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来英:每一块海浪洗礼的船板都是艺术品

从目前来看,翁来英最成功的当属船板画制作。凭着船板画制作工艺,多年前,让他先后走进央视和清华讲座;近日,他又获得省工艺美术界个人的最高荣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近日,小记走进位于普陀区东港海滨公园抱海阁内的翁来英工作室。在以老船板做栏杆,仿古船木做地板的展示厅内,他向小记娓娓道来。
且让我们来看看船骨的传古之美是怎么衍生的。
旧船板让他创造国内工艺美术界新门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部队服役期间,翁来英就喜欢上了工艺美术这个行当。
“许是为了生计,也许是出自内心的喜好,说透点是海滩边的那些破船板吸引了我……”翁来英告诉小记他与船板画之缘。
1998年的一个夏日,从单位辞职下海多年且一直从事旅游纪念品研发的翁来英,在老家东港街道塘头村的船厂,看到一艘艘旧渔船正在拆解,地面堆满了一块块拆解下来的破旧船板。
出生在渔村的翁来英,对渔具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理解,他总觉得这些废弃的破船板能够做点什么。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工艺美术资料中,他发现每一个独特的地域人文都有着各自民间的人文艺术遗存,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用泥制作的供书写的平面板,在上面用楔形文字刻写文书、契约、纪事和文学作品等,称作“泥板书”或“泥板画”之类,我国的敦煌石窟的古画,“河姆渡文化”印刻在独木舟上的雕花图案等等。也曾有人建议将舟山渔民画绘在古旧木板或是旧船板上,他总觉得不尽“海韵”,缺少船骨的“传古之美”。
2005年仲秋,翁来英将烂船板带回工作室,依着海琢天雕的原木的肌理和“木龙骨”的原本意蕴,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借鉴舟山渔民画的创作风格,大胆地将火烙、雕刻、根雕、彩绘等民间技法运用到旧船板上,稍微打磨加工,将其制作成一幅原始的海洋图腾,故且称之“船板画”。
这是对传统工艺美术品创作模式的突破。经翁来英之手,原来一文不值的旧船板变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焕发出一种远古神话意味和古朴神秘的色彩。
自此,国内工艺美术界出现了一种新的门类——船板画(船木工艺)。
船板画让他先后走进央视和清华讲座
这种充满了海洋文化独特气质的船板画,推向市场后,赢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翁来英的作品也屡获大奖,由他创作的船板画系列作品在浙江省旅游工艺品大赛中获得金奖。作品《黑手爿》在2006年6月第六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中再次获金奖。
一块“破船板”引发了财富效应。国内沿海一带的手工艺人和工匠,由此做起了“变废为宝”的船木创意产业……
2006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以《专做独门生意的翁来英》为题,对他把旧船板做成旅游纪念品的致富经历进行了专题报道。
缘起船板画,2007年10月9日,翁来英走进清华大学,在工艺美术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关注民间手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的专题讲座,展示了海岛民间工艺的魅力。
翁来英通过一幅幅船板画作品、一个个事例讲述了自己对海洋文化、对海洋民间工艺的热爱,以及他对发展和传承海洋文化与民族工艺的展望及思考。
学生们听着无不惊叹:那一块块原来废弃的旧船板,经翁来英的奇思妙想和巧手绘制,就变成了一幅幅或古朴粗犷,或夸张豪放,或充满渔家风情和生活气息的海洋文化原生态作品。“这些船板经历过风雨洗礼和海浪打击,越粗糙越古老,就越像一件艺术品。每一块船板都不一样,一块板就是一件作品。
”翁来英是这样解释的,“在这里,船板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材质,而且是渔家儿女悠长的对渔船的依恋、对海洋的崇敬升华为一种浓烈的人文情怀,船板画让我们享受到别样海洋之美、渔民之美。
”
船板画用文学创作来延伸它的精神内涵
这些年,翁来英一进在坚持着船板的制作。2011年,因以船板画制作工艺见长,他获评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
许是多年沉浸在船板画制作中的缘故,对于船板画的工艺美术认知,翁来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觉得应该加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让船板画更具生命力。
“一块船板画只能传递视觉效果,而一旦赋予其文化内涵,则能提升作品的精神层次。
”翁来英说。
源于他对文学创作30多年的不息追求,近年来闲暇之时喜欢在网络上发些自小的海边趣闻趣事,以及与海洋有不解之缘的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不想,2010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网民文化节颁奖盛典上,网名“自知不二”的翁来英成为中国“十大博客”之一。后来,他把这些散文整理成《玩海的不二》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些浸透了海味的文字,那是他独立、清醒地玩海、听海的人生。
文学创作是他的喜好。船板画制作是他的专长。翁来英将两者合二为一,通过一幅幅船板画,创作出一篇篇动人的小说。
2012年9月,翁来英以船板画《听海的鱼》、《黑水洋》作为文学素材,分别创作出短篇小说《听海的鱼》和《软宝》,参加2013年全国互联网文化季小说大奖赛,分获一、二等奖。
同年,船板画《黑水洋》、《听海的鱼》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分获金、银奖。
2013年9月,翁来英以船板画《廿只眼睛船》作为文学素材,创作出中篇小说《船的眼睛》,参加全国互联网文化季小说大奖赛,获得二等奖。
去年10月,翁来英制作的船板画《廿只眼睛船》,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得银奖。
有人问翁来英,文学创作咋与工艺美术作品相关联?他说,文学艺术原本都是同一体系,正如世间万物,在与不在,其实都在!
船板画是可以走出国门的他会坚持做下去
经历20多年起起落落的商海生涯,又转而投身更符合他秉性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
翁来英说:“我终于明白了,投身海洋文化的研究与探索,致力于工艺美术的创新和传承,这是我们这代人应有的历史担当。
”
船板画是工艺的延续,船板也可以做成工艺,以高雅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翁来英想让作品延伸产品,把批量的船板画和书一起包装成一个更精美、更高档的工艺品。他说:“比如海鲜和蔬菜结合一起,营养价值就高。船板画和书在一起更有艺术和精神价值,是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
船板在他的手上妙手回春。如今,受聘为中国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的翁来英,又将船板与他的香文化产业相融合,做成香道的道具,借用船板往禅意工艺品发展。
翁来英一直坚信,船板画是可以走出国门的艺术品,为此他会坚持做下去的。他说,随着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发具有舟山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把舟山旅游工艺品做大做强,他将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