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和激流勇退携美人西施泛舟江湖的范蠡有关,但有历史记载是在宋代,明清时期发展鼎盛,历代出现了诸多制壶大师,如时大彬、陈明远、陈曼生等,他们堆花积泥,精雕细琢,赋予没有生气的紫砂以灵气和生命,制造出不少名品佳作,倍受热爱紫砂人的追捧,尤其是纯手工制品寥若晨星的现代,纯手工紫砂壶一壶难求,大家的纯手工作品更是踏破铁鞋无处寻。正是基于这种现实,出身紫砂世家的吴建平,制作每一款壶都不超过九把。
http://sdhbs.com.cn/sdhb/attachments/2012/01/10_201201191134261sXiY.jpg
九把壶情结
吴建平生于紫砂之乡宜兴的紫砂陶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祖父辈制陶风范影响,后进紫砂工艺厂,得到众多名师指点,为自己在造型设计和制壶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吴建平善于思考总结,融会贯通,作品以“新”、“特”、“精”、“巧”见长,很多作品在新马泰展览,并获得殊荣,深受紫砂壶收藏家的喜爱,作品供不应求,尽管如此,但他做每一款壶只要到了九把,即使买家出再高的价,他都不做。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规矩。
九把壶的规矩是吴建平给自己定的,他说一方面是想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另一方面是对得起收藏的人。在宜兴是没有人这样做的,有的人光凭几个款式就可以做一辈子,而自己每款都只做九把,并且第九把是专门给女儿做的。不是让她卖,而是让她鉴赏收藏用的。除非将来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才允许卖一两把,现在他给女儿已经做了三把。
2009年,吴建平来到济南,开始在济南做纯手工紫砂壶,刚来济南的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这里很多人对纯手工壶不了解,自己就让紫砂壶爱好者看自己制作壶的过程,慢慢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作品。刚到济南的时候因为这里气候干燥,制作的壶大都开裂了。做成的一些壶,吴建平很不满意,就砸碎了,朋友觉得可惜,就来制止,他就奉手相送。到济南半年多的时间,吴建平没有做成一把让自己满意的壶。
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使得吴建平的作品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而他更是精益求精。
http://sdhbs.com.cn/sdhb/attachments/2012/01/10_201201191134264VRtu.jpg
醉心手工
物以稀为贵,碰到自己喜欢的稀有物件,还要靠运气和缘分,对喜欢紫砂壶的人来讲亦如是,尤其是能碰到纯手工的紫砂壶。纯手工紫砂壶在市面上很少看到,一般都是模具紫砂壶。模具壶线条和造型都很流畅,无可挑剔,但没有融进去思想和精神,千篇一律,没有生命力,就像字画的复制品,缺少手工壶的气韵。
纯手工紫砂壶色泽温润古雅质朴,不仅颇具天趣,和中国其他传统艺术一样,还气韵生动,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气脉,那种看来信手捏来、随意而成被称为“神品”的紫砂壶,往往是大师的神来之思。吴建平也是这样,只要来了灵感,即使凌晨,都要爬起来,把自己的想法用紫砂表达出来。
吴建平的作品里能传达出他的静心和精神气质。当下很少有人能抛开功利潜心做壶,吴建平每做一款壶都会精心准备,比如说做风卷葵这款壶的时候,他几乎把历代的相关资料都找出来,仔细研究每把名壶,把自己的构思与它们相比较,吸取精华,扬长避短。他前后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做成了一把风卷葵。
真正意义上的纯手工壶,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品,圆的并不是特别圆,方壶的线条并不是特别直,但因为是手工完成,内壁泥较松散,透气不透水,每一把都不一样,具有唯一性,即使同一款壶都各有特色,更重要的是纯手工壶经过技师的巧妙构思和灵巧的双手,已经打上了技师独有的精神气质。但纯手工壶的技术要求较高,壶型比例的把握,细节的处理,没有十来年的制壶经验,很难完成,而且纯手工壶的成壶率相对于模具壶来讲要低得多,因为壶胚在高温下会发生收缩变化,一个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数倍放大,一着不慎,壶就报废了。正是基于这样的高风险、高难度,做纯手工壶的泥料都是精选的上乘泥料。
做纯手工壶往往借助简单便宜的木转盘或者是铁转盘,而吴建平只凭一把刀,甚至是光凭手就可以做形神兼备的壶来。他经常劝告老乡走纯手工的路子,虽然很艰辛,但这样做下去才更辉煌,而自己不管怎样都要一直这样走下去。
http://sdhbs.com.cn/sdhb/attachments/2012/01/10_201201191134262OSy3.jpg
品壶悟道
朋友送给吴建平“品壶悟道”,这可称得上是他的写照。吴建平有时候会凌晨起来,用自己做的紫砂壶泡上一壶茶,慢慢品酌,边品茶,边观摩自己的作品,看有什么瑕疵,下次如何改进,就这样痴痴地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一生清福莫过于碗茗炉烟,更何况是自己亲手做的壶。吴建平对幸福的理解很朴实,就是有口饭吃,有衣穿就好,但他对紫砂壶艺术的追求却永无止境,自己的技艺也日益精湛。
吴建平做的几款经典紫砂壶,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倒满茶后,拎着壶盖就能把整个壶提起来,但这种壶可遇不可求,十把中出不了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形神兼备,而且用起来要好用,吴建平制作的紫砂壶倒满水,出水口的形状和水流出的形状一致。
好的紫砂壶不仅盖的严紧、出水流畅,而且形、神、气、态即外轮廓、神韵、气质、形态兼备,结构精巧,制作精湛。泥、形、工、款、功是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泥”是异性蜀镇紫砂泥料;“形”是壶的气度,种类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或大度,或古拙,或清秀;“工”是纯手工制作,做工精美;“款”是壶的装饰艺术,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紫砂壶将书法、绘画、文学、金石等中国传统艺术汇于一身,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吴建平说好的茶壶形式气度好,有种神韵在里面,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http://sdhbs.com.cn/sdhb/attachments/2012/01/10_2012011911342636ZhF.jpg
有人说,中国人爱紫砂壶,就是热爱生命的一种体现。紫砂本是毫无生命的土,经过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赋予它生命和灵气,像人一样神采奕奕,紫砂的魅力就在于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