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望潮周刊
望潮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33
  • 关注人气: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是不一样的舟山新一代

(2014-05-04 10:20:27)
我们是不一样的舟山新一代
孙舟恩

唐兰;林莹

过去我们把那种走出单位、自谋出路的打拼叫“下海”,现在我们管它叫“创业”。
    
在舟山,就有不少青年年岁相当,都是80后,所做的事业各不相同,但这些创业的故事都纠缠着青春、梦想、家庭、个人意志。他们不是朝九晚五派,却和你我一样,努力做事、认真做人,有梦想有情趣,也曾长夜当“哭”。
    
“哭”是难过,因为父母曾经的不解与反对,因为创业过程里遇到了父辈预判的艰辛。
    
但舟山青年用自己的努力,刷新了父母对他们的期待,也改变着一个城市对创业的定义。
我们是不一样的舟山新一代
孙舟恩
                 
坚毅,10年前我就当上“农民”
孙舟恩,32岁,新青农果蔬合作社的社长,在见到我的第一刻起,就指着马岙马北线旁的亲农乐园说,“我们刚种下新品种,黑玉米、菠萝玉米,那不远处是我们培育的花卉大棚,以后这里会被打造成精致的观光型农业体验园。 
    
不知不觉当“农民”10年,买上了车,拥有了百万元资产。孙舟恩喜欢自己的这份事业。
    
而10年前,在机械厂上班的他月工资不过六七百元,那是看得到明天干什么,下个月干什么的工作,但不是他喜欢干的事。当得知村里有大棚可以承包,就勾起了19岁时对一本农业“致富经”的记忆:一亩地赚1000元,十亩地就是万元了!
    
大胆的他,怀里只揣了800元,东奔西走向亲友借了29000元,要当种植户。农民出身的父母,极力反对。爹娘都是看天吃饭,多希望儿子不要子承父业,去干那劳心的农事,安耽地坐坐班,惬惬意意多好。那时,22岁,成为舟山最年轻的农民,别人都说,“他怎么会去种地?他怎么能把东西种出来? 
    
固执的他,硬着头皮当起了瓜农。开头四五年,真如亲友想的那样,没赚到钱,越没赚到钱,别人的闲话也越多。但四五年后,每天都去地里干活的年轻“农民”,有了自己的工人、经验、技术,五六万元,七八万元,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父母开始以他为傲。他也开始与市政菜篮子工程合作,2012年7月,在团区委的牵线下,成为了果蔬合作社的社长,带领着一批大学生村官进行再创业。
    
面对这些年轻的创业者,孙舟恩说,“创业是好事,但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继续坚持。尤其是做农业,每年都会磕磕碰碰,不是西瓜只长藤不长瓜,就是被大水淹没,现在还要去开拓无土栽培的新技术……但路子是活的,以前父母那辈没有设备、80%看天吃饭都能干好,现在有了技术,会越做越好。 
                 
危机,我不会放弃养蟑螂
周星驰凭借“小强”打败了“旺财”,岱山衢山的80后方孟却凭借“小强”创了业。
    
2010年前后,网络上关于养殖蟑螂能致富的新闻,让方孟眼前一亮,有了创业的想法。他四处搜集资料,查找养蟑螂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不做二不休,用3万元钱,租了一个20来平方米的房间,引进了蟑螂苗,做起了蟑螂养殖。
    
养什么不好,养蟑螂,父母强烈反对,“这东西能养吗?能有啥花头?”他们一直用这些问题“敲打”着儿子,“这东西好养,还有很大的市场。 ”方孟尝试说服父母亲友,他们仍然不解。“这些蟑螂养在木箱里,养殖密度大,一般情况下1公斤就有几百只。我的房间,能养上一两千斤。 ”方孟介绍,他的蟑螂和大家常见的蟑螂可不一样,它们是坐着游轮从国外运回来的“海归派”,种类有樱桃蟑螂、杜比亚、马岛。这种蟑螂不仅很爱卫生,在饮食上还很挑剔。从不吃“地沟油”,这些“挑食”的蟑螂,吃的都是玉米粉末做的人工饲料和蔬菜。
    
淘宝上有人向方孟进购蟑螂作药用,也有人买来当宠物,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多,方孟一时间也赚到了一点钱。其间,父母在电视上看到蟑螂养殖的新闻,慢慢也接受了儿子与众不同的“创业”。但去年方孟的父亲过世,孩子出生,他一个人要扛起整个家,蟑螂养殖的周期长(半年到一年),他需要像石磨磨米那样,一点点地投入仅有的资金,养殖出现了被动的供不应求,他的事业也出现了危机。“如果再选择一次,我或许不会选择蟑螂养殖,因为到现在,我还是得不到理解。但如果资金能够到位,我不会放弃,一定会坚持下去。”
我们是不一样的舟山新一代
我们是不一样的舟山新一代

曾佳能
                 
期待,年轻是我创业的本钱
和上面两位80后不同,出生在1991年的曾佳能,毕业后直接开始创业,对他来说,朝九晚五的上班是他和小伙伴的第二选择。
    
去年10月,在临城生活了一个月,他就发现在这吃饭不方便。上午抖了机灵,有了做外卖的想法,下午他就做了方案,第二天找了房子,第二周就把设备配齐,新城外卖就这样开工了。“我是个很讲效率的人,别人订外卖也一样,其实大家就是注重一个字‘快’。”曾佳能在速度上下了很多功夫,每天的微信订餐只推出两到四个套餐,不给客户过多的选择,让送餐小哥多带几份餐,以应对送餐过程中新的订单,“最快的一次,客人刚挂电话,我们的外卖就到了。”他给送餐小哥订了GPS定位手机,以精确计算每次送餐的路线。外卖办得挺有声色,每日的中餐能送出50多份。
    
曾佳能很年轻,创业却给了他成熟的气质,“吃早饭,我会计算别人的运营成本;每天做外卖,我清楚那是用一两个小时创造全天的价值;晚上我要思考明天的计划;尽管只有一两个员工,也要为他们制定规则……”
    
父母认同他,会给他出主意,连奶奶也说“年轻人忙点挺好。”家人的支持,是因为确信孩子可以。现在创业的几万元,是他在大学时摆地摊卖贝壳、小夜灯赚的钱(他曾用这笔钱造过一米长的模型飞机)。早在高中之时,他就在日全食的前一个月,买了一批护目镜,转手卖给了看全食的人,而赚来的钱他给自己买了大学时的笔记本电脑。“父母当面没夸过我,不过我想他们背后因为我开心过吧。感谢年轻,让我还有时间折腾,把现在当做修行当做锻炼。 
我们是不一样的舟山新一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