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某日,因为琐事,与先生吵架,本来倒不是大事,可我竟下意识地使出了女人的杀手锏:哭了。我像受了天大委屈一样,泪流满面,真的难受极了。这时候,作为女人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绝非演戏,但是假戏真做了。
这让我想起了早年学到的情绪起源:人们并非因为悲伤才哭泣,而是哭泣才悲伤。这颠倒是非的理论,你可能有些疑惑,不要紧,听我慢慢叙述。
关于情绪,心理学有多种理论解释。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一直被称为情绪的外围理论,这是后人将詹姆斯和兰格两人的观点融合后得到的理论,开始时,它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近年来才逐渐得到了学者们的支持。
这个于上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源于身体的某种变化。具体来说,一个情绪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引起了我们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从而产生了情绪体验。
通俗来讲,我们悲伤,是因为我们哭泣,我们高兴,是由于我们发笑,我们恐惧,则是由于我们战栗。
我们普通人认为悲伤了所以哭泣,恐惧了所以战栗,高兴了所以发笑,可詹姆斯·兰格理论却完全与之相反。
现在明白了吧,那日我与先生吵架后,哭泣真的让我“假戏真做”了,绝非故意演戏。
不过,仔细想一个情景,当你遇上一只狼狗时,你撒腿就跑,跑的过程中可能还伴随着几声尖叫。此时你恐惧极了,对不对?可如果此时,你告诉自己别紧张,然后慢慢地从狼狗身边走过,你的恐惧值是不是会低一些?
也就是说,你不跑,不那么战栗,就不会那么恐惧。好,当你心情不好,却必须出门时,你会不会对着镜子说一句“笑一下”,然后你的心情是不是真的就有所好转呢?这样说来,那些教人自信的窍门,是有一些理论依据的。
这个被冷落已久的情绪理论,因为具身认知,再次进入了心理学者们的视野,具身认知的研究几乎都是通过改变被试的表情来改变被试的情绪。
比如,你的嘴咬一支笔,此时的面部表情与发笑有些相似。研究者发现,相对于那些不咬笔,也就是正常做题的人,咬一支笔做题的人,随后的情绪测试结果中表现得更积极,是不是觉得特扯?我确实参加过这样的实验,做完实验只有一个感觉,做题过程中流了好多口水。
然而,不得不说,这个近几年席卷心理学界的研究确实颠覆了不少以往的认知。欧美人理性,亚洲人感性,这是为何呢?具身认知的研究者们认为,欧美人爱喝冷饮,亚洲人爱热饮,这样一来,两种人在认知模式上就有了差异。
那么我让大家想想一个场景:去A朋友家做客,A为你准备了一杯冷饮;去B朋友家做客,B为你准备了一杯热水,想想,这之后你们的交流内容或者交流模式是不是会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无论是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还是具身研究,强调的都是你的情绪和认知如何被外界影响。当然,任何一种理论都会有所偏颇,但对于我们认识情绪和认知不是有了帮助吗?
本文作者:
平平
心理七年,大脑沟回熟记于心,所以我们绝不是算命的。偶尔也分析自我,探讨人性,指点社会,中立地看待人性,乐观地享受生活。
《望潮周刊》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