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占豪岛城细说《梁祝》

(2014-02-28 16:53:39)
在他讲解中,这首世界名曲,缓缓渗入舟山乐迷耳膜,有人流下了眼泪
何占豪岛城细说《梁祝》

唐兰

何占豪,这个名字或许对年轻人来说还有些陌生,但要是说起《梁祝》,十有八九,耳熟能详。
    
何占豪,便是梁祝之父。
    
1959年,何占豪与陈钢等人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风靡大江南北,也让26岁的他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
    
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占豪今年已是81岁高龄,当他带着55岁的《梁祝》来到舟山普陀保利大剧院,在艺术大讲堂上开讲时,依旧神采奕奕,不过60岁的模样。
    
人物名片
何占豪 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1933年8月29日出生,浙江诸暨人。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他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陈钢等同学组成 “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乐坛,誉满中外。此后,何占豪致力于“民族音乐现代化”。不仅将《梁祝》改编成高胡、二胡、琵琶和古筝协奏曲外,还创作了二胡协奏曲《乱世情》、《别亦难》,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等。
                          
音乐,让他变年轻
“何老师,您看上去真年轻。 ”“我自己也没觉得我80几(岁)了。 

从何占豪的精神和眉目里,依旧能见到他当年的帅气。

他说,保持年轻一是要勤加锻炼,培养体育爱好,二是要有好心态,少想烦心事,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
    
有益的事,对何占豪来说,就是到了退休的年纪,却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一直沉静在音乐的殿堂里,是何占豪依旧年轻的真正原因。
    
“我已经不是个演奏者了,我是个作曲人。 ”到了这个年龄,仍旧习惯在深夜伏案创作,书房被光碟、磁带、钢琴、小提琴包围着,电脑屏幕竖着放置(为看全谱子);讲台上的他,情之所至,便用手作出了拉小提琴的模样,手指感受空气做的琴弦,口中唱出5-3-2-1,2-7-6-5,把听众带进了《梁祝》里。
何占豪岛城细说《梁祝》

                         
你听到的,比你想到的还多
“《梁祝》是一首热情而含蓄的作品,我们用不同的演奏方式,表达了许多的感情。 
    
从引子开始,就能听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这就是交响乐多种乐器的魔力。小提琴是祝英台的娓娓道来,长号是祝英台父亲代表的封建势力,低音鼓带来不稳定的音符表达了强大的压力,竖琴则是化蝶时的梦幻,而爱情旋律A、B、C段的切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你一句来我一句的情真意切。
    
还有那段悲戚的“长亭话别”。几十年前,当小提琴演奏者问何占豪该如何用乐器表现祝英台这段对白时,他只说,离别关头,是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当人们从收音机的这头听到了“长亭话别”,许多人流下了眼泪。《梁祝》就像在说念白,在讲故事,时而热烈欢快,时而悲愤交加,时而欲言又止。这是第一次将民族的越剧转化为交响乐的尝试,这样的尝试通过不同乐器的表现,将矛盾更加突出,让《梁祝》的故事更加动人。
                           
爱是一条抛物线
何占豪说:“爱情就是一条抛物线。 ”慢慢地爬升,缓缓地落下。
    
这就像梁祝“爱情主题”的主旋律一样,每一段曲子都像是一条抛物线,一段对话,轻轻地,语重心长说给你听。
    
而这样的音调是何占豪从越剧里汲取的。当时上海人民大舞台正在演尹派越剧《红楼梦》,为了搜集创作素材,何占豪连续几晚都去听。著名越剧演员尹桂芳的“林……妹……妹……呀”情意笃深的吟腔,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后来,何占豪便用具有戏曲风格的演奏手法,在小提琴上反复试奏,创作了全曲的核心——《梁祝》爱情主题。
    
而爱情主题的四句旋律,句句都是娓娓道来的“抛物线”的音调。
    
何老师调侃说:“当各位美女被求爱时,不要去听小伙子说了些什么,而是要去听他说话时的语调。那些真诚的语调,往往以降调结束,你听得到对方的心疼和关心。 
何占豪岛城细说《梁祝》

                         
为了一条凳子的“赌气”
1958年,几个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到过去上海的三陵乡(浦东某区块)为农民表演交响乐。开场时观众在台下坐得满满当当,但因为农民无法欣赏交响乐,觉得“没听头”,人潮尽散,只剩下一个老太太。而那个等到最后的老太太,也仅仅是为了“你们坐的凳子是我的,我要拿回去”。
    
这一句话,激发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这其中就有何占豪,之后,他们组成了“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试图要把民族乐曲、戏剧改编成中国农民能够听得懂的交响乐。这样的念头,让他们创作出了融合了越剧、昆剧等多种民族元素的《梁祝》。
    
同年,阴差阳错,这首《梁祝》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交响乐队来上海交流时想要弹奏的中国曲子,也成为了何占豪以及他的同学们为国庆十周年准备的献礼曲目。
    
1959年,《梁祝》风靡全国。何占豪回忆,全国的信像雪片一样飞来,每年的圣诞节,贺卡用绳子串起来,挂满了房间。连俄罗斯姑娘都写信来追求何占豪。
                         
一手向古,一手向西
但在《梁祝》之后,中国鲜有耳熟能详,传世闻名的交响乐作品。面对记者的问题,何占豪老先生这样回答,“现代青年对传统音乐不够重视,觉得西方作曲是万能的,只懂得学习技巧,忘记了如何学习音乐的语言。 
    
何占豪老先生曾在60年前,几次来舟山岱山,为解放军演出。 60年后,再回舟山,岛屿之间的通途也让他感叹“变化之大,让人感动。 
    
现在,舟山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学习音乐的条件,他很希望这些爱乐青年,在学习音乐的旅途中,能够重视民族音乐,多借鉴,多感悟,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西洋。
何占豪岛城细说《梁祝》
                         
《梁祝》经典版本推荐
俞丽拿BMG版
录音效果出色,协奏与独奏的对话相得益彰,乐曲故事性和画面感十足。
这是五个版本中最靠近越剧式悲剧风格的演奏。
                      
西崎崇子日本名古屋爱乐乐团版
此版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演奏技巧更偏向于西方学院派的风格,录音“发烧”。此版对于《梁祝》这样一个饱含中国古代人文与历史内涵的作品而言,略显单薄和生硬。
                               
盛中国版
有网友说此版不够“发烧”,整个录音的音场偏后,略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艺术收藏价值。
很多中年朋友认为,这是最具代表性的《梁祝》,演奏者在“相会”和“化蝶”两个乐章中表达了极其敏感的音乐语言。
                    
薛伟《激琴之舞Vol.3》之《梁祝》
由柏林交响乐团协奏。薛伟的独奏技巧纯熟而华丽、协奏部分的音效惊人,录音效果在五个版本中属顶尖水平。
但这一版本的《梁祝》,却是最“西洋化”的版本,除了固有的东方旋律,你很难听到东方爱情的忧伤味道。
                         
吕思清上海交响乐团版
吕思清的版本是一个“纯中国”的作品,独奏与协奏部分都有原汁原味的东方音乐元素。他把大悲大喜推到了极点,也是记者听哭并最喜欢的版本。

何占豪岛城细说《梁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