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样的老年生活越老越精彩

(2013-10-16 19:54:15)

姚凯乐
    

 

在《论语》中,孔子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评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孔子看来,人到晚年想要收获快乐其实并不难,那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并且忘掉自己的年龄,老年生活同样精彩。□见习记者 姚凯乐 文/摄
    

 

人到晚年,打打麻将,养养花,抱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理所当然地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老人退休之后却不甘心闲下来,他们另辟蹊径,为自己创造着别样的乐趣。
                       

别样的老年生活越老越精彩

李怀义:年近古稀,行摄千岛
    今年69岁的普陀老人李怀义是不折不扣的摄影发烧友,年近古稀的他只要拿起相机就有满腔的热情。退休以来,行摄于千岛的各个角落,李老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看遍舟山的风景,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李怀义退休前在普陀区农林局工作,从事农机管理。上世纪70年代,李老第一次拿起一台海鸥相机时,便爱不释手,“但当时还是主要拍些工作照,真正开始拍自己喜欢的风景还是在退休之后”。从胶片到数码,相机一直在更新换代,李老对摄影的热情却一如从前。
    9月的一天,为了拍摄到沈家门渔港的全景,李老特意爬上鲁家峙灯塔,将近两个小时的守候,只为等待黄昏最完美光线的到来。“70岁还不算老,只要我还走得动,还会继续拍下去。 ”李老笑着说。
                       

别样的老年生活越老越精彩

江友丰:痴迷船模,乐以忘忧
    木匠江友丰,今年67岁,家住金塘沥港,是造船厂的退休工人。 13岁开始在船厂当木匠学徒,学习制造各种木质帆船。后来随着铁质渔船的普及,木质帆船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其制造工艺也开始被人遗忘。
    半年前,江师傅受到舟山另一位船模制造者的启发,凭着记忆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船模。“一上手做,就像着了魔一样,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做船了,哪里也不去了。 ”江师傅的老伴指着堆满各种造船工具的院子说。
    打造一只船模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虽然进度较慢,江师傅却乐此不疲。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师傅表示这种工艺不应该在自己的手中失传。
                        

别样的老年生活越老越精彩

毛祖召:当打铁成为一种必须
    在普陀勾山,铁匠毛祖召的“勾山老毛铁店”几乎无人不知。位于勾山街的这间简陋的小铁铺已经开了几十年。十几岁开始当学徒,从青葱少年到满头白发,老毛在通红的炉火前抡着铁锤,五十年如一日。
    其实到这个年纪,老毛完全可以歇业了。几个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并且过得不错,都很孝顺。但老毛说,干了一辈子的铁匠,打铁已经成为一种乐趣,自己很难轻易放下。况且身体也没啥毛病,再继续干个几年应该也没有问题。
    烧火、捶打、淬火……铁铺里,一系列的工序都是老毛一个人完成。听着老毛挥舞铁锤敲打铁器的声音,犹如音乐,铿锵而富有节奏……
                       

别样的老年生活越老越精彩

海滨公园老年风筝队:放飞的是快乐
    每天下午的定海海滨公园,只要不是恶劣天气,总会出现由五六位老人组成的“风筝队”,将大风筝放飞在定海港上空。“每天放上1个小时左右,风筝的宽度超过两米,放到天上拉力非常大,手臂没有一定的劲道可拉不住呢。”其中一位老人介绍说。
    老人们以风筝会友,盼着更多人加入这个“风筝队”,大家一起来放飞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