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舟山本地海鲜搬上餐桌,是鼎尚豆捞的最大特色
文/黄辉亮
定海东门车站不远处,开业才一个月的“鼎尚豆捞”相当惹眼。
远远望去,这幢米黄色的两层楼似乎刻意地保持着低调,不过却被门头那霸气外露的LED显示屏和落地玻璃窗里的豪华装修“出卖”了。“咦,这里何时多了一家这么精致的餐厅?”门前路过的人好奇地向里张望着。
步入其中,装修风格是大气的简欧式。黑色镜面餐桌、银灰色的座椅,配上金黄的水晶吊顶,豪华又不失温馨。餐厅分上下两层,一楼为雅座,二楼为包厢。菜单上印着和楼体正面一样的logo——一只游着鱼的鼎和“鼎尚豆捞”4个古朴的大字。

◆ 豆捞是什么,豆浆还是火锅?
看到“鼎尚豆捞”这个名字,还真有不少人犯糊涂,这豆捞到底是什么?
开业仅一个月,王强瑜就已遇到了不少让他啼笑皆非的事。傍晚,有人进来悠然坐定,翻开菜单来一句怎么不是火锅?早上则更离谱,不断有人冲进来问有豆浆卖么?
豆捞起源于澳门,以涮煮当地海鲜为主,沿袭了传统火锅涮、捞的吃法,但口味清淡,更注重养生。豆捞中还蕴含着澳门的特色文化,豆捞谐音“都捞”、音似dollar,有着发财的好寓意。于是,大家都来捞,捞财、捞福、捞好运、捞健康、捞爱情,一切都能捞。
豆捞一名的得来,还有个传说呢!明末清初时,澳门有个商人叫金嘉,常倾其所有帮助穷人。上天赐给他一只铜鼎,鼎中有取之不尽的山珍海味。金嘉让穷人们围着铜鼎捞取食物,在鼎中捞食的人都得到了好运。后来,铜鼎在恶霸抢夺时被摔碎。金嘉只抓到了其中一块碎片,带回家后却变成了金豆,豆子放进米缸米满,放入油壶油满。金嘉就以此为本开了一家酒店,取名“豆捞”。
王强瑜和他的合作伙伴将豆捞店取名为“鼎尚”,除了暗合豆捞传说中的鼎,还有着更深层的意义表达——其中隐含了他的美食文化理想:锅的文化,时尚的饮食。

◆ 新方式新理念,倡导时尚饮食
圆桌上,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只青花瓷的小锅,古典质感。里面煮着散发着淡淡香味的汤汁。圆桌中间放着各种蔬菜、海鲜、牛羊肉,透亮的基围虾还活蹦乱跳的。转盘上放着沙茶酱、XO酱、菌菇酱、辣椒酱、豆捞佐餐调料等。
豆捞摒弃了传统火锅用煤气的特点,全用隐形电磁炉。如此一来,不仅精美卫生、低排放,且不会产生传统中餐点餐后却不合有些人胃口的问题,从而杜绝浪费。“食尽其材,豆捞走的就是光盘的理念。 ”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消费新方式。
豆捞的特点是清淡、低油脂,健康养生。它崇尚个人的口味和习惯,豆捞店负责提供干净、优质的食材,食客们需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配味道。因此,它也是一种前卫个性的时尚饮食理念。
“每个食客都是半个厨师。 ”开这样的店,对王强瑜这样的顶级厨师来说,不是有点浪费才艺么?王强瑜笑着说,这正是他追求的美食理念,“技术再登峰造极,只是一种手段;而技艺,是技术、智慧与艺术的融合。餐饮若是过分依赖于技术,就无法保证质量,比如大厨临时撤换,美味就无法重现。更先进的美食制作应该向设备化、成品化、卫生化靠拢。比如说豆捞,我用最专业的豆捞供应商、最先进的设备和最严格的质量,就可以保证食物始终如一的高品质。 ”



◆ 豆捞承载梦想,做舟山人的豆捞
近年,豆捞迅速在全国盛行起来,它的灵魂特质却在迎合市场中渐渐迷失。
豆捞之所以被称为火锅中的贵族,一大原因就是它以昂贵的海味活鲜为主要食材。但是,现在国内不少豆捞除了汤汁清淡和单锅吃法,食材却与火锅无异——以牛羊肉为主。
王强瑜之所以会在“鼎尚”的logo中放入一条鱼,一是为了强调豆捞的灵魂——海鲜,二是为了表达他的美食理想——发挥出舟山海鲜之都的优势,做舟山的豆捞,打造出一张更高端、更健康的舟山餐饮业的特色名片。
把舟山本地海鲜搬上餐桌,是鼎尚豆捞的最大特色。在鼎尚豆捞的菜单上,除了澳门豆捞中常见的手工虾滑丸系列外,最能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舟山海钓鱼”“深海鱼”系列。为了拿到最好的深海鱼,每天凌晨5时,一接到渔船靠岸的电话,王强瑜就派专人赶往码头,上船挑选。
“10斤重的深海石斑鱼一上桌,肯定令人震撼,关于它的品鉴——在哪里捞到的、有何营养价值,就会让顾客产生记忆,如同法国人开启一瓶珍藏百年的葡萄酒,何时何地与何人分享,怎能忘记? ”这是王强瑜理想中的鼎尚豆捞,可以让客人留下故事、带回记忆。
市场接受一种前卫的饮食理念,需要一个过程。实现自己的美食文化梦想,王强瑜深知任重道远。“哪天豆捞店能真正体现舟山海鲜时,我就成功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