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舟山父亲,带着12岁儿子骑行川藏线

(2015-08-14 11:04:40)
舟山父亲,带着12岁儿子骑行川藏线

黄辉亮

8月8日,乐恩斯和12岁的儿子乐子石回到了舟山。
    
这是乐子石小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暑假,他们用一场川藏骑行来纪念它:历时25天,共骑行2140公里……
                        
为了给儿子留下最深的父子记忆
    
2006年,乐恩斯开始骑车,加入了舟山第一个自行车俱乐部——蓝线。
    
玩户外的人,对西藏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似乎只有去过西藏了才能给自己这些年一个交代。
    
2012年,乐恩斯自驾进藏。一路的苦与乐,让身为人父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儿子:以后一定要带着儿子骑行川藏线。
    
乐恩斯曾经被问起,跟父辈间最深的记忆是什么。他想了又想,竟想不出。所以他希望能给儿子留下一段特别的记忆。“坚毅,是一个男人必须具有的品质。 ”如果儿子能在途中领会坚持不懈和坚韧不拔,会受益终生。所以他选择骑行川藏线。儿子也同意了。
    
去年4月,计划正式启动:他给儿子买了动感单车,每周骑两到三次;每周六下午,风雨无阻地带儿子去爬山,从海洋学院一直爬到气象台。
                        
为骑行川藏预热四天环骑青海湖
    
为了让儿子适应高原反应,去年7月19日,乐恩斯在舟山组了亲子队伍——三个大人四个孩子,环骑青海湖。
    
环骑共四天,才第一天,最后10公里乐子石就骑不动了,乐恩斯逼着他坚持了下来。次日,儿子高反陡然严重:头晕嗜睡,上吐下泻。
    
乐恩斯后悔逼得太紧,下午子石吸氧治疗后好转,他选择了搭车,上了车才发现,这一路40公里都是坦途,后悔不已。因为乐恩斯曾颇不留情地说过:搭了车,你这趟骑行就不完美了。
    
为了让儿子路上有小伙伴,乐恩斯提前一年在国内各大骑行论坛上发帖,征集亲子同行者。
    
最后成功组了7对父子,为顺利骑行,今年元旦,这7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父子还相聚在南京,共商行程。
  
舟山父亲,带着12岁儿子骑行川藏线

                        
川藏路上听父亲的话
    
7月7日,乐恩斯和儿子从舟山出发,飞往成都。 9日早晨8时,川藏骑行真正开始了。
    
第一天上路,139公里的路程,只有缓坡。儿子高反头晕,希望慢一点,乐恩斯以为儿子犯懒不想骑了,又担心天黑前赶不到客栈。问得并非想放弃,只是想休息会儿后,他对儿子说:“人生就像这坡,有上有下,徘徊在坡底是永远体会不到下坡的那种幸福的,汗水和努力,会换来后面的喜悦和收获。 
    
平日里,儿子总跟妈妈亲,跟父亲交流甚少。临出门时,妻子打趣又认真地说:都说父亲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儿子的一生,你路上可要多说一点能改变他人生的话啊!
    
当天晚上,妻子欣喜地截图给他,说儿子换了QQ签名。乐恩斯一看,正是他白天告诉儿子的话。
    
此后的五天,乐子石表现勇猛,连续10余公里的爬坡,把很多骑行的大学生都甩在了后面,骑友送外号:江南爬坡王。
                        
不推车、不搭车、不扒车纯粹骑行
    
在出发前,乐恩斯就和儿子商量好,一路不推车、不搭车、不扒车,要纯粹地骑到西藏。
    
第7天,面对的是陡峭的折多山,海拔4298米,子石高反了,头痛到默默流泪。
    
离垭口两公里时,子石每骑几百米都要停下来休息,乐恩斯试探着问:要么我陪你推一段?儿子摇头:决不。
    
此后,实在骑不动时,子石就让爸爸先走。
    
有一次,乐恩斯在山顶等了许久,才看到儿子的身影。面对询问,儿子说他饿得连口香糖都想吃掉。
    
乐恩斯问:你推了没?儿子嗫嚅:推了100多米。当他跟记者笑着说起他调侃儿子行程不圆满时,他还是表现出明显的骄傲:只推了100米。
                        
摔倒了忍着痛爬起来继续骑
    
一路上,子石曾三次摔车。
    
第一次,是下大雨,前方有车来,乐恩斯急喊小心,儿子还是撞到了山石上,撞弯了后轮架,惊魂未定的子石整个下午都骑得很乏力。
    
第二次,是在怒江七十二拐,一路下坡,乐恩斯在前方押骑,子石的刹车卡住了,乐恩斯停车回看的瞬间,父子俩撞了个人仰马翻。
    
第三次,最为严重。当时天很热,父子俩都有些中暑,精神恍惚间,子石撞在了山上,乐恩斯赶到时,他正吃痛地捂着胸口。“还好? ”“还好。 
    
乐恩斯压心疼,脸上不动声色:“还可以骑不? ”子石硬气地扶起车子:“可以! 
    
晚上下榻时,乐恩斯终于忍不住问:痛不痛?子石强忍了一天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其实真的很痛。
    
说起这段时,乐恩斯的妻子插话:儿子从小到大,摔倒了都是自己爬起来,他们从不紧张万分地去扶。
                        
父与子的探讨:过程与终点孰重?
    
路遇的骑行者,纷纷对只有12岁的子石竖起大拇指。
    
乐恩斯怕儿子骄傲,便告诉他:只有真正到了拉萨,那才是骄傲的时候。结果是对过程的交代,不到终点,路上的艰辛都没有意义。
    
子石不服,他坚持认为自己经历过了就行了。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现实。
    
途中,他们在客栈遇到了一个独自骑行的初中生,才15岁,已是两次进藏:小学毕业与父亲骑行青藏线,初中毕业独自骑行川藏线。他说,计划高中毕业徒步进藏。
    
后面赶上来的骑行者说,路上还有一个11岁的骑行者,而川藏线上出现过的最小骑行者,只有9岁,骑了整整45天。
    
乐恩斯看得出来,儿子听罢若有所思,此后的表现也平和了许多。
                          
孩子,我以你为荣!
    
第25天晚上,乐恩斯激动地在朋友圈写下:到了,我们到拉萨了!
    
一路上,风雨冰雹、泥泞烂路,十六人的大通铺,蚊虫咬到睡不着的夜,反复上坡下坡的枯燥,12岁的乐子石都坚持了下来。
    
此次骑行,他们一路翻越了十二座4000米以上、两座5000米以上的高山,最兴奋是向着垭口冲刺,最悠然是闲坐然乌湖畔吹风,最惊喜是父亲在餐馆亲自下厨的红烧鱼块和鱼头豆腐汤……
    
出发前,乐恩斯最怕的不是路上的艰辛和意外,而是怕儿子吃不了苦。抵达终点时,他骄傲地说:孩子,我以你为荣。
舟山父亲,带着12岁儿子骑行川藏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