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木匠玩出了新花样

这一群爱玩的人,玩船匠3D打印、玩饰品制作、玩不同材料拼接
黄辉亮
90后男孩默阳工的房间装饰很奇怪,都是用嫁妆箱、雕花案、毛竹躺椅,甚至半截的单扇木门装扮而成。而这些东西是他常牵着他的狗“三月”去捡的。临城雪岭下一带正在拆迁,他一人一狗就成了常出现在那里的身影。在这座散落着各种破烂宝贝的房间和对门那间木屑飞舞的小车间里,八爪MM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世界和一个好玩的群体。
他们是生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年轻人,喜欢做木匠,喜欢做手艺活,一起泡木友论坛,了解异域手艺,探讨如何用现代的方式传承祖辈的老手艺。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想敢做,默阳工说,“其实,老手艺真正牛逼的东西我们还没有学到,就是折腾,就是玩儿!
他们把传统的工艺、材料和当下的新材料、新工艺结合,进行重新设计,玩出了一个新奇的手工世界。一年的功夫,他们七八人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做“已知的木作匠人”。
【木头+原石,制作独一无二的文玩】
成为一名巧手的木匠,曾是默阳工儿时的梦想。在贵州读大学时,他还拜当地的一名老木匠为师,在贵州古镇上当了两年的纯手工木匠学徒。
之后,他在家里专门辟出一间屋,放上小型车床、台锯和抛光机,用学的手艺玩了起来。
作为一个学徒木匠,比手艺,默阳工自觉定然比不过那些技艺精湛的东阳老木匠。他便尝试做一些木工小品,符合当今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小叶紫檀手串,是舟山人手上常见的文玩。年初,默阳工琢磨着用木匠手
在这枚小小的戒指上,他运用了木工里最基本榫卯技术——在戒面的位置抠出一个榫眼,以磨好的绿松石戒面作为榫眼,正好牢牢卡入其中。上了蜡,一枚独一无二的紫檀手工木戒就完成了,他整日戴在手上,引来艳羡无数,为此,他还曾开班授课。
现在,他常去西码头、小沙、毛竹山的旧木料市场,收一些老船木。琢磨着用银、铝等金属装饰老船木,给老船木工艺品在粗犷之上赋予灵巧。
他最有禅意的构想,是拥有一棵两人环抱粗的原木,直接用斧子劈成一座木房子。
【树脂+红木,拼接出独特的饰品】
今年22岁的舟山小伙方尧臻,目前是中国美术学院衍生品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
在材料课上了解到树脂后,他琢磨出了一种非常规玩法:把中国传统的红木材料和树脂结合起来。
经过几番实验,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方法:先设计拼接品的形状,然后将碎红木固定,将树脂灌入模具中,经过24小时的冷却后,结晶的树脂裹住了红木,经过打磨抛光,就变成了一件富有现代艺术感的挂饰、戒指、耳钉、摆件或者花器。
初试告捷,他开始尝试在树脂中加入色素或夜光漆,人工制造裂斑、打入液泡,做出来的树脂木材拼接品,五彩缤纷,木渣与树脂间闪着一颗颗晶莹的气泡,煞是好看。
这种饰品制作,连默阳工都看着眼馋,便拜小自己三岁的方尧臻为师,学习树脂和木头的拼接手艺。
这下,他的木作间热闹了:那些烂掉的木头、小叶紫檀的边角料,化腐朽为神奇,在树脂的拼接,变成了一个个独特的吊坠、香插……
【船匠+3D打印,让做船模像玩高达一样】
还有玩大件的。
今年21岁的郑科笠,将舟山的船模制作和新兴的3D打印结合起来,将船模制作工艺现代化。
去年,郑科笠大学的课程进入了实习阶段。他在家里翻出了初中时做的木质船模,兴趣一下子重燃了。
大学主修建筑设计的他,游走于国内外船模论坛,琢磨出了一种船模的前沿玩法——将船模中对工艺要求最高的外板制作和手工很难达到效果的细节部分,通过3D建模的方式直接打印出来,省时且效果好。
这种ABS船模套材,保留了传统船模制作的基本制作方法,将最具挑战性的环节用现代工艺处理,只需要将套材拼接起来就能下水,“做船模就像玩高达那样简单,让船文化的推广更大众化。”
【老手艺+新玩法,生活更有料】
因为木匠这个客串的角色,让默阳工的社交平台,有了可以晒出来的独家料,在点赞里获得满足。
他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中心,连接起了一批对手艺感兴趣的小伙伴。
有一次,他尝试着做一个老船木烟灰缸,不小心弄伤了手,烟灰缸也废了。他便把受伤的手和半成品的烟灰缸拍下来发到了朋友圈,俏皮地加一句:100元谁要,医药费!他还没来得及看欢乐的评论,发现已有人在微信上给他发了个百元的红包。
对这帮年轻人而言,一切都是开放的,生活也多了更多的乐趣。
就像默阳工、方尧臻这对师徒的交流,都显得随意而欢快,当默阳工在微信里喊:“哎呀,师傅,我的树脂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