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编者语:#舌尖上的健康#每每看到患者和家属因为看了某养生节目、听了某专家讲座,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喝,走也不是,躺也不是,提前自己进入精神上的“阿茨海默”,很是替他们可怜,你说要是这样,生活还有啥质量可言呢?@张海澄 告诉大家该吃还是要吃,只是控制总量即可!原文如下:
心脏病遇上元宵节:想吃两口来两口
又是一年春来到,张灯结彩元宵闹!首先恭祝大家元宵佳节快乐、幸福、康健、如意!
http://pic.dr.wenwo.com/fimg/4950110953.jpg
尽管清晨空气已经中度污染,京城仍是遍地传来阵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喜庆的气氛空前浓厚,午后清风徐来,驱散雾霾,但晚间想必又是一轮烟花、爆竹的高潮,滚滚红尘中再度掀起PM的新高潮。朋友圈里、群里祝贺元宵佳节快乐的滴滴声此起彼伏,让刚上班不久人们的心里自然驿动起来。
跟往常一样,不少媒体、公号开始推送各种健康科普文章,“元宵节心血管病人不宜多吃汤圆”、“元宵佳节到 心脏病患者慎吃汤圆”、“元宵佳节吃汤圆心脏病患者要注意”、“元宵佳节冠心病人吃元宵有讲究”......不少亲朋好友甚至问我:“又是元宵节,还能不能愉快地吃元宵了?”
于是,我想说,想吃就吃吧,反正也没那么好吃,反正一年也就吃这么一回,反正元宵和汤圆是吃到胃里,离心脏还远得很呢......
每每看到患者和家属因为看了某养生节目、听了某专家讲座,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喝,走也不是,躺也不是,提前自己进入精神上的“阿茨海默”,很是替他们可怜,你说要是这样,生活还有啥质量可言呢?
http://pic.dr.wenwo.com/fimg/7188110954.jpg
一、元宵与汤圆到底犯了心脏病哪门子戒?
为啥心脏病人要提防元宵和汤圆呢?其实说起来有些牵强。
汤圆或元宵都是皮儿加上芯儿,皮儿是糯米做的,芯儿是各种馅儿,但不外乎豆沙、糖、芝麻、花生、核桃、肉等等。
说到对心脏健康的影响,不外乎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儿童等,吃多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其实这些与有没有心脏病并无太大关系,虽然心脏病高发于老年人、长期吃心脏病药物有可能影响消化功能、新功能不全会导致胃肠道淤血等,尤其需要注意。
汤圆的馅儿中油脂含量均较高,对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人不利;馅儿中的糖含量过高,吃多了也会使伴有糖尿病的心脏病患者血糖升高等等。
但总的来说,该吃还是要吃,只是控制总量即可。好不容易过个节,偶尔过一下嘴瘾无可厚非,真按照讲座中所说的类似苦行僧的生活反而会影响生活质量。
心脏病患者元宵节注意点儿啥呢?
一是血压要稳住。虽然南方已经是春暖花开,北方依然寒风凛冽,这时恰恰是血压最不容易稳定的时节,因此,要加强监测,饮食清淡,适度增加锻炼,按时作息,定时吃药。
二是情绪要稳住。虽然过了今夜再不能燃放烟花爆竹,过年模式也要彻底结束,不能放肆地熬夜打牌、狂欢、放炮,心该往回收一收了,经过过年期间的超级饮食,估计你的血脂、血糖都会有所抬头,是时候往回找补找补了。
三是别忘了按时吃药。每到过年过节,经常就有人忘记吃药,本来挺稳定的病情可能一下子加重,甚至住院,因此,再喜庆、再高兴,也别忘记按时服药。
二、两千年来元宵闹
继上文的联想,我们来了解一下元宵节。元宵节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过,但会有一些差异。最纠结的是一南一北两口子组成的家庭,正月十五是吃元宵呢、还是吃汤圆呢?是吃甜馅儿、还是咸馅儿呢?是吃煮的、还是油炸的呢?好在最终总会达成一致意见。这种习俗在宋代就开始了,最早叫“ 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不管馅料如何,外皮都是用糯米粉包(或摇滚)成圆形,有团圆美满之意,意味着全家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更早的习俗是观灯,也称闹花灯,自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即已经开始,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由宫廷逐渐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在唐代进而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长安当时拥有百万人口,是世界最大都市,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越办越豪华,中唐以后更是成为全民狂欢。唐玄宗开元盛世,正月十五长安城燃灯五万盏,花样繁多,巨型灯楼广达20间,高达150尺,璀璨辉煌,令人叹为观止。宋代的元宵灯会更盛,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远胜唐代,时间也由唐朝正月十四、十五、十六3天延长到了正月十八,历史5天,明代则进一步延长到由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八整整10天。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后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也重新缩短回了唐朝的5天,并一直延续至今。而灯在我国某些地区(尤其是台湾)民间还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闽南语的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元宵节育龄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除此之外,元宵节也是我国的情人节之一。
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男女授受不亲,未婚女孩经常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元宵节灯会给广大的未婚男女相识相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年轻女孩平时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相互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此情此景恰好是一个与异性交往的好机会,赏花灯是幌子,主要是借着灯会顺便为自己物色心仪的对象,有心上人的男女青年更是借机与情人相会。
古诗词中更是不乏男女借着元宵灯会幽会的词句。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传统戏曲中的陈三和五娘就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节订情。台湾地区还流传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因此说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并不为过。
http://pic.dr.wenwo.com/fimg/189210955.jpg
三、元宵佳节,让我们赏心悦目,欣赏几首优美的诗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