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2013-11-11 14:35:52)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黄辉亮
    

 

旧时,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揭起盖头时才知道自己所娶所嫁之人的模样。
   

 

那时的相亲,相的是门第和八字。舟山民俗专家阿能说,被认为门当户对的双方,在媒人的陪同下,互换写有年龄、生辰八字的“庚帖”,将“庚贴”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若三天内有丢鸡失狗、物损碗破的现象,即为八字相冲。一切全凭父母决定,只有在每年的元宵灯会上,男女才可私定终身。
    

 

时移世易,到了现代,人们逐渐有了婚姻自主权,相亲也历经变迁。
                       

 

70年代,女方家中匆匆一瞥
上世纪70年代,爱情还是一件羞涩紧张的事,家长们又不肯轻易放权,相亲仍是婚姻的主旋律。但此时的父母不再那么霸道,同意成婚与否,会征求儿女的意见。媒人从中斡旋,让男女双方见上一面。
    

 

周玲与丈夫很恩爱,如今女儿已成家,说起当年的相亲经历,她仍带着一丝羞怯。
    

 

那年,周玲19岁,舅舅说要把自己的徒弟介绍给她。当时,人们把婚姻看作是人生头等大事,相亲就意味着一只脚迈进了城堡。多次相亲的人会被邻里调侃取笑,因此相当重视。定了见面的日子,母亲提前数日催着周玲大扫除,直把家里扫得一尘不染,缝纫机作为“三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之一得摆在明面上。
    

 

男方推着自行车进了门,周玲千推万辞拗不过母亲,穿着的确良衬衫,惴惴不安地上去敬茶。平素不大的客厅,那天却像怎么也走不到头似的,端着茶杯的手微微发抖,她能感觉到对方在看自己,“手遮羞脸面火红,心撞酥胸怀忐忑”,她始终没敢直视,匆匆倒了茶便逃回厢房。走出客厅后,她回头偷偷瞄了一眼,男子长得白净清秀。
    

 

客人刚走,母亲就问她怎么样,她红着脸点了点头。一年后,他再次上门,已是作为未婚夫的身份与父母商讨结婚事宜了。
                       

 

80年代,电影院里偷偷牵手
上世纪80年代,高考制度的恢复,让贫农、兵哥哥不再抢手,相亲时文化人分外受姑娘们青睐。那个年代的相亲,多为亲朋介绍,形式上则有了些自由恋爱的味道。
    

 

徐润峰有一玩得不错的哥们,一日笑言要将妹妹介绍给他。假借哥们来串门的名义,说说笑笑间,徐润峰将院中出出进进的女孩看了个清楚。
    

 

在哥们的撮合下,女孩同意和他正式相亲,相亲地点选在了当时最时髦的电影院。徐润峰让母亲将仅有的一件西服烫得笔挺,还特意去买了一支钢笔,别在胸前的口袋里。女孩也是特意打扮过了的,蝙蝠衫、红裙和微微烫过的发梢,倒和电影里的女主角们的打扮有几分相似。
    

 

看罢电影,他送女孩回家。默默地走了许久,突然一起开了口,抢着说“你先说”,便又无话了。两人之间本隔了一尺多的距离,徐润峰悄悄地挪近,装作不经意地碰一下对方的胳膊,如做贼一般,经过树荫时,一下子牵住她的手,“你!……” 女孩娇嗔,随即羞红了脸。嗔而不怒,这相亲,便算是成了。
    

 

再相约看几场电影,跳一回迪斯科,婚事便提上了日程。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90年代,大龄相亲略显“丢人”
在自由恋爱大行其道的上世纪90年代,女孩相亲是件挺丢人的事——在八卦族的眼里,只有嫁不出去的才去相亲。
    

 

与舆论相应的是相亲的女方市场,“剩下”的妙龄女孩不多,一场又一场的相亲,是男士们的抢夺战。这个年代的相亲,少了六七十年代的纯朴,重物质不讳言,“傍大款”是那个年代火热的词。
    

 

当年的小董是好学生,从大学到硕士、博士,一路学霸。猛一警醒,才发现自个成了老董,身边的同龄人都结了婚。父母逼得急,他便应了同事们的张罗。相亲约在茶楼,茶盏对面的女士,客套不了几句就开始问收入和户口,还不太老的老董是大学讲师,对方不喜欢他的清贫,他也接受不了对方的物质。
    

 

在那个日渐物质的年代,董老师一直单到了36岁,才等到了他心中诗一般美好的爱情。
                        

 

新时代,开放式相亲很摩登
21世纪,曾经“有点土”的相亲卷土重来,版本丰富,十足摩登。
    

 

上大学时,父母电话里叮嘱,“不许谈恋爱!”大学刚毕业,父母又唠叨,“年纪不小了,可以结婚啦!”大龄男女自个不急,皇帝不急太监急,父母们组成了庞大的相亲团,拿着儿女的照片托人打听适龄青年。 25岁的小高深以为苦,遇上节假日,难得回趟家,却总被父母见缝插针地安排满了相亲,她并不买账,从心底抵触这种相亲。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场恋爱的时间和情感成本实在太高,青春经不起几场失恋。一不小心,就被“晚婚”,还是相亲来得快捷高效。
   

 

80后、90后们纷纷加入相亲大军,曾经羞答答的相亲开始量贩化,相亲也不再那么郑重其事。“谁谁谁的朋友条件不错! 
    

 

“叫出来一起吃个饭。 ”大大小小的相亲会更是层出不穷,颇受欢迎,剩男剩女们的口号是:“我们不缺男/女人,缺的是认识男/女人的机会。 
    

 

相亲节目博得高收视率,上相亲节目,能遇到优质适婚青年不说,还潜藏着额外的好处——成名。年初,我们在浙江卫视的“相亲才会赢”节目里,看到了熟悉的舟山跨海大桥、三江码头,舟山青年李幸男、蔡际权的出镜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