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而带TA飞翔,时而一起安静
|
刘一乐 暑假将至,紧张了一学期的学生们又能放松一下了。假期里,孩子的生活空间也会变大,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那么作为父母要带孩子做些什么事呢? 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不管做什么,都是令人愉悦的。 妈妈对孩子的智商可以说占了大部分影响,但是据说父亲带孩子智商会更高!男人敢跟女人比带孩子那不是找抽吗?非也非也!与母亲相比较,父爱对孩子的智商影响更大,这个观点已经被美国调查机构证实。 男性的性格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会在带孩子的时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暑假爸爸可以带着孩子——
在家看《爸爸去哪儿》,不如带着孩子去亲身体验。这个暑假,请爸爸放下工作,脱下衬衫皮鞋,穿上T恤球鞋,带上孩子背上行囊,到外地相关城市或景区,温情上演《爸爸去哪儿》吧。 2.去海岛游玩 其实生活在舟山城市里的孩子,对于我们熟知的海岛,也是不大了解的。这个暑假,爸爸可以带着孩子去各个小岛游玩下,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至于海岛嘛,东极、白沙、桃花、秀山、枸杞、嵊山、花鸟等,都是可行的。 3.乘船出海海钓 现在舟山很多海岛上,都有渔家乐项目,有的还可以乘着渔船出海去海钓。爸爸可以带孩子,让孩子体会乘船海钓的独特感受和收获的喜悦。 4.去海边冲浪 选个晴好的天气,爸爸可以带着孩子,去朱家尖或秀山等有沙滩的地方冲浪。随着潮水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感受海水亲吻腿脚的温软,以及一波波涌浪的力量。累了,随便在沙滩上坐下来,或躺一躺。然后,再看看远方的大海。 5.去秀山滑泥 秀山滑泥公园是舟山最有特色的公园,在那里的滩涂上玩滑泥,感受泥巴与肌肤相亲的舒适与清凉,感受特别奇特。爸爸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下这神奇的感受,让孩子与泥巴来个零距离的接触。 6.去野营 在晴好的夜晚,找一个合适的野营地,比如塘头的麒麟山,爸爸和孩子一起撑起帐篷,妈妈细心地铺好防潮垫和睡袋,全家人一起躺在星空下讲故事,迎着朝霞和清晨的露水看日出。这个过程,是最好的家庭课堂,孩子最容易感受父母想要传达的东西。 7.仰望星星 找一个晴朗的天气,在海边的夜晚,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抬头仰望星空,告诉孩子星座的名称或位置,比如北斗七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会让孩子从小对天文产生浓浓的兴趣。 8.去水上乐园 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去水上乐园不仅可以游泳嬉水,而且也是夏日的避暑胜地。这个暑假,爸爸,记得要带上孩子一起去喔! 9.去农场 这个暑假,爸爸不妨抽出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找个邻近的乡村农场,把时光挥洒在田野间吧。浇园、种菜、养鸡、喂鸭、采摘……这是亲近大自然的最佳机会,也是充分享受劳动乐趣的最佳方式。 10.溜冰 溜冰是一项很时尚的运动。其实,孩子学溜冰的好处有许多,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素质,还可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与灵敏度。溜冰也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会挑战,学会勇敢和坚强。 11.学游泳 生在海边长在海边,不会游泳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且游泳是最好的运动,几乎不存在运动损伤。爸爸带着孩子学游泳,安全感爆棚不说,学游泳还可以促进少儿肌肉与骨骼的生长,从而促进其身高增长,使其体格健壮,更有利于锻炼人的机体协调、控制能力,促进脑神经发育。 12.踢足球
足球是全球第一运动。如果你家是男孩,那么作为爸爸,就带他一起去踢足球吧。踢足球不仅能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还能让人的团队精神得以提升。 13.打篮球
14.打高尔夫球 这个暑假不妨带着孩子体验一下高尔夫球。高尔夫拥有所有运动项目中最复杂和最详细的规则。让孩子通过参加高尔夫运动,感受到规则的重要。这也是孩子未来留学或者交际的一个重要能力。 15.骑自行车
找个双休日的早晨,爸爸请带孩子学会骑自行车吧。穿着帅气的骑行亲子装,慢慢地骑行在城市的人行道上,享受一路的精彩风景。 16.散步
在晚饭后,爸爸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去散步。从城市的一边穿越到另一边,也可以到海边的公园或大道上。可以经常性地变换线路,让孩子近距离地观察城市,了解社会。 17.放风筝 放风筝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加强眼部肌肉的控制,能提供视觉和前庭觉的整合练习。当风筝上升或在空中斜飞时,爸爸跟着孩子一起奔跑,风筝在天空中轻飞慢舞时,既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又会令他兴奋不已。
假期里,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选定一部合适的电影,一起去影院观看。如果孩子愿意,还可以交换观影感悟。这样有助于亲子互动和交换想法,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舟山有很多植物是海岛独有的。不妨找个双休日,爸爸带着孩子一起去附近的山上,找些植物,然后带回家,弄干净,再晾干后,和孩子一起,做成标本,观赏。
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如今,琴棋书画四样皆精通的人少了。暑假里,爸爸不妨教孩子学会中国象棋或围棋。这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喔! 妈妈去哪儿: 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主要角色,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所以母亲更重视孩子的教育。 在短时间内,母亲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孩子更希望与母亲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个暑假,作为母亲,千万要记得,一定要让孩子玩得开心!不是说,学的时候要认真学,玩的时候要尽兴玩嘛。 21.去超市
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给孩子一个计划并实施的锻炼机会。比如:家有10岁左右的孩子,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逛超市,给孩子几十元钱,让他决定买什么。这可以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22.买菜
菜场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场所,在买菜的过程中,妈妈可以教孩子认识瓜果蔬菜,给孩子讲解植物生长的知识,也可以教孩子学会买卖,这样的生活素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3.做义工
可以在假期安排一些平时很少做的事情,比如带着孩子一起去做社区义工等。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跟着妈妈,一起去体验“打工”。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又能体验劳动的辛苦。 24.养动物
孩子在大人眼里是弱小的,需要竭力呵护,但当有更弱小的生命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时,孩子就变得强大了。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养些小动物,让孩子担负起喂养教化的工作,这是责任心培养的最佳时机,也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发现小动物的细微生长变化,用日记、相片等方式记录动物生长过程。 25.整理房间
妈妈可以在家里,让孩子学会做些简单家务,不仅有益身心,还可以“劳动治娇”,让孩子体会家长平日的艰辛,尽快地成熟起来。这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所做的家务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来定,比如:布置餐桌、收拾餐具、洗碗或打扫卫生。 26.学做饭
妈妈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做饭,若怕孩子太小,担心烫着,不妨试着让孩子做一盘凉拌菜或尝试着让孩子洗碗,加大孩子的家务劳动强度,别怕累着孩子。这一点磨炼和长大后将要面对的世界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27.学理财
在暑假里,妈妈可给孩子一笔钱,让他自由支配,每周审视一下他的开支。美国商业巨子洛克菲勒认为,学会理财是孩子以后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良好的财商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技巧和本领,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28.让孩子懂得劳有所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孩子帮忙妈妈做一件事情得到相应的报酬。比如每天晚上下楼倒垃圾。这里并不提倡用物资去贿赂孩子,而是让孩子知道劳有所得。 29.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无论家长多么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但健康的人格是最基本的。平时或许你会说孩子学习很忙,妈妈不妨抽暑假的时间,培养孩子对音乐或美术的兴趣爱好,可以终生受益的。 30.学会演奏一种乐器
31.玩拼图
要孩子在一定的时间里,将一堆十分混乱、毫无头绪的图块,拼组成固定的、一块都不能错的美丽图案,确实是一项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相当的耐心才能完成的工作。所以,有人把拼图玩具比做补脑的维生素。妈妈抽空陪着孩子一起玩拼图吧。 32.做手工艺术品
妈妈要带着自己的孩子做一件手工艺术品,无论是在家里绣个十字绣,还是到专门的陶瓷店里做个陶瓷工艺品。这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让孩子在做艺术品时体验其中的快乐。 33.看音乐剧
今夏,舟山普陀保利大剧院10场儿童剧,让舟山的青少年儿童通过“打开艺术之门”走进音乐与艺术的殿堂。妈妈可以和自己的孩子选择一出剧,或魔术,或儿童剧,或音乐剧等,陪伴孩子零距离接触高雅艺术。 34.去图书馆
图书馆有着书店和家庭绝不可能有的优势,也正是家长要让孩子去图书馆的重要目的。无论是新书、旧书、冷门、热门,妈妈都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重温。 35.去博物馆或科技馆
平日,孩子忙于功课,时间比较紧张,假期里,妈妈可以带孩子走出家门,去博物馆或科技馆,多多参观,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还多了话题,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了解。 36.做作业
假期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妈妈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课外阅读1~3本。每天有60~90分钟的时间用于做作业,阅读课外书。这样既有利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又有利于孩子知识的增长。 37.写诗
让诗意洋溢孩子的童年。写诗是阅读、思考、语言基础和文化积淀,同时写诗还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个暑假,妈妈不妨触景生情、和孩子吟诗作对。这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创作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 38.给长辈打问候电话
作为妈妈,如果你的孩子不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请记得让孩子给他们打个电话。这是在培育孩子与祖辈们浓厚的亲情沟通,让孩子体会到,亲人之间的关怀和呵护是如此温暖和难能可贵。 39.笑起来
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办法。茶余饭后,和孩子一起讲讲笑话,玩一玩脑筋急转弯。温馨的家庭气氛,会让孩子看到生活轻松和愉快的一面,会让孩子对生活充满信心。 40.让孩子独处 人们往往只是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作为妈妈,可以给孩子设定任务,如做作业、写字、画画、演算等,要求孩子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在任务之下,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种目标感,这种目标感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从而迫使孩子没有空闲考虑个人处境,由此回避心理上的孤独感。需要注意的是,这段时间不要母爱泛滥。随着孩子独处体验的增多,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独处的能力。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