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为“寿光模式”样板打造插上“数字翅膀”

标签:
数字农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寿光模式 |
分类: 行业动态 |
近年来,山东省委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重塑“全国农业看山东”新辉煌的关键举措。山东寿光作为全国“菜篮子”,按照省委“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变”的部署要求,全方位推动全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加快由传统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在推动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那么,数字化转型能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哪些好处呢?调研时发现,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今天在家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了。以前,一对青壮年夫妇最多种植两个70米的大棚,这已经到了极限。今天可以管理三个200多米的大棚,蔬菜大棚变成“绿色车间”,蔬菜园区摇身变成“数字工厂”。另外,寿光新一代智能玻璃温室应用120多项专利,比“荷兰模式”温室能耗降低50%,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和远程操控,生产效率是普通温室的3至4倍,成功解决夏季蔬菜不能正常生长的难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蔬菜周年生产。
作为国内数字农业领域主力、助力农业数字化升级的“排头兵”,环球软件在智慧农业板块扎根寿光,充分发挥数智技术,积极推动寿光蔬菜产业从规模化、标准化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公司基于山东寿光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资源,以农业传感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的农业信息技术,融合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种植技术、植保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形成以生产种植为核心、顶层“大脑”+多个底层“肢体”的系统架构,凝练了智能物联设备、软件平台和大数据应用三大业务应用体系,打造了环球软件数字农业云平台。通过平台应用,打通了蔬菜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现了蔬菜农业生产种植管理的云端化、标准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以及蔬菜买卖的全程溯源,有效赋能蔬菜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加码助力。
另外,环球软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温室大棚进行自动化检测,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在大棚中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获取温室环境的温度、湿度、土壤墒情、光照度等,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第一时间感知温室大棚中的细微变化,并结合数字农业云平台设定的智能管理逻辑进行分析处理,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自动发出警报信息。另外,配合内/外遮阳、风机、天窗、湿帘、水肥一体化等系统,实现根据作物生长需求与温室实际环境情况来自动调控,提升生产作业的精细化。
聚焦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寿光探索开展“信用农业”,去年与建设银行山东分行、环球软件合作开发了“寿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搭建涵盖大棚、农资等28个维度、1000多万条数据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了菜农、收菜点、货商和银行四方数据共享,通过电子记账本解决了传统卖菜打白条、回款慢的问题;通过交易自动生成的二维码解决了蔬菜信息难追溯的问题;将菜农交易数据作为银行授信依据,解决了菜农缺少抵押物贷款难、银行放贷风险大的问题。自平台上线以来,累计采集交易数据55万笔,为种植户发放纯信用贷款7000多万元,真正变信用数据为融资资本。同时寿光积极探索建立了从田园到餐桌的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评价等监管体系,将蔬菜大棚、批发市场、农资门店全部纳入监管,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基石。
寿光按照习总书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持续升级“寿光样板”,把实施“数字+农业”作为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向“数字化”变革,以激发农业农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插上“数字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