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潮友们被舟山民谣戳中了暖点

唐兰/文
赵诗晨/摄
12月13日,晚上6时40分,定海长岗山夜来寂静。长岗山公园1号的“经纬音乐工作室“,灯光亮起,黑暗中透着暖色。《望潮周刊》早在一个月前,就同“经纬音乐”一起酝酿的民谣之夜,就要上演了。通过微信发布晚上7:00开始的民谣分享会,已让人在不大的分享会现场外排起了队。
40多个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因为民谣二字聚合。他们没想过要当内行,多数人只想知道,什么样的人在歌唱?舟山人自己的民谣又有什么不同?
一间不大的房间几十个人的温暖
王凯第一个出场,他低着头,让刘海盖过了眼睛,羞涩地坐下后,不熟悉他的人这才看清他的相貌:极其清瘦的身材,细长而明亮的眼睛,一双修长的手,没有经过任何打理,简单的牛仔裤和黑色的棉衣。他曾这样介绍自己:早年学琴,组建九流乐队任吉他手,混迹酒吧。现隐于东海小岛(六横)教琴为主,偶然演出。
“先带来一首《灵秀街的路灯》”一段吉他的solo,让交头接耳安静下来,大家似乎一下屏住呼吸,数十双眼睛在等待某种东西的到来。
这个不大的现场,更像是个舞蹈室,一侧的落地玻璃,让房间更明亮了。而天花板上也有一双双大眼睛,是经纬工作室的负责人姜奇所画,蔚蓝的是海,萦绕的绿意是希望。他曾说过:这里,不能只是我自己的。“经纬相交,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新起点。
王凯的吉他暖场之后,马艺、陈军、张元波带着吉他出场,“之前写的《夕阳》好像预示了昨天的事情,我和交往三年的女友分手了。
《夕阳》结束。底下一片欢呼和掌声,歌者用不着更多的寒暄。
来听歌的女孩大部分都留着黑发,素颜或有着淡淡的妆容,不像摇滚现场一屋子的胖瘦红橙黄绿。而男孩子们都是安静的,沉稳的,大多数都戴着眼镜,默默地靠在墙边,身体跟着音乐轻轻摇摆,还有人即使不知道歌词,却也会跟着“啦啦啦”地点头。
唱民谣的人有故事民谣的歌里更有故事
“音乐的形式从来不限,这不是演唱会,这是一次分享会。我们带来的都是原创的,火热的自己的歌曲。
姜奇说,民谣常与摇滚在一起,而民谣也和诗歌不分离。这个去过台湾谋生,又回来舟山继续音乐旅程的男人,因为顾城的诗《门前》里的两句:“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当年在上海,寄居在月租金不过200元的旧屋里,看着窗外人来人往,王凯写下《在城市的屋檐下歌唱》;在六横往来本岛的船上,看到小岛上的狗、树、矿场和几间破旧的房子,王凯感慨“年轻人都去大城市讨生活,只留下了老人”,他的《船儿归》写道:
马艺,年轻时在纺织厂干过工人,在海军演出队做过演员,在歌厅酒吧当过驻唱歌手,现在开着一家有乐队表演的咖啡馆……17岁时,对摇滚情有独钟,40岁时“喜欢的是能让人安静下来的音乐”。
马艺,用几个关键词形容今天的分享会:纯粹、简单、温暖,每个人都很需要。
《夕阳》唱多了就成了朝阳
快结束的时候,“东海老鱼”接过话筒,代表在场的几十位观众,希望四个人返场再来一遍《夕阳》。
近年来,民谣,两字,被放得很大。民谣歌手、民谣风格、民谣演出……媒体上、音像店、售票海报,随处可见。所有的信息都在告诉你,如今的民谣不在村里,不在校园,不在澎湖湾,它在大城市里、在酒吧街、在各类演出现场。今年的东海音乐节请来了赵雷、马頔、万晓利、尧十三、宋东野等知名民谣歌手,撑起了半边天。
民谣在中国,已经开始爬上另一个坡,但它在舟山还只是几个人的徘徊。《望潮周刊》在那晚,做了一件小事,让更多的人知道舟山民谣。演出尚未结束,望潮潮友已在朋友圈发出了感慨:感谢主办方。一个城市的文化并不只是它是否拥有宏大的剧院、博物馆,更加需要眼前这些为理想而努力的人。
姜奇、马艺、陈军、张元波再次坐上凳子,重新调试吉他时,马艺笑着调侃道“‘夕阳’唱多了,就变成了‘日出’”,非洲手鼓再次敲响,带着吉他的和弦悠扬唱着:“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恋人相互依偎;当湖水湛蓝的时候,鸟儿展翅高飞……”
“再过几个月,我们会把歌曲集合到一起,去录音室灌录一张碟。
再来听听潮友们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