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肯德基和麦当劳比邻而设的经济原理

(2013-11-18 13:57:45)

肯德基和麦当劳比邻而设的经济原理

李哲斌

 

80后金融从业者,科幻文化熏陶下长大的伪文艺青年,热衷新奇想像力的大男孩。相信金融市场是现实的有效投射,金融视角的广阔性和创造力将启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我曾利用假期去欧洲做短途旅行。
    

 

那年暑假,我独自走在某个安静小镇窄窄的中心街道上,这条街道贯穿了整个镇子,事实上它已经是镇上最繁华和重要的街道了。当时我已经饥肠辘辘,正如大家印象中那样,在这种小镇找吃东西的地方总是很难,最后精疲力竭的我终于在它的中心位置找到了一家KFC,紧挨着的便是一家MacDonald’s——事实上这是镇上仅有的两家快餐店。
    

 

那个下午,在吃完期待的午餐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它们非要一起把店开在中心位置,难道不知道这样既不方便顾客也不节约成本么——从便利和成本角度看,两家店的最佳选址显然应分别是街道的1/4处和3/4处,这样他们各自获得从中心到边缘的顾客,不仅给予镇上居民最小化的购买路程,而且由于更靠近边缘也令他们更节约租金和运输等成本,此外也实现了均分顾客的目的。但他们为何不这样做?而我更沮丧地意识到,似乎绝大部分地区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都存在我所见的“不理智行为”。
    

 

是它们真的不够聪明吗?普遍规律下的事物形成总是有其原因的,网络流行的产业集聚和跟随策略似乎并不具有足够说服力,因为它们首先无法解答先进入者的选址策略。当我不断回想自己所接触过的经济理论时,我想到了某部电影,发现以影片主人公命名的定理正是对该现象的最佳解释。让我们把视角转换到博弈论:回想那条小街上的两家快餐店,他们经营的产品类似,显然顾客在选择消费时总是会更乐意到距离自己最近的那家购买。从这一思路出发对整体最有利的选择当然是各开在1/4和3/4处并形成对顾客的平均瓜分。但这时,任何一家店都会进一步地想,只要能向对方靠近一点便能占到更多的客源,其结果便是两者靠在一起,形成在中点附近比邻而设的经营状态。
    

 

经济学中把这种在利益相互影响局势下发生的博弈叫做非合作博弈,形如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最后形成的状态便是著名的“纳什均衡”,其提出者约翰·纳什为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斯卡最佳影片《美丽心灵》中那位饱受人格分裂症困扰的数学天才。
    

 

再来看我们的城市,诸如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商业现象并不鲜见:你看国美和苏宁总是开在一起,红星美凯龙旁边就是科来华家居。更远地,这其实也是政治领域有著名的“中间选民理论”的原因:当我们关注国外的政治选举时,通常会对某个经常发表令人不喜的激烈言辞的候选人充满恶感,最后却发现进行终极PK时两位候选人的政策似乎总没有太大差别。只要候选人的目的是赢得最多的选票,而选民会投票给政治立场最接近他们的候选人,政客们的主张就会不断靠近中间派——就像最后肯德基和麦当劳开在一起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