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上汉服的舟山青年公祭同归域

(2014-04-05 17:30:47)

#望潮周刊·城事#

一个小时,是公祭,更是汉文化的集中展示

记者 唐兰

 

http://mmbiz.qpic.cn/mmbiz/m2SiaZ4TH0lS50mXwRThFGNusr3GPLR93gjqAOFFuKXeNGfljI9iatpGicRCXOcsxuicVo3MYx6pxBiapeqba2EQ6Dw/0


2012年,成都一个身着汉服的女生,在闹市区被一群愤青围住,要求脱下衣服,当众烧毁。这是件荒唐无稽的真事,而起因则是因为那群青年把汉服认成了韩服。

 

陈锦锦读后,只有一个感觉,“身为中国人,连自己的汉文化都不认识,可悲。 ”

 

一年后,她在浙江海洋学院就读医药学。知道舟山市汉文化传播协会时,她便因了2年前要认识中国人自己文化的念想,加入了队伍。

 

这一次,她参加了舟山市定海古城博物馆和汉文化协会共同举办的活动:“辛卯之难”363周年的公祭。

 

http://mmbiz.qpic.cn/mmbiz/m2SiaZ4TH0lS50mXwRThFGNusr3GPLR93kk8OicFfyFznmict1TEq2CeFuht88cmibIibgIxD9mtnLGyGwNhTZib686w/0

 

363年后再延续汉同胞的共同记忆

“感谢参加清明同归域公祭的舟山同胞儿女。 ”舟山市汉文化传播协会的“福慧”,当日的司仪,念出了开场白,“同胞”两字道出公祭之深意。

 

清顺治六年(1649年),明鲁王朱以海率南明官兵进驻舟山,两年后,舟山迎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清军在这一天攻克了明末遗臣赖以栖息的昌国(今定海), 全城殉难者18000余人,尸体遍地,血流成河,史称“屠城”。后全城尸首运至龙峰山东麓,火化掩埋,竖一石碑,镌刻“同归大域”四字。

 

康熙三十九年,定海知县缪燧感慨于前朝官民的顽强抵抗、成仁取义,便出私钱修复,其后祭奠不断。昌国名士孙和军说,“这1万8千人,死在了定海,为后人展示了保家卫国的精神,即便在康熙年间,也进行公祭。我希望通过同归域公祭,唤起舟山人不忘本的人文情怀。 ”

 

业余文史爱好者方先生则希望,对同归域的纪念,不仅以公祭的形式存在,更要写入石碑放在院落内,写入舟山乡土教材,让记忆延续。

 

而你,沿着海山公园边上花鸟市场的小路,走上龙峰山的山腰,经过写有同归大域四个字的院落,带着念想安静地纪念。 3年前,孙和军曾说过,“尽量不惊扰这份肃静,肃静源于内心深处对360年前那场屠杀的无语伤感。“

 

http://mmbiz.qpic.cn/mmbiz/m2SiaZ4TH0lS50mXwRThFGNusr3GPLR938ibn3OfxfesodU0K18hHb7Y8SebjvK1386gC818jwGNH14PUwPyubWg/0

 

一个小时的公祭仪式一寸一厘的汉文化情怀

击鼓18响,鸣钟9响,敬献花篮,接着由主祭胡连荣先生和孙和军先生恭读祭文。之后,主祭敬香,并在他的引领下汉服同胞对同归域行三拜九叩之大礼,敬献书法,乐、舞、茶告祭。从吟诵到乐舞祭礼,尽显汉文化的特色。

 

“嗟乎,星野灿灿兮,珠玉陨落于海邦;浪涛泱泱兮,蓬蒿怅望于草莽……”将在场150人的思绪拉远,仿佛置身于刀光剑影、碧血化虹的战场。

吟诵,激起了现场的共鸣,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民说,“鲁迅的老师在读书时摇头晃脑,头不自觉地后仰。吟诵是让文人‘舒服’的一种方式。如果现在能够用吟诵的方式教孩子读古文,古文就不会生涩难懂了,万字的《论语》可以唱下来。 ”

 

公祭台上飘来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的古琴声,“孔子推崇礼乐,礼能够规范人的行为,乐能够规范人的心理。 ”王嗣杰,古琴演奏者,从公祭仪式上缓缓走下,将古琴收纳入袋,对记者说:“古琴是真正的中国民乐器,不似萧或琵琶由西域传入中国……”

 

他认为,正是这些汉文化元素汇聚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唐朝,人们不会以貌取人,定性你是否属异类,主要取决于你的品行。只要是传承了汉文化的,就是同族,就是‘正人君子’。 ”

 

http://mmbiz.qpic.cn/mmbiz/m2SiaZ4TH0lS50mXwRThFGNusr3GPLR938Cibmdm2ykcMtsk9R3ZNevibe3PMDRP8vD4sIC5VQUBTqHHbcr2CiamsA/0

 

年轻人重习汉文化汉文化能否开启潮流之旅?

今年30岁的王嗣杰,在中学一次音乐欣赏课,听到了古琴之音,“整个心弦都被扣动”。之后,于他,再无其他乐器可出古琴之右。 2008年,王嗣杰便师从浙派大师王政,开始学琴之旅。

 

琴棋书画,琴为首位。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在接触古琴后,王嗣杰每天2个小时的温习是学习,是习惯,也是修行。

 

现在的他说话和缓沉稳,他自己这样形容慢言细语,“沉得下来,缓慢的东西才能沉淀。我们不见清澈的大江大河,但能见到平静的湖水。古琴的声音是雅音,摇滚乐算是‘俗’音,在古代,慢的声音才能被称为雅。 ”因为对汉文化的熟识,才有了他在台上清风拂山岗的气势。

 

http://mmbiz.qpic.cn/mmbiz/m2SiaZ4TH0lS50mXwRThFGNusr3GPLR93Z3AVtrfDZMoJu0vaYzqQviaZTBJde5V7jLeH3taWp7fTOY5gBcXZ6HA/0

 

《重回汉唐》的领舞人陈锦锦,21岁,几个月前加入了汉文化协会,协会中有不少和她同龄的小伙伴。她们中的许多人是因为喜欢那一席汉服,加入了协会。也有人像陈锦锦那样,因为想要了解更多的汉文化,不自觉地被吸引至此。

管秋娜在这里遇见了舟山的汉文化组织。从踏进院子的那刻起,她便有了想要加入汉文化协会的念想。

 

听到海山公园带着民乐风格的音乐响起,管秋娜走进了同归域,“这样的形式很好,让我想起了方文山的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把汉服市集作为电影男女主角邂逅的地点。他还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过以“文化传承与民族质感”为主题的交流会,有不少学生特意身着汉服到场为他捧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