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挥之不去的家乡味

(2015-02-17 14:52:44)

挥之不去的家乡味

吴佩
    

立春刚过,同事张小山在单位宿舍的厨房里架起了竹条。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小心翼翼地往竹条上一块一块地码豆腐。“我要给你们做一道正宗的毛豆腐,那可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张小山兴奋地说。
    

毛豆腐,就是那种表面上长着白色绒毛的发霉的豆腐,这是徽州的一道传统小吃。根据张小山的描述,他是从小吃着毛豆腐长大的,因为他的妈妈正是靠卖毛豆腐才供他上了大学。
   

5天后,我们终于在宿舍里吃到了张小山自制的毛豆腐。煎成金黄色的毛豆腐被整整齐齐地垒在盘子里,骄傲得像一座无法攻占的城池。轻轻咬一口,芳香馥郁、鲜味独特。“有点像绍兴的臭豆腐,但又不同,好吃。 ”我噘着嘴巴感慨。“那当然,”张小山不容置疑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没有之一! ”看来,在对毛豆腐美味的评价上,安徽人张小山是压根就不打算跟人商量的了。
    

在家乡味这件事情上,我们的女编辑李子木跟张小山有着同样的执拗。那天,李子木从菜市场抱来了三个坛子,打电话问我会不会腌咸蛋,说她准备把单位发的60枚柴鸡蛋全部腌掉。我问她为什么腌那么多,她说:“一名贤良的主妇,腌制必然要拿得出手。既然不能以质量取胜,那就得从数量上增加胜算。 
    

实际上,每次回京,李子木的行李箱里总有几十枚咸鸡蛋,是她妈妈特意为她腌制的,可以随身携带的家乡味,让她在不想做饭时,能配上一碗白粥,温暖肠胃。如今,李子木决意要自己腌一次咸鸡蛋,然后过年带给妈妈,看看自己是不是传承了妈妈的手艺,妈妈的味道。
    

所有人都知道李子木要腌鸡蛋,所有人都跟李子木一样期待咸鸡蛋的味道。李子木将鸡蛋分为三份放进三个坛子。第一坛鸡蛋臭了,第二坛鸡蛋淡了,第三坛鸡蛋咸了,但好歹成功了。李小姐抱着第三个坛子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终于能让妈妈也尝到我的手艺了。 
    

细数下来,除了前面这两位,在我认识的朋友中,自制家乡味级别最高的,要算四川人王胖子了,因为他会做腊肠,手艺精良。
    

从选肉、切肉、腌肉,到灌肠、扎口、风干,王胖子熟门熟路,俨然一个地道的厨子。每年的立春前后,他就化身为一个大明星,大家都等着他变幻出各色口味的自制腊肠,一饱口福。我询问他厨艺精良的秘诀,王胖子谦虚地说:“吃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会做了。常年在外,我也就好这一口了。 
    

人在异乡,总有思乡的时候。无论是一方毛豆腐,还是一枚咸鸡蛋,抑或是自制的川味腊肠,浸透在空气中、弥漫在时间里、萦绕在记忆间的,其实全都是家乡的味道。
    

疲惫、难过、孤独和彷徨时,这些普普通通的味道,却成为内心里最好的慰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制家乡味的天赋,更多的人只能跑去餐馆寻觅家乡美味,或是等到过年的时刻,才能尝到妈妈的手艺。而这样的家乡味道,更显弥足珍贵、无法取代。
    

无论如何,这些寄托着我们最朴素情感的食物,隐匿在我们记忆的口袋里,仿佛只要你随时架起一条竹板、打开一个坛子、系上一根晾绳,就会瞬间奔涌而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耐心地等着它们成熟,等着它们妥协,也不期然地等来了我们的幸福。
    

作者系出生舟山的80后伪文艺青年一枚。喜宅,却奔波于全国各地;理科白痴,却不幸成科技记者。爱翻书,爱做菜,爱胡诌,爱乱涂乱画,也爱白日做梦,更爱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挥之不去的家乡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