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说羊,各种有关“羊”的话题引起了一波讨论热潮,羊的物品、羊年的忌讳……其实,舟山和羊也是蛮有缘分的。市民政局地名办主任王建富告诉八爪MM,舟山与羊有关的地名有三十多个,侬晓得伐?这些名字中,有些是街巷,有些是山峰,或是岛礁、村庄、寺庙宗祠等,其中小岛就有十几个。而这些“羊地名”中,有的反映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有的以养羊得名,有的则是与渔民的文化生活习俗有关。
数数海上有几只羊
看那山,看那岛,看那海上好多羊!八爪MM帮你数,羊头礁、羊角礁、羊角嘴礁、羊角东礁、羊角南礁、马关大羊角礁、小羊角礁、羊脚蹄屿、羊头山、羊鼻嘴、羊角尖山、羊峙山、羊蹄礁、羊皮礁……八爪MM数晕了。

羊角屿
嵊泗的“羊”最多
羊头礁在嵊泗嵊山镇,因礁形尖耸,形似羊头得名,也作羊角礁。而在嵊泗县洋山镇也有一处羊角礁,因岩石尖锐高耸,形似羊角得名。同样因此而得名的羊角嘴礁在嵊泗县枸杞乡,俯瞰岛呈菱形,民国13年《定海县志》附图标作羊公礁。嵊泗县菜园镇的羊角东礁、羊角南礁、马关大羊角礁、小羊角礁、羊脚蹄屿,看官们顾名思义,就能辨出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了吧。依旧嵊泗县的羊鼻嘴是一处半岛,其前端有一石拱桥,桥下穿通,如羊鼻孔,故名。另外还有被喻为嵊山最高峰的羊角尖,峰顶陡尖高耸,形似羊角。
朱家尖旁有一只“羊”
位于朱家尖岛东北侧有一小岛,名曰羊峙山,羊峙山北侧有两处小礁,分别为羊蹄礁和羊皮礁。八爪MM屏气凝神注视地图良久,羊峙山像一头羊的身体,羊蹄礁就如它前蹬的蹄子,but,羊皮礁是怎么回事?难道……

尖苍大羊角礁
那些年,群羊奔跑过的山头
定海双庙小芦村,有一山名曰“羊山”,原叫官山,因民国时期村民都去山上放羊,山上羊越来越多,遂改名羊山。岱山也有一座牧羊岗,村民们经常到该山上放羊。另有一村落名羊洞,村边原有一只天然石洞,相传过去人们常见野羊进出,故名。
有人曾说,舟山最美的地方不是普陀山、朱家尖,而是在嵊泗,一个叫大小洋山的地方。小洋山旧名羊山,因岛上多羊而得名。清雍正《崇明县志》载:“山多羊,故名羊山,亦名洋山。舟行泊此,粮尽则祷神借羊。神许,羊辄自至,否则虽多方掩捕不可得。借后必还,故羊日蕃盛。”而大洋山旧名大羊山、老羊山,由小羊山派生而得名。
据传,小洋山上的羊有神性。民国《崇明县志.地理志》载,全祖望制张煌言碑云:“羊山多羊,见人驯扰不避。然不可杀,杀之则风涛立至。”清顺治丁酉年八月,郑成功北上伐清,经过小洋山,郑成功的军士不信碑上的话,杀了小洋山上的羊烹调而吃,招致灾祸,在小洋山岛遭遇飓风,覆舟100余只,损失官兵8000人。

泗礁羊府宫
那些年,舟山人拜过的羊府宫
八爪MM发现,在嵊泗和岱山有许多羊府宫,嵊泗一地就有四个,分别名为菜园羊府宫、羊府殿、黄龙羊府宫、嵊山羊府宫,岱山则有两个,分别名为羊府宫和外打水羊府殿。市地名办主任王建富告诉八爪MM,在岱山和嵊泗的渔民心中,“羊府宫”有着不亚于“天后宫”的地位,“羊府大帝”的信仰在渔民们心中的位置很高,被喻为舟山人的“妈祖”,是舟山渔民的保护神。船老大们出海前都要到这里来求“羊府大帝”保佑自己平平安安,满载而归。若遇风浪大作,家中有渔船未归,便有渔民的家人来羊府宫进香,祈求降福消灾。
羊府宫为何名“羊”,羊府大帝又为何人?岱山和嵊泗两地的说法各有不同。
在嵊泗有一种说法是,乾隆年间,舟山有位羊姓船老大,在海上救人无数,死后被玉帝封为海神,称“羊府大帝”,掌管海上生死。百姓念其生前广积阴德,自发募资为其立祠。
嵊泗另一种说法中的羊府大帝是西晋的大将军羊祜,他任征南大将军,与吴交战时,对吴地军民施以信义,他的品德另多位吴军将领降晋,吴地人民对他心悦诚服,尊敬地称其为“羊公”。舟山属于吴地,因而也感其恩德。
在岱山的说法是:据《羊府君庙碑记》记载,羊府大帝应为唐代明州刺史羊僎。一说是因为杨僎在
任时是位好官,施仁政,也会出海救人,因此百姓感恩。另一说则因为杨僎慧眼识英雄,对另一任明州刺史黄晟有知遇之恩,因此黄晟建庙祭祀杨僎。

羊脚蹄屿
数完“羊”来再数“洋”
地球上有五大洋,那你知道,舟山有几大洋吗?八爪MM告诉你,舟山有十大洋!分别为莲花洋、黄大洋、黄泽洋、灰鳖洋、峙头洋、岱衢洋、大戟洋、嵊山洋、磨盘洋、王盘洋。其中灰鳖洋盛产鮸鱼,俗称米鱼,岱衢洋的大黄鱼最有名,嵊山洋多产带鱼,大戟洋则盛产海蜇。
其中关于莲花洋的传说最多。据传莲花洋以日僧慧锷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又传南宋内官王贵诣山礼佛,心迹不虔,回归时,船至海中,满生铁莲花阻舟,王贵望山叩祷,随有一白色石牛浮出海面,食尽莲花,船始回归。牛复返水际,化成一白石,形似牛状,莲花洋之称由此而得。“漫道观音色相空,铁莲花开满江红”说的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莲洋午渡”。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
其中关于莲花洋的传说最多。据传莲花洋以日僧慧锷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又传南宋内官王贵诣山礼佛,心迹不虔,回归时,船至海中,满生铁莲花阻舟,王贵望山叩祷,随有一白色石牛浮出海面,食尽莲花,船始回归。牛复返水际,化成一白石,形似牛状,莲花洋之称由此而得。“漫道观音色相空,铁莲花开满江红”说的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莲洋午渡”。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