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

黄俊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丹桂飘香的金秋,是属于老人的。
刚刚过去的十月一日,除了是我们中国的国庆节之外,是否还有人记得它也是国际老人节呢?如果你错过了,那么本周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到来将再次提醒我们,这个十月,属于亲爱的老人们。
康德说,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它的夜曲。为了让老人弹好自己的“夜曲”,去年,《新二十四孝》在受教声和吐槽声中实行,添加的新内容和六百年前相比,更贴近现实,如此的对比,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而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也应该有所传承和创新。
因此,甭管你家的父母已经退休多年,还是即将退休,这些年,为人子女的你们是否真的了解父母,你们会为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他们准备些什么吗?现在开始,赶紧帮助他们,学着享受退休生活,好好弹奏属于他们的夜曲吧!
亲爱的爸妈,是我们不够了解你们
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父亲这个家里万能的维修高手,如今面对路由器,却可能捣鼓半天手足无措;母亲这个家里的采购高手,如今面对淘宝,只能看得到摸不着。到底是他们老了,还是我们的脚步太快了?也许,也是时候该停下来教教他们,等等他们,关心他们了。
这些年来,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和关心过自己父母?坦白说,这个问题在本期主题采访中鲜有年轻人可以拍拍胸脯说“了解”。家中父母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爱好以及父母的身体和药物过敏情况等等,简单的几个检测大家对父母了解程度的小问题就可以让大伙措手不及(就连父母的生日也有部分小年轻答不上来)。
从墨尔本大学留学回国的钱炯,算是其中回答最顺溜的一个,而立之年的他,回国已有两年多了。“我本就是个恋家的人,出门在外,没有什么比父母的健康更令我牵挂,所有的纪念日我也都会隔海送上我的祝福。
其实,我们不求大家都能知道那些数字,但至少你应该了解父母从上班到退休需要经历敏感的适应期,至少应该知道或者尝试去培养父母的兴趣爱好,更多地去了解和理解他们“日渐老去”的行为,学会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
亲爱的爸妈,我们的福利并不是你们的义务
当下,三十而立的八零后成了社会的主力之一,而他们的父母,那些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也即将或已经步入属于自己的退休生活。
我们的父辈这代人生活很不容易,可以说,他们这一辈子为自己生活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工作、为家庭、为子女奔波。“在外面的时候,总是想着将来要让他们退休后颐养天年,可真的做起来也难。
像钱炯爸妈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退休生活不是在单位发挥余热,就是在家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岛城80后的辣妈圈里,有的人为苦苦寻觅不到带娃的保姆而发愁,有的人却很幸福地有爸妈帮忙照顾孩子。“他们来帮我们照看孩子,还顺便改善了我们的饮食起居,孩子不用管,家务不用做,吃他们的,用他们的,这都是父母给的福利。
但我们要清楚,这些福利并不是父母的义务,他们本该拥有的是安逸闲适的退休生活,照顾子孙也不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如此心甘情愿为我们付出,是因为爱和责任。为此,我们必须懂得知足感恩,学会用实际行动报答他们,尽量让他们的退休生活过得快乐一些。
亲爱的爸妈,我们希望你们有这样的夕阳人生!
尽管现实骨感,但作为子女,我们都希望爸妈退休的时候,能“夫妻双双把家还”,开启属于他们自己的退休生活。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有的老人看来,退休是件可怕的事情,突然的空虚会让他们失去原本的存在感。
定海的孙桂娟老人,今年76岁,退休已经二十来年。老人退休前是做会计的,她说那时候,算账还都要使用算盘,每天上班,手指不知道要在算盘上拨上拨下多少回。
刚退休那会儿,孙桂娟老觉得自己整日无所事事,总是走着走着会不自然地走到写字台边上去摸摸算盘,每天不拨个几次就觉得日子过得不踏实。“那时候老伴还在,他总说我闲不住,后来女婿索性让我去他厂子里再干几年。
尽管,当时退休后的空虚感让老人又“拿起了算盘”,可老人说她有些后悔,“其实,退休后,老年人也可以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网上遨游、旅游观光、美食烹饪等等。
自打十几年前老伴过世后,子女们怕她寂寞,就会时不时陪她出去旅游,到处走走。走着走着也就成了习惯,如今,老人每年都会定期出去走走,去年在大女儿的陪同下还一起去海南过了一个“温暖年”。老人还喜欢听戏曲,除了在电视、收音机里听以外,家人还会隔三差五地陪老太太去定海环城东路、解放东路那边听听越剧。“我大女儿今年也要退休了,我们准备一起在家里学习烘焙。
退休,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作为子女,我们要让父母明白,退休后的他们,不再需要去发挥余热,不需要为儿孙操劳,去挣钱攒遗产,而是应该试着过自由、轻松、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游山玩水、颐养天年,弥补他们因着我们的幸福而错过的种种,找回失去的自我,享受自己的夕阳人生!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