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张照悦
安良那一头厚实而略拗造型的锅盖头在黑框眼镜上显得异常沉闷,长大褂及膝,亚麻布对盘扣有点不合年纪的怪异。再见到他,不曾想到会是在这种意外而又意料之中的场景。
大学时代都有偶像色彩的风云人物,安良算是一个低调的名人,也是为数不多令我崇拜的人。从大热的经管类专业兀自转到了广告系,因为兴趣和热爱;有个生病很多年却始终对她不离不弃的女朋友,爱自流水徐徐缓缓;还有一群看上去不靠谱却多能的哥们,常伴好友,谈天说地。作为朋友的朋友,我这个低一届的小学妹也搭上了这班有些神乎的列车,从仰望变成了一起说说笑笑。
朋友说最近她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来上海了特地带我去转转,清新脱俗的别致风格一定能让我喜欢,晚些时候便踱步去了。虽然是被喧闹湮没在尽头的Livebar,那些许低吟竟未成粗制滥造的唱烂了的口水民谣,此时那原创的小调瞬时拽住了记忆那头的少年。曲终,他抬头,我朝他打了声招呼,“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有种吱吱作响的疏离在空气里作祟,有些惊愕后的宛然一笑,不因年岁,城南乡北的离散而淡薄。
我忽而想起以前在楼顶安良组织一起看的露天电影,投影聚射在学校图书馆对面圆屋顶的巨大白墙上,带着电影下乡般的兴奋和看IMAX3D一样的震撼,在夏日的微风中感受着文艺到骨子里的生活;好几个晚上,三五好友在校外的料理和小食店讲着玄乎的故事,谈梦想说音乐,那种不甚熟络但却有深度交谈的朋友,有点飘忽的艺术家气息又看上去沉稳而不浮夸。不说话时候有点儿张雨生的样子,笑起来还有小歌迷喊裴勇俊附体,我倒一直觉得他带着副哈利·波特式的眼镜,像极了小时候村子里住的算命瞎子,只不过他算不得人家的未来,而把自己过得像个人样。
其实他是如此真实而平淡,称不上偶像,但对于我这种失败的理想主义者,能执着而踏实地追寻自己喜好和热爱的事物的人,我有种打心眼儿里的佩服。大抵,他也就是个三流的民谣歌手,偶尔跟团随社到各个城市唱两首,更多的是以固定的节奏去酒吧或者朋友的店驻场弹唱几曲,豆瓣小站上有那么固定的几千个听众,多是歌迷兼朋友,丝毫也不影响平日里的正经工作。我们都觉得生活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而他就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在社会迷茫的困囿里一把吉他,一阙私语,黑夜尽头灯光亮起,一个清瘦的文艺青年把梦想变得那么贴近现实。
每个人的一生都总在自由和安定之间挣扎,那是条不太宽裕的窄径。有时,为了得到安定而不得不牺牲掉自由,但更多时候默然的安定已然放弃给你筑梦的希望和动力。
安良有梦,这般真。
张照悦
80后的尾巴,忙里偷闲的金融小民工,淘遍美食美景美人,热爱好书好剧好电影,独辟蹊径过日子,百搭走心会人生。
安良那一头厚实而略拗造型的锅盖头在黑框眼镜上显得异常沉闷,长大褂及膝,亚麻布对盘扣有点不合年纪的怪异。再见到他,不曾想到会是在这种意外而又意料之中的场景。
大学时代都有偶像色彩的风云人物,安良算是一个低调的名人,也是为数不多令我崇拜的人。从大热的经管类专业兀自转到了广告系,因为兴趣和热爱;有个生病很多年却始终对她不离不弃的女朋友,爱自流水徐徐缓缓;还有一群看上去不靠谱却多能的哥们,常伴好友,谈天说地。作为朋友的朋友,我这个低一届的小学妹也搭上了这班有些神乎的列车,从仰望变成了一起说说笑笑。
朋友说最近她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来上海了特地带我去转转,清新脱俗的别致风格一定能让我喜欢,晚些时候便踱步去了。虽然是被喧闹湮没在尽头的Live
好久不见,有种吱吱作响的疏离在空气里作祟,有些惊愕后的宛然一笑,不因年岁,城南乡北的离散而淡薄。
我忽而想起以前在楼顶安良组织一起看的露天电影,投影聚射在学校图书馆对面圆屋顶的巨大白墙上,带着电影下乡般的兴奋和看IMAX
其实他是如此真实而平淡,称不上偶像,但对于我这种失败的理想主义者,能执着而踏实地追寻自己喜好和热爱的事物的人,我有种打心眼儿里的佩服。大抵,他也就是个三流的民谣歌手,偶尔跟团随社到各个城市唱两首,更多的是以固定的节奏去酒吧或者朋友的店驻场弹唱几曲,豆瓣小站上有那么固定的几千个听众,多是歌迷兼朋友,丝毫也不影响平日里的正经工作。我们都觉得生活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而他就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在社会迷茫的困囿里一把吉他,一阙私语,黑夜尽头灯光亮起,一个清瘦的文艺青年把梦想变得那么贴近现实。
每个人的一生都总在自由和安定之间挣扎,那是条不太宽裕的窄径。有时,为了得到安定而不得不牺牲掉自由,但更多时候默然的安定已然放弃给你筑梦的希望和动力。
安良有梦,这般真。
张照悦
前一篇:内什么,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