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高气爽 邪燥当令

(2013-09-22 14:27:21)

秋高气爽 <wbr>邪燥当令

饮食调理、起居调整、按摩穴位等方式,望潮给你360度突破秋燥困扰的秘诀

 

秋高气爽,秋乏、秋燥也随之而来。有些人提不起精神、易疲劳,有些人易烦躁、胃痛、关节痛。如何调理这些秋乏秋燥症状呢?中医认为,可进行饮食润燥、穴位按摩提神释压,赶走秋乏秋燥带来的身体不适。这里,小记从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按摩穴位等方式,让你360度攻破秋燥的困扰。
                    

 

润燥,饮食开始预防秋燥首选梨
秋风起,不少人开始出现鼻子干痒、鼻腔分泌物增多的现象;特别是对于整天对着电脑上班的人来说,明显感觉到眼睛干涩。中医认为,这些是秋燥所致,造成身体水分大量丢失,就是所谓的“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生命时报》记载,预防秋燥首选梨。因为梨在秋天成熟,且颜色金黄,所以梨金气重。另外,梨在春天开的花是白色的,而白色入肺,所以吃梨对于润肺止咳,改善秋燥症状有很好的疗效。梨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熬成汤,或者去超市买点秋梨膏食用,效果都不错。
    

 

另外,还可多吃些滋阴的食物,如柿子、红枣、山药、芋头、百合;也可以采用熏蒸法,即张开嘴对着热水杯让热蒸气进入咽喉。对于咽喉干痒者,可以适当含一些润喉片,特别是含薄荷成分的润喉片,可以起到清凉作用。如果觉得喉咙干痒或者发炎,要注意多饮水、多食润燥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起到益肺养胃的效果。另外,一些花茶也能起到养肝的作用,如枸杞茶、菊花茶,还可以用沙参、麦冬各10g、天冬适量,泡茶饮用。
小记推荐:
    

 

梨粥: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银百秋梨羹: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秋高气爽 <wbr>邪燥当令

防燥,起居调整早睡一小时防秋燥
做好起居上的文章也是秋季防燥的主要内容。大家在夏季里一般会睡得比较晚,但秋季的起居调理最主要就是早睡早起,春捂秋冻。晚上早睡一小时养阴、防秋燥、提高抵抗力。早上,睡醒后不必立刻起床,可先赖床5~10分钟再起,使全身得到舒展,利于阳气旺盛、气血运行。
    

 

晨起后要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御“燥”能力。除了运动中要适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防止锻炼多汗而脱水生燥外,还要注意别空腹锻炼,以免出现头昏乏力甚至昏厥等低血糖反应。
    

 

对寒冷的适应性锻炼,也是秋季养生保健措施之一。秋天早晚温差大,要适时加减衣被。“春捂秋冻”是人们几千年来实践的经验总结,把增加衣被的速度尽量放慢些,洗澡水的温度也不要一下子调得太高。各种保健措施的采取,要根据寒冷程度的增加逐步到位,要有一个凉—温—热的渐变过程。
                  

 

除燥,按摩祛火穴位有事没事多按按
除了利用饮食祛内火,也应该通过按摩穴位治疗各种上火症状。专家指出,人体自带三大祛火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起到祛火除秋燥的作用。

秋高气爽 <wbr>邪燥当令

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感觉非常痛的话,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平时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秋高气爽 <wbr>邪燥当令

内庭穴:治疗口臭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秋高气爽 <wbr>邪燥当令

合谷穴:消痘
合谷穴最好找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秋高气爽 <wbr>邪燥当令

睛明穴:分泌泪液
秋季眼干主要原因是泪水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刺激眼睛分泌泪液。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按摩手法: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
                      

小链接:立秋须防“空调病”
进入秋天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因此,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功能。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学习可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特别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刘一乐 

丁姝澜 绘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