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舟山,北纬三十度的大雪情报

(2014-02-18 12:27:30)


印象舟山,北纬三十度的大雪情报

1977年1月30日沈家门渔港。摄影 沈友才

黄俊


啦啦啦啦,万万没想到吧,北纬三十度沿海的岛城立春后还能下雪,而且还兴冲冲下了近两天,然后又毫不客气地补上一个小晴天,这几天又继续地阴沉着脸酝酿着下一轮雪水。
    

你我都懂,原来整个二月,主打的便是这初雪的味道。
    

春雪匆匆来又匆匆走,很多人都来不及细细感受这初雪的美景,更别说是马上吃上炸鸡和啤酒了。初雪的第一天,细心的网友发现了一个秘密,临近上班的点,那些家住定海的小伙伴们晒初雪的照片瞬间挤爆了朋友圈,就好像是全定海的路边社通讯员同一时间从各个角落各种角度发来的各种雪景报道一样,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与此同时,家住普陀城区的不少亲们,却只能从定海开往普陀的长途车上堆积的皑皑白雪中寻找到雪的影踪。难怪有网友在舟山论坛上调侃,定海那就是大陆性气候,普陀是海洋性气候,临城就是分界点,想看雪的自然还是要一路向西啊。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这场雪虽然很小,但它还是来了,带着许多人马上有的各种期盼和祝福。春天已经来了,你是不是还在奢望地回味当年如鹅毛般的片片飞雪?抑或是念想着那一片片雪花纷纷洒落的感觉呢?
印象舟山,北纬三十度的大雪情报
上世纪80~90年代,沈家门北海公园。摄影 李怀义
                       

大雪印象:我们的青春记忆
1977
130日,定海积雪达23cm
黄秋林 原舟山“709”的第一批工人
虽说已经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可每每只要一下雪,黄秋林的脑海中就会自动浮现当年在709挥洒热血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那里,每年下雪,都会有被封山的情况发生。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三线建设是中国工业发展中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名词,而709(现金鹰集团厂区),正是舟山的小三线
    

四十多年前,黄秋林和好兄弟李平翔等人一起成了工厂的第一批工人。在这个藏在大山中的厂子里,他们最初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坐的还是厂里的钱塘江牌大卡车,后来条件好了变成一星期回家一次,坐上了北京牌大客车。
    

1977年初,大雪封山,整个厂区都没有车可以进出,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当时黄秋林等一些工人在家过周末,因为当时只有他家有电话,因此,厂部第一时间通知了他并希望他能赶紧多召集工友回厂里去生产,不然任务可能完不成了。黄秋林二话没说,便冒雪出门去召集工友,很快,便集中了不少人。当时也没有汽车可以开,一帮子小伙都是徒步从定海出发翻两座山走20多里路才到达工厂,但没有人有任何的怨言。 黄秋林如今回忆起来依旧感慨万分,当时路上的积雪已经有近20厘米深,靠山边的位置都达到了四五十厘米了。
    

都是青春年少的年纪,黄秋林记得当时的雪地里处处都留下了谁谁谁到此一游“1977大雪等字眼,还有小伙子们的欢声笑语……
    

回到单位,大伙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加班工作,但由于当时厂里的积雪基本要化十多天才能慢慢融化,山上的生活条件又十分简陋,于是,他们习惯了每天用融化的雪水来洗手、洗脸。
                      

渔港雪景:我最珍爱的雪景照片,没有之一
1977
130日,普陀积雪达8cm
沈友才 资深摄影人,《舟山日报》老摄影记者,现任舟山老干部摄影家协会会长。
沈友才的这张满世界展出的黑白照《渔港雪景》(上图),前几天还正在舟山美术馆展出。在一堆彩照的映衬中,让这张黑白的照片愈发显得清秀隽丽,雪的厚度和质感令人咋舌,若仔细看,你甚至会发现刚刚停靠岸边的渔船让海水泛起的丝丝涟漪……
    

照片记载的是1977年的大雪,沈友才当时还刚出院回家不久。那天,打开窗帘看到这满世界的洁白,沈友才顾不上刚刚出愈的身体便挎上了他的那台海鸥120相机出发去青龙山(沈家门天主堂附近)登高远拍。渔港能有这么厚的积雪实在难得,我想着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这才有我们舟山的海岛特色。 沈友才说,当时的相机没有任何的配套镜头,也不像现在还可以随意重拍,他当时看到教堂附近有一棵压满了雪的青松,脑海里便开始有了这样的场景构造,以青松为近景,以渔港船只为背景,树枝上、渔船上满是积雪,一眼望去白茫茫的……
    

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沈友才已是八旬老人。这些年,只要一下雪,老人总是难掩喜悦,还是会兴致盎然地出发去拍渔港雪景。 20101216日,78岁高龄的沈友才和老伴一起,凌晨出发爬上了海滨公园外滩风情的楼顶,拿着相机拍下了海滨公园独具韵味的海上雪景,于是,第二天的《舟山日报》便有了一则《7旬老夫妻结伴拍雪景》的报道。
印象舟山,北纬三十度的大雪情报
2011年1月16日早晨,定海区西大街。摄影 记者 胡社友

大雪封山:蚂蟥山上的热血男儿

197227日,定海积雪达16cm
徐旭虎 舟山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发射部主任
只要定海一下小雪,蚂蟥山上肯定不是大雪就是中雪。
这次定海下了小雪,徐旭虎说,山上目前的积雪也已经将近20厘米。即使不在山上的那几天,徐旭虎最关心的还是山上的积雪和供电运营情况。
    

如今,大部分市民能看到有线电视,能听到车载广播,这都依仗蚂蟥山电视塔的发射,依仗山上这群尽心奉献的热血男儿。
    

蚂蟥山顶,一览众山小,这实在是个登高远眺的好地方。因此,这些年一直都受到不少驴友的亲睐,尤其是雪后,如今总会有登山爱好者选择来这里登山看雪景。山脚下是 河水库、虹桥水库、蚂蟥山水库相继环绕;往南,北仑、镇海隔海相望;东面,定海城区一览无余;北向,三江口尽收眼底。
    

不过,气温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骤降。蚂蟥山顶的气温要比地面低3摄氏度,再加上强烈的光照、猛烈的风和很重的湿气,造就了相对恶劣的气象条件。在徐旭虎眼中,大雪封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就像台风、雷暴、山洪爆发一样,在这里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
    

1972年的那场大雪,你无法想象山上的情景,徐旭虎说,大家可以看看去年年底美国出现的暴雪天气的照片,简直是逼真的场景重现。当时,雪最深已经有一米多了,根本没有办法上下山,而山上的粮食储备也很快就用完了。一直等到两三天后,雪化了点,才有当地的农民给他们送东西上来。
    

正是为了让大伙的电视机里不飘雪花点,这群可爱的人儿几乎以山上为家,就连春节几乎也都是在山上度过的。
                       

舟山观雪、摄雪点推荐
陈炳群 岛城资深摄影人,《今日定海》摄影记者
撇开海山公园、长岗山公园等市民常去的点,陈大师推荐大家不妨可以去东山上拍摄定海全雪景。也可以尝试去定海鸭蛋岭克冲岗、定海马岙岭附近走走看看。当然,登山的时候千万要穿暖和,如果要徒步最好穿高帮的登山鞋。


印象舟山,北纬三十度的大雪情报
2010年12月16日,定海港务码头。摄影 唐严

周楠 岛城户外运动爱好者

下雪天,周楠喜欢开车去山上看雪。他首选的两个地方分别是蚂蟥山和五雷山,一般只要路况允许,SUV基本上山无压力,而且一路上你也许还会碰到不少徒步上山的朋友,有兴趣的完全可以下车和他们一起上山赏景。周楠的建议是,如果要徒步,大家最好能穿防水鞋,保暖工作要到位哦!
                          

雪花拍摄小技巧
TIPS
:如果想要拍摄雪花飞舞的照片,重点需要注意背景的选择和快门速度的应用。
如果你想要表现雪花飞舞时的线条感,那么可以选择慢速快门拍摄,一般以1/15~1/60s为宜;如果你想拍摄凝固雪花飘落的瞬间,那么可以选择快速快门拍摄,雪花被定格在某一瞬间,而给人一定的跳动感。
    

在背景的选择上,选择较深的背景作为衬托,因为黯淡的背景比较能强调雪花的存在感,同时可以避免背景对雪地干扰。
    

特别鸣谢舟山市气象局对本次报道的大力支持。

印象舟山,北纬三十度的大雪情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