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命运多舛的梁氏古堡

(2012-02-24 18:19:37)
标签:

深度报道

杂谈

命运多舛的梁氏古堡

山西有一句著名的民谣叫“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说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个“灵石口”就是现今晋中市灵石县的夏门村。夏门村座落在汾河岸边,风景优美。但最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始建于万历中期、终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梁氏古堡”。本欲打造成为“世界砖拱第一堡”、“砖拱衬窑技术艺术博物院”的梁氏古堡,虽早已着手开发,声名在外,却迟迟不肯揭开神秘的面纱。是什么原因让梁氏古堡成为“天方夜谭”?近日,本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这座神秘的古堡,感受它厚重的人文与历史,并对梁氏古堡在开发过程中的起起落落进行了调查。

开发的胎动

关于梁氏古堡的开发,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脉络大约如下。

1994年灵石县政府将夏门古堡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8月,灵石文史研究会一行10余人深入到夏门村近一个月时间,对梁氏古堡的建筑特色、梁氏家族的源流以及夏门村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和挖掘,撰写调研报告15篇,采集图片近百幅,《灵石文史》还特别推出了夏门文化专刊。

2005年,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灵石县夏门镇总体规划》。

20069月,夏门村申报“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文史研究会仿古问今,撰写了10余万字的申报文本。这一年,夏门村还成立了梁氏古堡修复指挥部。同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夏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20074月,夏门村以“大禹治水的传说”为题申报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7月,时任灵石县委书记郭燕平和县长杨洪亲赴夏门村对梁氏古堡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很快,开发夏门梁氏古堡的提案出台,并相继成了开发领导小组。10月,山西省建设厅在灵石县组织召开了夏门古堡保护维修详细规范评审会,随后,灵石县人民政府发了《灵石县夏门古村保护维修详细规划评审意见》的函。

2008年,夏门村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晋中晚报》在元月4日发布消息称: 灵石县已与广东客商签订开发合作协议,投资5000余万元修葺开发该古堡,计划20095月后正式开放。

如今,距媒体所言的开放日已接近三个年头,但梁氏古堡依旧大门紧闭,胎动腹中。那么,旅游蓝本上的梁氏古堡缘何晚产?现状如何?答案似乎不那么简单。

 

               寂寥的古堡

夏门古堡的院落有660多幢,窑洞、房屋计千余间,加上诸多庙宇、祠堂、牌坊,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相对独立的城堡式建筑群,与周边的韩侯岭、韩信墓、秦王岭龙头岗等相互衬映。整个古堡,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堡中有堡,堡堡相连;院中有院,院院相通;窑中套窑,窑上有窑;地下暗道幽深。主要的院落群有百尺楼、大夫第、御史府、知府院、深秀宅、道台院等。它既具有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势,又有南国园林玲珑秀雅之风韵。

然而,当记者随着夏门村村委工作人员参观古堡的时候,却看到了一番凄惨的景象:古堡内门清冷落,野草丛生,垃圾成堆,户户铁锁锁大门,院院阴森无人影。古堡里的部分建筑,因无人居住或年久失修,濒临坍塌毁损的危险。

在古堡的一扇门上,一名游客用粉笔在门上写下的“保护不当、残砖破院、大失所望”的评语,尽管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但破旧的门窗,开裂的墙体切实让记者感受到了那位游人的失望与不满,挽救、保护古堡确实迫在眉睫。

“自从说要开发古堡,许多人就不安分了。因为没人居住,给小偷可乘之机。他们觉得这院子里埋了好东西,时常偷挖、乱挖。现在,村里已经雇佣了2名保安人员,负责古堡内日常的卫生清理工作,也防止有人来古堡偷东西。我们迫切地希望古堡能赶快开发,要不这古堡真的要被毁掉了。”厦门村的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

不走的堡民

 “开发古堡最大的焦点是古堡内村民的搬迁安置问题。”夏门村村村委主任梁家斌告诉记者。

古堡内大概有70多户搬迁户。2006年开始,70%的村民陆陆续续搬出古堡,还有一部分村民不愿意动迁。村民搬不出去,开发古堡的工作就没法继续开展下去。当年冬天,灵石文物局、建设局、文化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住在夏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村民们还是想不通。古堡内的村民世代居住在这里,对古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并不愿意背井离乡是他们不愿意搬迁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回迁楼,而且搬迁的费用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夏门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夏门村这些年经济发展不景气,村民没什么正经工作。古堡内的村民老年人居多,大多是两代、三代同堂,一个院子住着好几户人家。得到的搬迁补偿款分一下就没多少了。大多数村民还是买不起房子,只能在附近的乡镇或村子租房子住。”

夏门村虽然曾经是贯通山西南北、连接三晋东西的交通枢纽,也

是远近闻名的旱码头,有着辉煌的过去。但现在却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困境。由于两面皆山,村民没地可种。村里没有企业,集体也没什么积累,唯一的收入渠道是收取外来企业的占地费。当地的村民一部分在这些企业上班,还有一部分外出打工,收入水平不高,日子相对过得清苦一些。有些村民一入冬,白天不在客厅呆着,全家人只围着厨房的一个炉子取暖。

今年72岁的退休教师梁老师对记者说:“当初听说要开发古堡时,我们全家积极响应,一家三代人十几口人早早就搬出来了,我和老伴搬出来后在一所幼儿园看门,孩子们则四处租房散居。我们也舍不得祖先的院子,但是期待着夏门能变个样。如果能让百姓住上回迁楼,开发古堡的事就不会这样周折了。”

经过多方多年的努力,多数现在“赖”在堡里的村民表示愿意搬迁。至此,开发古堡最大的焦点变为寻找合适的开发商。那么,当年所言的广东开发商哪里去了?坊间的传言甚多。有的说,那家开发商是家皮包公司;有的说,那家开发商被被村民们的苛刻条件给吓跑了;还有的说,那家开发商和县里谈崩了……所有这些,都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佐证。

灵石县委书记杨洪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开发厦门古堡,他认为只要把“意”立在“人民利益”这个点上,夏门梁氏古堡一定可以做一篇好文章,做一篇大文章。夏门村支部书记王子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发梁氏古堡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委干部会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寻找、对接开发商,让村民能够安居乐业。他也希望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的新路子。村委主任梁家斌也表态:我们会想办法解决民心问题,以新农村改造为契机,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把方案做得细一点,最大、最好的开发、利用夏门的资源,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事,毕竟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无尽的期待

事实上,关于梁氏古堡的开发一直没有终止。

2010年,夏门镇召开以“回顾历史、齐心协力、再铸夏门辉煌”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灵石籍名人、老干部及历届书记、镇长建言献策。

2011年,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开始整理、完善家谱。

记者在夏门村采访时,恰遇灵石县委书记杨洪邀请国内著名旅游策划大师熊大寻对梁氏古堡进行调研。

两位重要人物的出现意味着,梁氏古堡的开发再次被提上了重要日程。

梁氏古堡的开发对深入挖掘灵石文化内涵,着力提升灵石旅游整体品味、宣传魅力灵石、建设现代旅游名县具有重大的意义。灵石县史志办特约研究员景茂礼告诉记者:“夏门地理位置优越,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开发梁氏古堡会给夏门及灵石县带来无限生机,大禹治水文化品牌的打造会让这一项目锦上添花。”

对于促进灵石县文化旅游向更高层次迈进,景茂礼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有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现有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整合资源为目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性专项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创优产业发展环境,在产业政策上予以倾斜与引导。

其次,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大造声势,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强势和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及各种研讨会、推介会、交流会等形式和手段进行宣传。

最重要的是,坚持文化品牌的群众性,充分利用王家大院、梁氏古堡等旅游优势,调动省内外、县内外甚至国内外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人群的关注,组织他们深入实地调研、考察,另外要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文化人才。

夏门古堡是梁氏先贤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建筑和艺术财富,当代人有责任和义务拂去它满身的尘埃,抚平它岁月的伤痕。梁氏古堡何时重现昨日风华,光鲜面世?人们充满了期待。

http://s6/middle/928f046btb9b31e9bd4a5&690

http://s13/middle/928f046btb9b320126f8c&690

http://s15/middle/928f046btb9b322ffface&690

http://s9/middle/928f046btb9b324e56c08&690

http://s8/middle/928f046btb9b32ca50dd7&690

http://s3/middle/928f046bt78f851782c02&690

http://s9/middle/928f046btb9b3301670f8&690

http://s11/middle/928f046btb9b331de351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无所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