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树的人,献于树葬于树

(2015-05-11 15:46:42)

爱树的人,献于树葬于树

黄辉亮


 

树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不留坟头,只占很少的土地,这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
    

4月25日,舟山林业泰斗卢小根病逝,他选择了树葬。
                  

【舟山林业的泰斗,为海岛林业奉献了一生】   

“舟山林业的泰斗,国内竹子名家,为海岛林业奉献了一生。 ”听闻卢老去世,舟山林场场长卢忠米如是说。
   

卢小根是丽水遂昌人,1958年从浙江丽水林校毕业后,到舟山工作。“他带头建立了科研小组,对舟山的植被分布进行实地调查,建立了舟山群岛的植物档案,为舟山的二类植物资源——舟山古树名木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卢忠米说,在十年文革动乱期间,卢小根也安心于林业事业。 1979年,在科研小组的成果基础之上,成立了舟山市林科所——至今,在浙江省地市级的林科(院)所里,舟山林科所最有威望。
   

他发现了舟山新木姜子;他走遍了13个省、130多个县市的荒山野岭,将国内外的优秀植物引到舟山“安家落户”:上世纪60年代从采竹区引进毛竹,在舟山试种成功;从云贵一带引入100多种丛生竹,种在了烈士陵园,至今还存活着七八十种,使舟山成为国内丛生竹品种最全的地方;还有“尼克松红杉树”等……
   

他出版了《中国树木奇观》《浙江珍稀濒危植物》《普陀山树木奇观》等著作,组织和主持了舟山群岛林业花卉等多项资源调查。 1990年,他被评为中国林学会优秀科普工作者,1992年,成为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林业工作者。
   

哪个单位的园林需要规划、谁家的树遇到了疑难,他都义务前往帮助。他的儿子说,崭新的衣服常常沾一身泥回来。卢忠米敬重卢小根的作风,因为同姓,常跟他开玩笑说:“我是你的大儿子! ”
爱树的人,献于树葬于树
             

【与死亡赛跑,著十册《舟山群岛森林植物图集》】   
2012年9月,卢小根刚刚出版了著作《魅力绿色》,被查出肺癌晚期。 11月,他从医院回到家中保守治疗,休息了没多久,他便开始整理他积累40多年的森林植物资料和照片。
   

次年1月,他开始伏案写作。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除了早晨去家对面的海山公园散散步、打会儿太极拳,回来就开始写作,每天至少有三四个小时泡在书房里。
   

每周末,当儿子去看他时,他便放下笔,跟儿子出去散步,从不说自己在忙什么。直到年前手稿汇总成了一个个文件夹,高高地堆在了书桌上,看到文件夹侧面的名目——《舟山群岛森林植物图集》,卢先生才知道,父亲是与死亡赛跑,赶着在离世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都整理成册,留予后人。
   

为了控制病情,卢小根服用一种进口药,药物反应很强烈:浑身皮肤瘙痒,指甲深深地嵌进肉里,导致出血、化脓,痛得握不住笔,他就在手指上裹上纱布继续写。老妻张杏芳看着心疼,不时劝他别写了,卢老的回答让她再无话可说:“只有这样,才会减少痛苦。 ”
    

3月25日,记者前去采访时,他端坐在书桌后,逻辑清楚、言辞流畅,若不是紧张地候在一旁的妻儿,全然看不出重病在身。
   

《舟山群岛森林植物图集》原计划出《舟山森林景观》《乔木类树种》《灌木、藤本类植物》《草本类植物》《经济类植物》《引种类植物》《古树名木》等10辑,目前完成了8辑。十册手稿整齐地码在书架旁,记者翻开第十册,手稿上的字虽笔力遒劲,但横竖撇捺间已看得出颤抖的痕迹。
   

他自知已无可能付印出版,唯愿能够完成手稿,“可能的话,交给舟山市档案馆,保存利用。 ”
爱树的人,献于树葬于树                          

【两份遗嘱,一个心愿】
2011年11月20日,卢老以“写给家人的一封信”的形式写下了第一份遗嘱,信中除了陈述他的一生能投身于林业感到“很幸福很幸运”之外,便是嘱咐儿女自己的后事一切从简。“不送花圈,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搞墓葬,用最简便的方式,把我的骨灰撒进树林里或者埋入树木底下,不挂牌,不做任何标志,顺其自然。 ”
   

他的大儿子知道这封遗嘱的存在,可他坚信父亲会活下去,一直不愿看其中内容。
   

今年1月,卢老病情陡重,他写下了第二封遗嘱,再次强调了后事采用“最简便的方式”的心愿。他感觉到儿子的抗拒,3月28日,把儿子叫到身边,再三嘱咐,“最好树葬。 ”面对命若风烛的老父亲,卢先生只能听从,但还是没下定决心树葬。
    

4月20日晚上,卢先生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次日一早他就致电清陵公墓管理办公室,询问是否有树葬,答曰不清楚。他亲自前往公墓查看,直到那块简陋的树葬区出现在眼前:仅设的八穴还有3/4空着,这时他才不得不认了——确定将父亲树葬。
   

晚上到家后,他还是觉得无法置信,又翻出第二份遗嘱看了又看,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把骨灰撒入树林或者埋入树下,不做任何标志”。
                  

【清陵桂花树下,他完成了一生的奉献】
4月25日,86岁的卢老在定海家中病逝。
   

他的老助手洪中跃闻讯,打电话给卢先生,回忆与卢老一起进山林、下海岛的艰苦过往,泣不成声。老同事们打电话来,听说不要花圈、不开追悼会,初是惊讶,得知是老人执意选择树葬,转而赞叹:“卢老崇高!这样好,这样好! ”
   

墓穴,是逝者的入土为安,也是后人凭吊的寄托。
   

清陵的树葬区,为逝者一棵腕粗的桂花纪念树和一块简易的石碑,作为标记。卢先生和家人最后还是违了遗命,在石碑上刻上了父亲的名字和一行字:“把一生奉献给了林业事业——卢小根”。一生在林间耕耘,死后化为春泥,滋养一棵平凡的桂花树,真正“把一生奉献给了林业”,卢老泉下有知应不怨吧?

爱树的人,献于树葬于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