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北京的舟山籍电视人金辉 参与执导《客从何处来》

庄列毅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以推动你省视自己;也可以推动你去看看父辈、祖辈的生活痕迹;甚至再往上追溯,寻找生命、灵魂的起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如果你是中央电视台的拥趸,你一定知道这是今年上半年央视打造的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的开篇词。易中天、马未都、陈冲、曾宝仪、阿丘五位名人,寻访祖辈们生活过的地方,追溯尘封已久的家族故事,一次次地在惊喜、意外、感慨、悲怆中和自己的祖先“不期而遇”。虽然第一季已经结束,网络点击总量高达32000000次,观众“零差评”。
这片子的其中一名执行总导演是13年前离开舟山前往北京的电视人金辉。
40年来,他第一次回到祖宅
今年夏天,一位40出头的中年人,推开了位于舟山竺家弄一幢老宅院的大门,青石块铺的地面刚被水洗过,石块与石块拼接处青草茸茸。一层楼的平房黑色的瓦片,红色的木板一如往昔,门板上古朴的雕花,窗板上网状镂空的式样都保存得很好。葱茏的树木下一大口盛水的水缸,石制围墙上也有镂空的观赏窗……建筑的风格显示当年这是一处豪宅。
今年夏天,一位40出头的中年人,推开了位于舟山竺家弄一幢老宅院的大门,青石块铺的地面刚被水洗过,石块与石块拼接处青草茸茸。一层楼的平房黑色的瓦片,红色的木板一如往昔,门板上古朴的雕花,窗板上网状镂空的式样都保存得很好。葱茏的树木下一大口盛水的水缸,石制围墙上也有镂空的观赏窗……建筑的风格显示当年这是一处豪宅。
他就是金辉,宅院里没有姓金的人,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问他“客从何来”。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他的祖宅,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他特别想知道,曾经他的祖先在这里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可是在他成长生活在舟山的近30年时间里,他从没兴趣去了解这些,直到今年他参与制作了《客从何处来》,这么多年来,他才第一次推开了祖宅的大门。


寻根,需要勇气和智慧
金辉参与负责的是易中天、陈冲、马未都三位名人的寻根历程。他说,也许有人会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不知道祖先的历史,难道家里的长辈就没有谈起过一星半点?但是参与全过程的金辉保证,他们真的不知道,有的也只有些模糊的影子。例如陈冲,因为政治的原因,她外公是家里的一个禁忌。而陈冲年轻时对这些也没太大兴趣,就像她自己说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着自己的前程,总是看着前面,总是想明天的事情,过去的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也是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就突然想知道其他的事情,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金辉参与负责的是易中天、陈冲、马未都三位名人的寻根历程。他说,也许有人会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不知道祖先的历史,难道家里的长辈就没有谈起过一星半点?但是参与全过程的金辉保证,他们真的不知道,有的也只有些模糊的影子。例如陈冲,因为政治的原因,她外公是家里的一个禁忌。而陈冲年轻时对这些也没太大兴趣,就像她自己说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着自己的前程,总是看着前面,总是想明天的事情,过去的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也是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就突然想知道其他的事情,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也许,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会在意自己的努力能否给后辈留下足够的骄傲,因此,也会眼光上移,想知道祖辈们曾经如何生活过。
回溯过去,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多的是智慧,你怎么去看待或者消化那些你曾经无法理解的过往或者所谓的污点。随着寻根一步步深入,重要的不是史料上记载的事件,而是看见他们的命运在时代的裹挟下不由自主、流离颠沛,并由此推断出他们人生抉择时刻的初心……这种选择才能让我们真正读懂我们的亲人。


他说,我们需要寻根
马未都的祖先因黄河改道冲毁盐田而家道中落。在这之前,他的祖先一介书生,四十年如一日修建堤坝,保护百姓生计,最后却因甲午海战期间黄河一次决堤不得资金救援,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如今,当马未都站在堤坝的旧址上,即便时光抹去了曾经的痕迹,但他似乎看见了祖先四十年栉风沐雨的身影,泪盈双睫,痛惜、无奈、悲怆浮现在他脸上……
马未都的祖先因黄河改道冲毁盐田而家道中落。在这之前,他的祖先一介书生,四十年如一日修建堤坝,保护百姓生计,最后却因甲午海战期间黄河一次决堤不得资金救援,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如今,当马未都站在堤坝的旧址上,即便时光抹去了曾经的痕迹,但他似乎看见了祖先四十年栉风沐雨的身影,泪盈双睫,痛惜、无奈、悲怆浮现在他脸上……
陈冲在拍摄间隙对身边的编导说,这几天在她的脑海中一直回响着那首名为“Vincent”的歌。“那首歌的歌词里说,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为了像你这样美丽的灵魂所存在的,人们不能爱你,但是你的爱始终是真挚的。你觉得无望的时候,就在繁星点点的夜晚带走了自己的生命。我突然就觉得,这首歌好像就是为外公唱的。 ”
对他们而言,此刻,祖先不再是史料中的一个名字,就在我们的血脉里,是心跳的一个频率。
因他们的选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是他们在世上努力的延续。就像陈冲说的:“我爱的人是谁,我就是谁;我影响了别人什么,我就是什么。 ”
故事的根在人物里
金辉说,他们考虑第二季想做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也许不会像明星那样有话题感,但也可能有很好的素材。到时候还可以做成小短片专门在网络上播放,也可以做成集锦,这可能更能体现寻根的意义。
金辉说,他们考虑第二季想做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也许不会像明星那样有话题感,但也可能有很好的素材。到时候还可以做成小短片专门在网络上播放,也可以做成集锦,这可能更能体现寻根的意义。
而金辉自身,现在就有意识地开始搜集家族的史料,他说,舟山很多人都是从大陆迁移而来,如果顺着这条路摸上去,一定很有意思,但寻根过程会比较难。
金辉坦言,《客从何处来》这部纪录片的成功,跟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可以调动的资源有关。第一季,他们跨越两岸三地六国,寻访20多座城市的档案、图书、方志机构,咨询超过100位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这样的资源调用,可能很多省台都做不到,更别提地方台,所以《客从何处来》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但其实也不能说完全不能做,只要真正想找,还是有些线索可以寻找。像舟山可以做一些名人的寻根节目,即便是普通人,只要故事好,也很有人看。 毕竟,每个人的心底,对事件、人物、故事“从何而来”总是有根深蒂固的向往。
“新闻关注事,而我们纪录的眼光更多关注人”,金辉觉得真正好的新闻,一定要找到人在里面起的作用,因为重要事件发生、转折跟人的心愿、选择都有关系,事因人而发生改变、而变化莫测、而动人心魄……那也许才是“从何而来”的真正原因,也是好看的地方。


相关链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客从何处来》的制作团队,来自当年《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后来创办过央视的《社会记录》和《24小时》,多年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优酷视频、腾讯视频、中国网络电视台、凤凰视频上都能找到完整视频。
前一篇:吃货吵架 阳澄湖大闸蟹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