年2月8日至6月15日,假香港新界荃湾“三栋屋博物馆(Sam Tung Uk Museum)”[3]提供藏品举办“贺新年中国年画与年俗展览”,展品辑成《中国民间版画》图录行世,是为代表作之一。[4]2004年秋,自行整饬河北省武强县,山东省潍坊市与济宁市兖州区、河南省朱仙镇,湖南省滩头镇,陜西省凤翔县,广东省佛山镇,江苏省南通市,福建省泉漳两州,香港各地清代至民国期间的木版年画114幅,赠与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博物馆”典藏。先后发起香港“友声印社”与“香港藏书票协会”(1989年12月成立时荣膺副会长),受聘韩国篆刻学研究会名誉理事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历史(民俗学)顾问。[5]
十分怀念我在1996年过旧历年的前夕,透过台湾台南市“奇美美术馆”潘元石(1936?)馆长的居中安排,连袂远赴法国巴黎市筹擘台湾传统木版年画特展与演示结束后,返台之际顺道入境香江两日,专程拜谒梅创基(1940?)老师位在柴湾的私家画室,以及许晴野先生久居于英皇道129号月明楼19楼L座的宝藏寓所,盛情难却,他偕夫人更力邀我们起早拜府,一同享用丰盛的早膳。才过完年假,许先生便取出个人专属的〈晴野原稿纸〉(朱栏,9行,行20字,每纸360字)和〈木味斋原稿纸〉(绿栏,10行,行25字,每纸400字),同我鱼雁往返,字里行间期勉敦促,洋溢纸端。以下援引玉音数封,但求温故知新:
1996年2月5日夜阑他来信:“上午奉收快递一包,内有《台湾传统版画特展》及《南投研究》两书,又珍函两页,谢谢。拜观后者其中〈版话南投〉[6]大文,获益良多,如此学者风度,令人敬佩,他日祈多赐教是盼也。迫不待及粗略翻阅两书,内容丰富,贵地对研究风土民俗之精神,可说是良好环境所具备的条件,香江及大陆均缺乏。从这次见面后,大家应建立持续联络,在民俗版画方面加以探讨,对社会多少贡献是吾辈之责职。年关迫近,稍后会检出几幅漳州年画小品给您,手头还有几种纸符,当会一齐寄上(夹上版拓三纸查收)。”
3月3日上午再修书:“丙子新正天寒,拜读大作〈版话南投〉印象记,晴野呈,永智兄教之:(条陈高见19条,中略)……诵大年初六华翰,又赠民俗版画九幅。至喜函谢。……检出民俗版作一束,呈上共赏。遥祝:新年快乐。”还在其中一帧朱印本上拿起铅笔旁注:“闽东清代旧版佛像,晴野藏版手拓”1行。另附一纸复印件并加签:“承赠之小品,经过加工后,已是小斗方,在接缝中加盖‘台南’小印,增加画面构图美成为最小的藏品(按:绫幅145×145),用旧绫装裱,远观似古画。”
图3:我从台湾台中市沙鹿区老纸行采集的〈狮座〉纸扎木版画(单一48×46,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http://s10/mw690/002GtiQqzy7oFF1Gyq5b9&690
图4:许晴野受赠后自行装裱钤印收藏的复印件(杨永智提供)
9月18日夜来信:“〈寸干〉的图案很美,又,分版印刷过程设想很妙。泉州和佛山亦叫〈桂子条〉。……近收集香港50年代后期的‘新元发’木版印一幅,当时还有‘任耀记’、‘冼扬记’的木版画,甚至自设工厂印刷。70年代停业,现已成稀物了。”
图5:香港“新元发”制造〈贵人指引禄马扶持〉纸马局部(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http://s13/mw690/002GtiQqzy7oFFhmR0o6c&690
图6:许晴野拿铅笔注记香港“义德栈”出品的虎头木刻版画(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http://s15/mw690/002GtiQqzy7oFFjQtnoce&690
图7:许晴野赠与闽南漳州〈广济祖师(三坪祖师公)〉神符(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1997年1月16日夜阑写到:“今午喜奉来鸿,内有台湾版画24幅,很精美,谢谢。附示尺素一通,承告大着之版图来历与出处,获益良多。使我内疚者,唯信头美称我‘老师’,愧且惭矣!望他日切莫如此,我等乃平辈又同道,我复半路出家者,更不敢遇此厚誉,请恕我衷情所求也。……我正忙于探研本港60年代之民俗版画一段小插曲之作坊资料,先回音以告远释。另日有详细奉陈,并找出若干各地年画小品以赠。”4月13日晨来函:“前次您寄赠的大多托底或裱成帙了,以后您还要多一门自己装裱的知识,裱成品后效果完全不同。我有漳州旧版的门神,如果有人有多余的台湾门神可以交换,请留意。除了元石兄的五福门笺原版,和天横老兄的藏笺外,应留意此种题材的旧存版。”
http://s5/mw690/002GtiQqzy7oFFoKODG94&690
图8:清代台南〈五福门笺〉三连张木雕版(台南市永汉民艺馆提供,杨永智拍摄)
http://s7/mw690/002GtiQqzy7oFFqnK98f6&690
图9:许晴野为票主潘元石设计〈五福门笺〉系列藏书票之一〈明辨〉(画心90×52,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6月1日深夜,他先致函予台北市文献收藏家黄天横(1922?2016)先生,黄老再用复印件捎来给我:“天横道长台鉴:……南京博物院民俗研究所长徐艺乙(1956?)教授,应台湾博物馆邀请,六人访问台北、台中、台南三地十天。上星期途过香江,居留三天,我与他神交鱼雁多年,此次有缘一晤,三个晚上都倾谈到12点才告辞。我提起阁下与永智兄,他说知道,只是在台时间匆促,无法与民间多方拜访,对您们俩(永智兄)很敬佩,即留下其名片,要我代转,待后有机缘联络。我出示杨着《台湾传统版印图录》,他很想得赠乙部,是否可能?如见杨兄时一提。”[7]次年1月5日来信:“(去年)6月份收到南京徐艺乙先生来信,说收到您所赠的版印集,我已将您寄来的彩印及影印资料附邮予徐先生。”
图10:1996年台湾台中市文化中心精印《台湾传统版印图录》(王行恭装帧,黄雨亭拍摄)
1998年8月27日来信:“《虎年台湾民俗文物大展》汇编呈现俗文化之延续,可惜我身处香江,无缘共睹盛纪也!书中虽不全属木版画,但造形可取,他日亦为‘旧瓶装新酒’再现民风而用木版复制。”
图11:1998年台湾省政府文化处精印《虎年台湾民俗文物大展专辑》(黄志农装帧,黄雨亭拍摄)
12月24日下午,他传来鱼雁:“近年帮博物馆整理原旧版,获悉香港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有十多家木版印造作坊,现在尚有两家经营,但不是木版的,而是机制的。手头有收到视为珍宝,有余的呈上一睹。他日有会见面再给裱好的漳州版画。”随函附上〈民俗版画在元朗〉复印件,在开头用铅笔加签:“永智兄教正,晴野于香江”1行,分享他向当地“明泰纸号”陈松光老板两度专访整理完成的珍贵口述史,特别言及:“据说门神底色刷上橙色的谓之‘年’,如果留白底的称之‘白玉’,它的典故由来有待再探索。”[8]
图12:1936年从广东东莞迁来香港元朗,开办“明泰纸号”的陈明老板自行起稿刻版印制〈麟狮符〉,
左为姜太公跨麒麟,右为张天师乘祥狮(许晴野提供,杨永智拍摄)
另一方面,香港笔会胡志伟(1942?)会长曾经品评许氏创作的藏书票:“风格独特,线条粗犷,洋溢着浑厚的民俗版画色彩。……(套色油印的作品)吸收了民间版画滋养,熔西洋艺术与中国传统于一炉。”[9]相关于港、台两地藏书票的心得交流,我还保存1998年12月24日他从香江的来鸿:“月前完成两枚藏书票,但首次用布、绸之质地材料试印,却成功了,他日当再利用各种不同质地去印,但此种宜作展览品,若在书本的仍以纸本为宜,大家可探讨,呈上指教。祝:圣诞快乐。”
图13:许晴野善用闽西生产“玉扣纸”托裱红绸(左)与红色宣纸(右)
印刷同款藏书票的效果(画心80×60,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永智兄如晤:前次收到藏书票历台,很别致,谢谢。”这是1998年元月5日的感谢函;来年5月7日下午他再谈起:“去年和今年先后收到两款匣装台湾古典书票历台,很好!将来可否收集那个时期的旧品,集结成书更妙,又宜珍藏。”按:〈1999台湾老书票桌历〉是由台北市“百城堂书店”主人林汉章老师与我提供珍藏品,囊括日人西川满、绪方吾一郎,台人郑津梁、赖建铭、林龙标等票主,分别委托日籍版画家板佑生、宫田弥太郎、川上澄生、立石铁臣、前川千帆、谷中安规创作,搭配封面一共13枚日治时期的藏书票,委交曹秀蓉小姐设计,叶益青小姐协助,台北市“传文文化”张传财先生订制透明CD硬塑料盒,限量精印1千份,仅在“百城堂书店”与日本东京市神田神保町“吾八书房”同步推出。
图14:〈1999台湾老书票桌历〉封面(票主西川满,林汉章提供,杨永智拍摄)
http://s13/bmiddle/002GtiQqzy7oFGuZ7cw1c&690
图15:1999年11月发布的“妈祖书房专用藏书票”(票主西川满,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许晴野陆续手编《香港藏书票协会会员作品集99’》与《港澳台藏书票选粹》彩印专辑,前者居然刊登我手刻套版的一枚〈魁星踢斗〉作品,透过黄天横先生转知:虽然,天津李平凡(1922?2011)前辈和我并非该协会的成员,他特别辗转藉由王伟民会员的收藏品,得以选编杰构,共襄胜举。[10]后者许先生在扉页以工整小楷题签:“永智先生清赏,二千零一年辛巳端午节寄自香江”,还慎重打上“秦岭雪、许晴野赠”朱文长方章1枚,不仅内容上再采录我的〈海豚戏书〉、〈藻井龙飞〉与〈藏书司〉[11]3款作品,进而撰文引荐:“从事台湾传统版画、版本采集、访查、整理的工作,并针对台湾藏书票发展脉络,作爬梳整饬的探讨。参与国内外版画及藏书票创作交流、展览等,艺文演艺活动设计不遗余力。”[12]
http://s12/bmiddle/002GtiQqzy7oFGx6DTJfb&690
图16、图17:1998年自刻自印〈魁星踢斗〉藏书票(110×70),构图脱胎自台湾“松云轩刻字店”
于1830年精镂《玉历钞传警世》〈簇锦魁星图铭〉绣像(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我刻意安排在今岁夏末秋初之际,将昔年从贩卖古旧文物的地摊上捡漏,意外拾遗的一块产自中国北方民间纸马的古雕版(纵24,横33,厚2.2),画额镌出〈上清十一曜星君〉,版心区隔成上、下两行罗列,勾摹〈太阳〉、〈太阴〉、〈火星〉、〈金星〉、〈土星〉、〈水星〉、〈木星〉、〈杀气〉、〈月孛〉、〈罗候〉、〈计都〉等12小图。象征太阳神的“日宫”协同太阴(月亮)神的“月府”,能够检校凡人生死罪福的名目,职司生籍与死籍,从而汇报玉帝施行,五星四曜星君联合主宰人间的吉凶祸福。我判断至晚在清中期便已经雕成,因为不间断的印刷磨损,加上不停止地遭受松烟墨垢、虫卵胞囊的黏附填塞,以至于阳刻线条几乎被遮蔽覆盖,好不容易剔清整理出六分之一的〈太阳〉〈太阴〉,竟然拨云见日,木心映月,眼看秋节将至,尝试取纸敷彩,改制成怀人应景的两款藏书票:
话说2016年4月16至17日,我专程探访地处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的陈家老屋(精擅撷竹、手工造纸世家),在陈三爷(1932?2016,本名陈廷彬,第7代造纸人)的病榻旁,从次女陈中莲(1969?)与夫壻秦明炎师傅(1959?,第8代造纸人,2014年被列为湖北省民间技艺传承人)请回些许他们在2008年運用漳河源盛產的毛竹與淨水,亲手抄制的旧火纸。火纸,也称作罗敦纸,早年在省内郧西县羊尾镇羊尾村、竹山县茅塔镇北星河流域,以及对峙河一带工厂作坊星布,大量供应敬神拜祖、祭奠亡灵烧化之用,甚至当作花炮的外壳,属于民俗用纸,与添加黄姜染色的黄表纸不尽相同。[13]
图18:2016年4月16日下午,我与秦明炎师傅(左)在“漳纸工坊”前合影(邓粮拍摄)
仔细检点书桌上由“漳纸工坊”生产的一整疊火纸(11.6×16.3×15.6),这是由40个小疊(每小疊选取8张16.3×22.8的火纸,手工压作三折组合)逐一收拢整齐,最后削取竹皮捆扎两匝始成(我特别请求秦师傅在纸面与纸边补打上陈家硕果仅存的木质戳记)。[14]“2008年做了3,000捆纸,一直堆在家里没卖出去。(陈中莲口述)”“做火纸一直到了2008年前后才算没做,最后一批是3,000多捆纸还在楼上放着,原来是一个荆门的寺庙的大师订的,纸做好了,大师一直没来。……火纸的用途主要是民俗用途,除了给亡故之人烧了做纸钱外,清明节、七月半(鬼节)时也用。乡下人迷信,头疼脑热也烧几张,求个心安。(秦明炎口述)”[15]
图19:秦明炎师傅在2008年手造火纸上打印“同兴胜记”与花边木章(杨永智拍摄)
趁机抓紧试刷漳河火纸印制藏书票的过程里,我也搜出多年采撷自宇内各处的手工造纸,见诸韩国原州市的粗麻纸、中国河北省迁安的桑皮纸、浙江省富阳的元书纸与瑞安东元村的陈年火纸、闽西玉扣纸和宝岛埔里生产雁皮宣,投入施作,才发觉各擅胜场,优劣互见。“由于人手和技术能力不足,漳纸想达到宣纸的质量不太可能。”[16]出自襄阳在地公益文化研究者胡崇玄先生的兴叹,我觉得不免过虑,与其向“宣纸”奋起直追,却不妨回眸琢磨自家珍宝!姑举宝岛雁皮宣,强韧富弹性,颇能纤缕毕现,反衬版图,可惜纸张难免单薄,刷印两回以上,吸墨即超载负荷,导致皱褶四起,有碍观瞻,藏书票印妥后务必如同许晴野先生奉告心法,重新托裱才能舒展恢复;漳河火纸尽可不必理会,任由重复摩擦,依然面不改色,平整如新。或许提醒时贤:重拾文房,举臂出指,埋头实践,努力让在地精进研发的漳纸产品持续添色、踵事增光之途:变则通,应可商量推动!
图20:选择古纸马雕版的局部,用漳河火纸刷印:金、朱、墨3色的〈日宫三足乌〉
藏书票(版面87×52,杨永智手工乾印)
http://s12/mw690/002GtiQqzy7oFGX7Czh9b&690
图21:将古纸马雕版局部更动文字布局,用漳河火纸刷印:银、白、朱、墨4色的〈月府玉兔〉
藏书票(版面85×58,杨永智手工乾印)
http://s4/mw690/002GtiQqzy7oFGYzvMLf3&690
图22:左:台湾“松云轩刻字店”于1849年精镂《太阳真经》〈日宫图〉绣像;右:再于1853年
精镂《太阴经》〈月殿图〉绣像(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http://s6/mw690/002GtiQqzy7oFH05jvva5&690
图23:1998年,许晴野创作〈高处不胜寒〉(又名〈卯兔〉)木石混用、油印加彩自用藏书票,
并加钤“己卯买书”藏书章(120×80,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1] 按:依据许晴野:〈泉州木版年画初探〉,作者手稿朱笔校订本(以〈晴野原稿纸〉謄钞6纸),第6页结尾。
[2] 许晴野:〈福建年画浅说〉,收入庄伯和执行主编:《中国传统年画艺术特展专辑》,台北市:中央图书馆,1991年12月,页65-72。
[3] 这是一处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村,1981年被列入法定古迹,1987年重修作为博物馆,2016年6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在此成立“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充作展示及教育中心。
[4] 书前附有香港知名收藏家兼作家黄俊东(1934?)撰写前言〈中国民间版画〉,许晴野附邮惠赐乙册,并于首页用工整小楷亲题“永智先生清赏,九六乙亥之冬于香江木味斋”,并加钤“许晴野赠”朱文方章1枚。
[5] 参见(1)胡志伟编着:〈许晴野奔放古拙〉,《藏书票百家选》,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页1-2。(2)香港藏书票协会编辑:《香港藏书票协会会员作品集99’》,香港:三联书店,1999年3月,会员简介。(3)李允经:〈港澳台藏书票作家作品评介〉,收入《中国藏书票史话》,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页257-258。(4)秦岭雪、许晴野编:《港澳台藏书票选粹》,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6月,页61-66。
[6] 杨永智:〈版话南投〉,收入《南投研究:县史馆筹备处开幕特刊》,南投:南投县立文化中心,1995年12月,页79-115。
[7] 1997年6月26日,我收到徐艺乙教授从南京博物院民俗研究所,使用“江苏省民俗学会”信笺的亲笔感谢函:“惠赠大作收到,很是高兴,谢谢!过去在大陆,对台湾的民艺,及台湾的年画知之甚少,近年来,看过一些印刷品,只能看出台湾的版画与福建漳州、泉州的相近。至于在台湾的情况,便不再知道了。拜读了大作,对此情况有所了解;另从原始资料的收入来看,这本书的收入是最多的。研究民间艺术,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文化人多不重视,留下的空白亦多,值得我们努力去做,天长地久,肯定能做出成绩来。”
[8] 許晴野:〈民俗版畫在元朗〉,《明報》1998年9月,页54-55。
[9] 胡志伟:〈许晴野奔放古拙〉,收入胡志伟编着:《藏书票百家选》,台北市: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页1-2。
[10] 香港藏书票协会编辑:《香港藏书票协会会员作品集99’》,页56-57。
[11] 按:相关于〈藏书司〉的翰墨因缘参见拙文〈纸上宝石藏书票:与香港梅创基版画缘聊起〉,2018年10月8日,“漳纸工坊的博客”官网: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9e6b720102y90j.html。
[12] 秦嶺雪、許晴野编:《港澳台藏书票選粹》,页147-148。
[13] 参考王占北、孙斌、李朝元3篇专文,收入王占北:《鄂西北百工开物启示录》,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年8月,页121-137。
[14] 今日尚遗存一支长方形花边带柄的木印,加上“瑞昌祥记”、“同兴胜记”与“太元和记”3方木记,木记照片可参见陈廷彬等7位纸民口述,李秀桦、李小荷整理:〈漳河源陈氏造纸世家口述史〉,收入李秀桦、邓粮、胡崇玄主编:《纸物语》,襄阳:漳纸工坊暨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2015年5月,页79-90。
[15] 秦明炎口述、邓粮整理:〈漳源造纸三十年〉,收入《纸物语》页91-94。
[16] 胡崇玄:〈《纸物语》代序〉,收入《纸物语》页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