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鱼告诉我们东海食物链正在变化

唐兰 “我从1989年开始捕鱼,十八九岁当上水手,那时候鱼太多了,经常爆网,船经常装不下,大黄鱼才几十块钱一斤。”“我上船29年了,一直在拖虾船上工作。刚上船那会,鱼很多,现在鱼明显变少了,变小了,捕到的都是鱼苗。我以前捕的大黄鱼有7.5公斤重的,现在再不会有。以前拖虾的时候,还会拖到一些鱼类,现在,都拖不到鱼了。 曾是东海海鲜主要捕捞海域的舟山渔场,曾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家族”天下闻名,但如今大黄鱼和乌贼快绝迹了,小黄鱼和带鱼已形不成渔汛了。今年4月以来,我们屡见东海无“鱼”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休渔期结束后,东海鱼货又大量涌向市场,尤其是梭子蟹多到堆积如山,货增价跌。 人民南路水产干货店的钟老板说:“这几年,水产品干货的种类比过去多了,价格也没太大的变化。 经常出入菜场的钱阿姨,也告诉记者:“今年鱼不少,螃蟹更多,都挺便宜,感觉不到没鱼了。 一方说“东海无鱼”,而有人却说“鱼,品种多了,市场上也并不少见”。 那么,东海究竟是否真的无鱼了?
码头走访,东海有鱼还是无鱼? 当记者问到带鱼的情况,卓老板回答:“今年带鱼的量不多,有也几乎是外洋带鱼。 码头上有渔民在叫卖四箱鲳鱼,现场交易的人说:“今天的交易量少,以前在码头上鲜货能排上百米。 在这几箱鲜货边上的是一堆无人问津的“饲料鱼”(无法直接食用的鱼和体型很小的虾蟹)。鱼贩告诉记者,现在捕上来的大多是这些人无法食用的“饲料鱼”。
现在吃的这些,是无奈 喜欢杂鱼等“小海鲜”是因为鲜美,更因为大型经济鱼类在减少。在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发起的问卷调查中(200个舟山市民参与,实际回收192份问卷)我们发现:超过170个受访者在15年之前就不曾吃上过大黄鱼了,其中有近30个人表示从没吃过大黄鱼。 在“您过去是否主要吃的海鲜是鱼类”一题中,所有的人选择了“是”;而在“您现在主要吃的海鲜是?”(答案:鱼类、虾蟹贝类、其他)有超过80个人选择了虾蟹贝类。 记者走进新城集贸市场与定海昌东菜场,发现本该随着“四季渔汛”出现的小眼睛本地带鱼不多见,很多都是大眼睛,牙齿偏大的外洋带鱼。菜场能买到的鱼类也集中在梅童鱼、青占鱼、鲳鱼、 学者解说谁将称霸东海渔场? 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院长,“渔业资源学”学科带头人俞存根认为,导致虾蟹高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虾蟹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饵料,带鱼、黄鱼等经济鱼类减少,虾蟹产量增加;二是因为经济鱼类减产,导致渔民转而捕捞虾蟹,所以看上去虾蟹的产量较往年多。 2010年舟山梭子蟹的捕捞量为7万吨,2012年为9.9万吨,今年增产预计将超过20%。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2012年东海渔业资源中低值鱼虾蟹与经济鱼类的捕捞比为7∶3,而十年前,正好相反。 经济价值高、个体大、营养层次高的类群正逐渐被经济价值低、个体小、营养层次低的类群所替代。余求妹告诉记者,在过去直接能食用的鱼类与不可食用的“饲料鱼”的比例也接近7∶3,可现在情况也正好相反。 对话渔民,猜想未来 丁船长:“1989年那时候主要有带鱼、小黄鱼、鲐鲹鱼,2000年的时候什么鱼都捕,主要看经济效益,近几年捕到的主要是梭子蟹,鱼已经越来越少了,很难捕到了。去年8月1日,有一艘流刺网在浮鱼礁捕到几吨黄鱼,每斤至少1000多块钱,卖了230多万。 舟山渔业资源的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集中体现在四大传统经济鱼类的减少,和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上。尽管俞存根认为,东海无鱼的说法不准确,但再不保护,有一天东海真的会无鱼可捕,我们今日吃的鱼或在将来成为餐桌上的奢侈品。 无论如何,餐桌上的鱼正在告诉我们,东海的食物链正在发生变化。 感谢: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余求妹、谢旭、闫丽娜、姚黄江、程郡、郑琦琦、赵世豹、张威峰 导师俞存根 和他们所做的项目报告《近海无“渔”的困境与思考》 以及,重视东海渔业资源变化的“你” 本文数据来自: 《舟山年鉴(2008~2010)》、舟山统计局网站、《近海无“渔”的困境与思考》(该报告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