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吃的那些粗粝而又满口留香的零食

唐兰;陈静
今天你走进有怀旧气息的餐厅,会看见小时候摆在奶奶家,父母房间里的铁皮罐子。那些从老一辈那搜罗来的罐子,已经泛起了红锈,告别了它最光辉的岁月。
找寻地:蟠龙公寓北门、蟠洋山路
找寻地:超市
今天你走进有怀旧气息的餐厅,会看见小时候摆在奶奶家,父母房间里的铁皮罐子。那些从老一辈那搜罗来的罐子,已经泛起了红锈,告别了它最光辉的岁月。
但在“小时候”,这些虫子爬不进,老鼠咬不烂的铁罐子,就像那时候的保险箱,用压得实实的盖子,把孩子们的馋嘴挡在外面。
但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搬来椅子,找来钥匙,撬开盖子,他到底要看一看,五斗橱上面的铁罐子,究竟藏了些什么好吃的?
如果这些你全吃过,那么你属于70年代乃至以前
如果这些你吃六种以上,那么你属于80年代
如果这些你吃六种以上,那么你属于80年代
◆米炮
过去在舟山的街头巷尾,时不时会见到挑着担子的大叔。大叔的脸总是黝黑的,像是被什么炸过一样,但是孩子们却不怕他,只要一看见他,便会欢天喜地冲着大人要米。因为他们知道,大叔的担子有乌漆墨黑的机器,一头套着一个米灰色的麻袋。那个机器炮出来的米炮是那个年代孩子们最爱的零食,没有之一。
过去在舟山的街头巷尾,时不时会见到挑着担子的大叔。大叔的脸总是黝黑的,像是被什么炸过一样,但是孩子们却不怕他,只要一看见他,便会欢天喜地冲着大人要米。因为他们知道,大叔的担子有乌漆墨黑的机器,一头套着一个米灰色的麻袋。那个机器炮出来的米炮是那个年代孩子们最爱的零食,没有之一。
用一小碗米,就能炮出一大袋。有人就给米炮机取名“大米扩大机”。守在“小炮”旁,听着大叔一声吼“开炮嘞! ”孩子们都捂起耳朵,连着后退几步。“嘭”的一声巨响,香气就来了。伸手抓一把蓬松的米炮,往嘴里塞去,又香又松。有条件的再添点糖和芝麻,让师傅做成炒米糖,那滋味忘不了。
找寻地:定海蟠龙公寓北门
◆冻米糖
做“冻米糖”小孩是不好做的。得把糯米洗净后,放进大铁锅里隔水蒸。糯米晾干后还得炒成“冻米”,再浇上饴糖拌粘凝牢,切成一块块的“冻米糖”,过年时方可以待客。
做“冻米糖”小孩是不好做的。得把糯米洗净后,放进大铁锅里隔水蒸。糯米晾干后还得炒成“冻米”,再浇上饴糖拌粘凝牢,切成一块块的“冻米糖”,过年时方可以待客。
那时的孩子在外面玩耍到忘记回家,会摸摸口袋,发现冻米糖吃完了才想着回家去拿。飞快跑回房间,踮起脚尖,把五斗橱上面的饼干箱捧下来,撬开铁皮盖子,掏出几块冻米糖放进口袋,再回去与小伙伴玩耍。孩子不懂节制,冻米糖吃多了,感觉口渴,就找水喝。冻米糖的原料本是糯米,一喝水,就有饱腹感,于是到了饭点,就咽不下正餐了。
现在的超市也有卖冻米糖的,漂漂亮亮地装成一个礼盒或礼包,但总好像不是当年的味道。
◆爆年糕片
妈妈带回了一袋年糕片,那咬起来脆脆的,雪白中略带微黄的年糕片,没怎么咀嚼也有入口即化的口感。
妈妈带回了一袋年糕片,那咬起来脆脆的,雪白中略带微黄的年糕片,没怎么咀嚼也有入口即化的口感。
在妈妈的记忆里,年糕片属于过年。一到年关将近,几个孩子就会把年糕切片,年糕很硬,切多了手要痛,之后还要晒干,再雀跃地等着爆米花的大叔挑着担子来,妈妈和舅舅很积极地去排队,听到“嘭、嘭”的爆声与小伙伴掩耳相互取笑一番。但最叫他们欣喜的是年糕片带着香气散落到袋子里,先拿一把塞进口袋,再装到塑料袋里和家人分享。
当然现在的年糕有机器切了,也能买到现成的年糕片,可滋味总比不上看着那个会“爆炸”的机器爆出来的年糕片好吃了。
找寻地:蟠龙公寓北门、蟠洋山路
◆豆酥糖
小时候,每逢年末,农村里大都要做年糕以备春节期间享用。可光吃年糕太单调,我们就用刚出炉的火热年糕团包裹着豆酥糖吃,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又糯,还能拉出长长的年糕丝,这味道久久不能忘怀。
小时候,每逢年末,农村里大都要做年糕以备春节期间享用。可光吃年糕太单调,我们就用刚出炉的火热年糕团包裹着豆酥糖吃,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又糯,还能拉出长长的年糕丝,这味道久久不能忘怀。
豆酥糖,是宁波舟山一带的传统食品。制作豆酥糖,选料要求极为严格。豆酥糖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后,再用纸包装得四方棱角分明,厚薄均匀、底封不用浆糊,免得豆酥糖发潮。这样,就能保持豆酥糖长久保存香、甜、酥、松特色,且老小皆宜。
找寻地:超市
◆麦芽糖(钉钉糖)
“兑糖了……”小时候,在街头巷尾经常会碰见卖麦芽糖的小贩,他们挑着两只箩筐,一头放麦芽糖,一头放杂物,走村串巷。时不时拿着小铁锤和铁制的糖刀互相撞击,让那清脆的响声招揽生意。
“兑糖了……”小时候,在街头巷尾经常会碰见卖麦芽糖的小贩,他们挑着两只箩筐,一头放麦芽糖,一头放杂物,走村串巷。时不时拿着小铁锤和铁制的糖刀互相撞击,让那清脆的响声招揽生意。
一听到这样的招呼声,我们就会央求着妈妈,看看家里有没有穿旧的塑料鞋,或者废弃的铁具,搜罗一遍,找出来,急急吼吼去追小贩:“等一等呀,兑糖! ”听到有人招呼,小贩便停下来,现打现卖。小铁锤和铁片一打一敲,麦芽糖被一片一片打下来。“师傅,再多点,再多点。 ”你和他多要求要求,师傅真的会多给一点。
买到麦芽糖后,迫不及待,小心翼翼地尝上一口,顿时,一股清香甜软在口鼻之间弥漫。在那个年代,麦芽糖真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味。
◆番薯糕片
和年糕片一起准备的,还有番薯糕片。
和年糕片一起准备的,还有番薯糕片。
一般在番薯上市时就开始做番薯糕片了,先将番薯削皮后烧熟,拌上些芝麻,再用镬铲搡成番薯泥,再将番薯泥“刮”进一块用湿纱布盖着铁盒子底(当年盛行麦乳精罐子),然后连同纱布和番薯泥反扣在竹席子上,晒成韧性很好的小圆形或方形番薯糕片,到时放在锅里用沙子或盐炒一下即可。炒好的番薯片脆松脆松的,一口咬下去嘣嘣的响,香甜可口。
找寻地:家有老人的说不定还会做呢,网购
◆油燈(墩)子
这是江浙沪地区的街头小吃。舟山的油墩子,比别地的咸味萝卜丝馅儿还多了豆芽,里面配上虾仁,拌上面糊下油锅一炸,不一会黄澄澄的油墩子就会浮出锅面。
这是江浙沪地区的街头小吃。舟山的油墩子,比别地的咸味萝卜丝馅儿还多了豆芽,里面配上虾仁,拌上面糊下油锅一炸,不一会黄澄澄的油墩子就会浮出锅面。
刚出锅的油墩子,外壳还嗞啦嗞啦地冒着油泡,拿在手上有些烫手。一口咬破黄色的外衣,软白的面和清透的豆芽菜缠绵在一起,创造出了独特而丰富的口感。虽经过油炸它却油而不腻,外脆里嫩,层次分明,“吃口”颇好。油墩子好吃,也容易饱腹,它包裹了儿时的记忆。
寻找地:定海总府路与西大街路口,东大街东口、南珍菜场南门斜对面
◆海鲜花椒
舟山人还有自己专门的“油燈子”——海鲜花椒。那些吃不完的小海鲜,淋上面粉,放在油里“炸一炸”(过油),待花椒表面金黄就可以捞出来了。软乎的面皮和被炸得酥脆的虾皮,里面又是鲜嫩的虾肉,三层口感,复杂又和谐。
舟山人还有自己专门的“油燈子”——海鲜花椒。那些吃不完的小海鲜,淋上面粉,放在油里“炸一炸”(过油),待花椒表面金黄就可以捞出来了。软乎的面皮和被炸得酥脆的虾皮,里面又是鲜嫩的虾肉,三层口感,复杂又和谐。
过去在街头,都能见到的花椒,现在也是鲜有见到了。
寻找地:定海人民中路新茂超市旁边
◆大麻饼
小时候的零食不多,大麻饼是其中的一种。现在吃食多了,麻饼退居到三线,甚至四五线。但如果家里有婚庆或者寿宴,很多人都会想到大麻饼。单看外表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整个大麻饼色金黄,由芝麻点缀。
小时候的零食不多,大麻饼是其中的一种。现在吃食多了,麻饼退居到三线,甚至四五线。但如果家里有婚庆或者寿宴,很多人都会想到大麻饼。单看外表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整个大麻饼色金黄,由芝麻点缀。
如今,虾峙的燕归来大麻饼已成为舟山的一道名特产,饼馅除白糖外,尚有冰糖、果仁等,轻轻掰开,咬下去香甜柔软。“大麻饼很香,里面的果仁更是独特,而且价格一点都不贵,老百姓都能吃得起。就是太大份了,一下子吃不完,我总是掰一块掰一块。 ”和燕归来齐名的还有金塘的大麻饼,我尚没尝过,吃货则说各有千秋。
◆条子糕、色子糕
在中大街上有一家挂着“百年老店”条子糕的小作坊,老奶奶七十多岁了,每天依旧在黄昏时分对着收音机活动活动筋骨。
在中大街上有一家挂着“百年老店”条子糕的小作坊,老奶奶七十多岁了,每天依旧在黄昏时分对着收音机活动活动筋骨。
这家小作坊,还在坚持着传统的手艺,卖着条子糕、色子糕、核桃酥、绿豆糕……刚出炉的条子糕,是火热的,米粉作成的条子糕,送进嘴里还有些湿润,说不上有多好吃,却叫人怀念。还有不少人会趁着刚出炉的时候,来这里排队,多的时候中大街有20来个人等着买这条子糕。
叫人回味的,还有四方形的色子糕,甜丝丝,长得像“骰子”,一颗接一颗,扔进嘴里,咬起来韧性十足,还有绿莹莹,包裹着豆沙的绿豆糕,上软下酥的核桃酥……还好还有一家店让人能找寻这些记忆。
寻找地:定海中大街百年老店、白泉菜场门口、沈家门一小对面弄堂、东河市场
◆倭井潭硬糕
一张简单的包装纸,撕开就是白里透着黄的硬糕,这就是倭井潭硬糕。名字听起来就很硬朗,放在嘴里狠命地咬,咬半天也纹丝不动,但只要稍微含化一些,反复咬几次,就会传来“咯崩”的声音:坚不可摧的硬糕,差不多“香消玉殒”了,而我们可爱的牙齿也经受了一次小小的“地震”。
一张简单的包装纸,撕开就是白里透着黄的硬糕,这就是倭井潭硬糕。名字听起来就很硬朗,放在嘴里狠命地咬,咬半天也纹丝不动,但只要稍微含化一些,反复咬几次,就会传来“咯崩”的声音:坚不可摧的硬糕,差不多“香消玉殒”了,而我们可爱的牙齿也经受了一次小小的“地震”。
小时候,奶奶总是会咬下一小口然后塞到我的嘴里,让它在唇齿间慢慢变软,有点甜、有点糯。现在,去长涂参加婚礼,会特地让姐姐带我去买“可以吃的石头”地地道道的倭井潭硬糕。
百年老字号的倭井潭硬糕,绝对是磨牙的好工具。
◆万年青饼干
说起小时候的万年青饼干,用上“好吃”还要加上“足了”两字。
说起小时候的万年青饼干,用上“好吃”还要加上“足了”两字。
吃过的人都记得,这饼干有波浪形的外沿,中间还印着一盆万年青样子的盆景。那时候的万年青,没有独立的包装,超市里一箱用纸盒装的,大概有1~1.5公斤,散装打秤。在二三十年前的舟山,这是最好吃的饼干。万年青没啥牌子,但吃过的人都记得,上海那厂家叫“泰康”。
办公室有好事者从网上购买了现在的万年青,味道或许还是那个味道,但总也比不上小时候的那份“好吃”了。
找寻地:超市、网购(提醒:口感已有差异)
◆压缩饼干
这是50后到80后都有的记忆。但压缩饼干的味道却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同了。
这是50后到80后都有的记忆。但压缩饼干的味道却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同了。
压得实实的真空包装,一拆开,凑近一闻,那饼干有种说不清的香味。用牙齿咬或者掰下一块蘸着水吃,那是一种超过饱腹感的满足感。
找寻地:超市、网购
◆上海枕头面包
舟山还有一种西洋糕点,上海“枕头面包”。这面包长得像只小吐司,用蜡纸包装。蓝色包装纸的是甜的,上面印着一个游泳的女子。黄色包装纸的是咸的,没什么装饰,比甜面包要便宜那么一丁点。如果有谁家孩子,在郊游时,从书包里掏出一两只这样的面包,那是奢侈的,说明你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舟山还有一种西洋糕点,上海“枕头面包”。这面包长得像只小吐司,用蜡纸包装。蓝色包装纸的是甜的,上面印着一个游泳的女子。黄色包装纸的是咸的,没什么装饰,比甜面包要便宜那么一丁点。如果有谁家孩子,在郊游时,从书包里掏出一两只这样的面包,那是奢侈的,说明你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上世纪70~80年代,这种面包只在定海往返上海的客船上才有卖。
找寻地:停产,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