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国典型钱币有哪些

(2012-08-01 17:01:06)
标签:

文化

分类: 钱币

赵国典型钱币

01 兹氏布为何国所铸?

“兹氏”布,按铭文可分为“兹氏”和“兹氏半”两种,按器型可分为尖足布、类圆足布和类方足布三种。首字从丝从才,读作“兹”。云梦秦简《编年记》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五年,攻兹氏”,这是公元前282年的一次秦伐赵战争。兹氏故城在今山西汾阳县境内,战国时属赵。“兹氏半”市值为“兹氏”布的一半。从布币大小和赵国十四朱为一两的进制来看,“兹氏”布市值应相当于魏国桥足布“二釿”的市值,即一两;“兹氏半”则相当于“一釿”,即半两。

早年在河北易县燕下都曾采集过钱文为“兹氏半”的尖足布33枚,这是兹氏人客居燕下都的明证;有据可查的4枚“兹氏半”尖足布和2枚“兹氏”类圆足布系河北灵寿县出土;1枚“兹氏半”尖足布为山西原平出土,2枚“兹氏半”尖足布为山西阳高县出土。笔者结合灵寿古地望与该县故城村召王台战国烽燧遗址综合分析,灵寿当为赵国军事重镇番吾。阳高县为赵国代地的长城边塞,原平为燕、赵边界;此外,“兹氏半”类方足布还见于内蒙古凉城、土默特左旗,这两地位于赵国在雁门郡、云中郡边地的长城关塞地带,赵国征召兹氏人戍守长城边塞,这些钱币应是他们携带过去的;“兹氏”类方足布则在北京朝阳门外有发现,这或许说明,战国末年,秦军威逼赵都邯郸,“兹氏”布被逃难的兹氏人带到燕都。

02 大阴布是哪个地区的钱币?

目前所发现的“大阴”铭文的布币颇多,按器型可分为方足布、类圆足布和尖足布三式。“大阴”应该是一个广义上的地理概念,是“大山之阴”的省称,即今山西霍太山北部霍州一带,与赵氏卿族的发源地今赵城县仅一山之隔。“大阴”布币出土地广布于山西原平、河北鹿泉获鹿镇、北京朝阳门外呼家楼、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新金(今普兰店市)等地。其波及区域在燕、赵两国北部。其中,“大阴”方足布的使用者系因逃避战乱而迁居到赵国其他地区的大阴人。还有一部分大阴人在战国末年因避秦军进攻而迁徙到燕国。

03 平阴方足布有哪几种?

“平阴”方足布有三种,一种制式为典型的燕式风格,铭文“平”字作“坪”;一种则为赵国钱币,而燕、赵两国的“平阴”布的铭文“阴”都是从阜从金;另一种“平阴”布铭文“阴”字写作“隂”,当为中原地区魏国钱币。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述,平阴位于赵国代郡的北部。而学者根据《水经注》的一段描述,猜测平阴就位于今山西阳高县东南。1963年山西阳高县、1979年河北灵寿县都出土了“平阴”方足布,这证明阳高确为赵国位于代郡北长城的关塞平阴,灵寿则为赵国井陉关内的重邑番吾;因近于燕国上谷郡,平阴在历史上可能也一度属燕,被燕人写作“坪阴”;而字体写作“平隂”的方足布,铭文所指当在今河南孟津一带,战国时属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