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周刊》与央视摄制组同登五峙山鸟岛
寻找世间罕见的“海凤凰”
记者:黄俊
摄影:周建伟

上五峙山鸟岛讲究缘分,除了要选对时间,还得看一个老头的“面子”。
这个老头是定海区五峙山鸟岛管委会负责人,今年63岁的王忠德。
王忠德守岛已经有26年了,尽管只是隔三岔五地上岛看看,但岛上的鸟儿似乎认识他,欢迎他,而他似乎也能听懂鸟儿的话语,总喜欢来岛上和它们说说话。
正因为一如既往地爱着这些鸟儿,王忠德有时候会显得有些 “不近人情”,如果有人要上岛观鸟,时间会被严格控制在20分钟以内,谁超时,他就跟谁急。
说起来,那天将近一个小时的寻找,他算是给足了“面子”。
8月22日下午,赶在台风“布拉万”和“天秤”影响之前,本刊记者与中央电视台7套《乡土》栏目摄制组一行近20人,在王忠德老人的“首肯”下,一起出发踏访这个“礁石上的天堂”,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见那个濒临绝种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渐行渐近的鸟叫声唤醒探访者
中华凤头燕鸥又叫黑嘴端凤头燕鸥,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存50只,而在舟山的五峙山鸟岛上就有18只。当天《乡土》栏目拍摄的主题就是“寻找凤凰”,也就是寻找中华凤头燕鸥。
凤凰自古便是百鸟之王的化身,对这种在鸟类中堪比大熊猫的珍贵品种,栏目制片人路遥更是亲切地称中华凤头燕鸥为“海凤凰”。尽管北方人对坐船还是心有余悸,但心里对“神话之鸟”的向往,让摄制组每个人都兴奋不已。
寻找神秘的事物,自然得花费更多的心思。
因为受到台风前期影响,尽管下午还没有起风,但海浪已经开始提前 “兴奋”了,这对于初来乍到的北方朋友来说,只感觉去鸟岛的路似乎在被拉长。
小小的船舱里大家都在仔细观看着舱壁上挂的五峙山鸟岛上的鸟类介绍,这其中的很多照片还是王忠德自己拍摄的。当我们几个本地记者还在琢磨着鸟类的时候,北方来的这几位朋友已经开始进入了“人仰马翻”期。
那天的风浪大得连王忠德也捏了一把汗。原本40分钟的船程,几番颠簸后被拖成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当天下午4时40分,渐行渐近的鸟叫声将全船一群“混混沌沌”的探访者们喊醒。往船舱外望去,只见峭壁奇突的礁岩上,成群的鸟儿有的在空中迎风展翅,有的在海面上觅食嬉戏。这个弹丸小岛真是堪称鸟儿们的天堂。
蹑手蹑脚爬上岸生怕惊扰鸟儿
不是都说经历了点小风浪,才会更珍惜上岸那一刻的感动,从摄制组女同胞们的眼中就可以看到这股殷切期盼。
当船随浪靠上岛,船舷一次次来回敲击着礁石,惊得整群的鸟儿集体起飞转向岛屿的另一边。在王忠德的带领下,我们就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蹑手蹑脚地爬上岸,生怕再次惊扰鸟儿。
入秋了,灰鳖洋上的这座小岛很安静,岛上的植被都披上了秋天的色彩。尽管王忠德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岛上的小鸟已经都孵出来了,但大家都还是满心期待着岛上会有遍地的鸟蛋。
初次上岛的人们,没有发现遍地的鸟蛋,倒是看到了遍地被鸟粪覆盖的礁石和草地间孵化后留下的蛋壳。除了野草,整座岛上只有一种独特的紫色花朵娇羞地开在其间,就像是点缀在咖色棉布上的小碎花一般,煞是好看,兴许是厚重的鸟粪滋养成就了它的色彩斑斓。同行的央视女主持人也舍不得摘下它,也许只有在这里陪着鸟儿,它才可以开得璀璨夺目。
傍晚的风来得有些猛,从踏上岛的那刻起,我们的帽子就没有戴稳过,不过老天还算是给面子,阴阴沉沉的天空最终还是忍住了“眼泪”。大家小心翼翼地沿着一条模糊小道往上爬,遍地都是白色的鸟屎,走一步还要不时地看看脚下有没有蛋壳,生怕踩着刚孵化的小鸟。草丛中,不时能看到一些鸟儿的尸体,有些已经被老鹰吃得只剩下了骨架,它们都是在大自然的弱肉强食中败下阵来的,而岛的另一边则是鸟儿在礁石上嬉戏觅食、生机勃勃的景象。
来自册子的志愿者小孙和小陆陪着我们一起寻找“海凤凰”,他们是王忠德带的徒弟。
有记者问他俩谁是师兄谁是师弟,几个同行的女孩子立马就猜,肯定是小陆来得比较早,一旁皮肤黝黑的小陆腼腆地笑着点头。小陆成为志愿者已经一年了,每周他都会跟着王忠德一起到岛上看看,看看鸟儿什么时候产蛋了,什么时候蛋孵化了,小鸟们成长得怎样了……
快看!那就是中华凤头燕鸥!
翻过一座山头,我们在高处见到了礁石沿岸密密麻麻的黑尾燕鸥群,王忠德告诉我们,每年在这里停歇、栖息和繁殖着48种湿地水鸟类,分属7目10科,13600余只,其中夏候鸟18种,冬候鸟19种,留鸟9种,过境鸟2种,而我们要寻找的“神话之鸟”,正是这万把只鸟里的其中18只。从2008年夏天首次发现中华凤头燕鸥开始,从最初的10只增加到如今的18只,不知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
摄像机镜头慢慢地靠近岸边的鸟儿,大家都自觉地安静下来,四周只有连绵不绝的鸟叫声萦绕。
当大家开始摸索着轻轻靠近鸟群,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我们长得太不“慈祥”,很多黑尾鸥都紧张得直接振翅飞走了,只有王忠德的身边还留着几只鸟儿在淡定地喂着鸟宝宝。看样子,这些也都是王忠德的鸟宝宝,在他的身边,它们有安全感,这也许就是王忠德与鸟儿们多年结下的亲缘吧。
央视摄制组和摄影大师们在用镜头四处搜寻着,路遥一边望着鸟群还不时看看手表,王忠德和他的徒弟们也定睛在鸟群中寻觅着,我们这几个“跟班”也伸长了脖子仰望天空搜罗,大家都在分头寻找着那种传说中嘴巴前端有小半截黑色的凤头燕鸥。
天色渐渐暗下来,由于体谅北方来的摄制组刚上岸的时候没有很快缓过神来,王忠德延长了我们在岛上的时间,和我们一起四处寻找“神话之鸟”的踪影,每个人都在心中期盼着,在天气不是很好的条件下,祈祷远道而来的客人能不枉此行。
“唧”的一声,带头鸟一声令下,一整群的鸟儿都尾随着以最快的速度飞到了岛的另外一侧。不知道人群中谁先喊了出来,“快看!那就是中华凤头燕鸥!”尽管很多人一下子都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但眼尖的王忠德和他的徒弟们也都在黑压压的鸟群中找到了它的身影,这给央视的寻找之旅带来了希望。
大家开始静下心等待“海凤凰”的再次回归。
过了10来分钟,又是“唧”的一声,飞回来一窝子燕鸥,其中夹杂的正有2只中华凤头燕鸥。幸亏王忠德跟我们大致描述了它们和黑尾鸥最大的区别,它们的背部羽色偏白,黄色的长嘴前端有小半截黑色,这回算是让大家都清晰地看到了它们的身影。
终于幸运地看到了“神话之鸟”!
还没等摄像机“cut”,王忠德已经开始“吼”咱回家了。早听说王忠德对鸟岛的爱护和管理是出了名的严格,今儿个上去一走,我们就都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