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眼睛好比一台照相机,我们的晶状体就相当于照相机的某一个镜头,我们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当晶状体发生混浊时,光线无法射入眼内,就得了白内障。
白内障应该如何治疗呢?
早期白内障尽管视力还尚好,但是在暗光条件下会出现视物不清,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早期白内障,我们可以通过点一些控制白内障进展药物,以及阳光强烈的时候佩戴墨镜来延缓进展,但是这些都是权宜之计,白内障的发生,会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加重。
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视力下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时候,就应该进行白内障手术了。以前的观念,认为白内障一定要成熟再做,是完全错误的。成熟的白内障不但容易继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而且会增加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发展,使得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高。我们看到白内障手术神奇效果的同时,必须了解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尽管发生率相对不高,但是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的效果,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 出血。只要切口的位置存在血管,就会出血,因此,白内障术后切口附近的球结膜下出血相对常见,不必过分担心。比较担心的是术中出现的脉络膜爆发出血,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术中眼压波动等因素有关,该并发症可能导致失明。因此,医生会要求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
2. 感染。白内障手术最担心的并发症是感染性眼内炎。眼内炎一旦发生,对视功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预防眼内炎,术前医生会要求患者点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术中会输液抗生素,术后也会继续要求患者点药。但即便所有的措施全部到位,白内障手术仍然有0.1-0.3%发生眼内炎的几率。一些患者的抵抗力降低,例如糖尿病,也会使得眼内炎发生的概率增加。
3. 后发性白内障。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晶状体想象成一枚葡萄,当白内障发生时,实际是晶状体变得混浊不透光,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是把晶状体的内容物,即葡萄“瓤”全部打碎吸出,但是保留晶状体的囊袋----“葡萄皮”用来盛放人工晶体。后发性白内障即“葡萄皮”将来又发生了混浊。处理的方法包括YAG后囊切开或者前部玻璃体切割。
4. 术后视力不佳。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取决于很多因素,不仅仅是手术成功。有时候手术做得很好,但是患者还是看不到,往往是因为眼底疾病所致。或者术前没有眼底疾病,术中却发生了视网膜血管的堵塞,均会导致术后视力不佳。
5. 人工晶体不能植入。如前所述,白内障手术医生会保留晶状体的囊袋用于盛放人工晶体。但是有些患者晶状体囊袋脆弱或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破裂,则不能植入人工晶体,会影响术后视力。
6. 术后残余屈光不正。白内障手术用的人工晶体和眼镜一样是存在度数的,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眼部参数来计算合适度数的人工晶体,这也是为什么白内障手术术前要进行大量检查的原因。但是,这种计算只是通过公式,无法做到100%准确。因此,术后会残余一些近视、远视或者散光。
7. 角膜水肿、混浊。现代白内障手术中的手术器械、术中液流、超声乳化的能量释放均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的作用是保持角膜的透明性。如果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角膜发生不可逆的水肿,最终需要角膜移植才能恢复角膜的透明性。因此,角膜内皮细胞检查是白内障术前的必查项目。
8. 视网膜病。白内障手术可以诱发黄斑水肿,而黄斑水肿会导致术后视力不佳,一般过一段时间会慢慢恢复。此外,尽管白内障手术不是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但是有可能是诱因。
9. 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因为紧张、原有慢性病等因素,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严重者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医生会要求患者术前要尽可能将全身情况调整到最佳。要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内科疾病。此外患者在手术时应尽量放松,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方式,大多采用局麻药物点眼即可,手术时间短,一般患者的疼痛感会非常轻。
10. 术中药物过敏。白内障手术中,会使用麻醉药物以及给患者静脉输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的药物过敏有可能导致患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1. 个体差异:白内障手术尽管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手术,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还是很大的。例如,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医生往往会给其保留一定度数的近视,以期获得良好的适应性;儿童白内障术后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弱视训练,否则会影响术后效果;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手术风险也会高于普通的白内障手术,等等。
12. 随访也很重要性。1周、1月、3月、半年、一年,是常见的复查时间点。
白内障应该如何治疗呢?
早期白内障尽管视力还尚好,但是在暗光条件下会出现视物不清,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早期白内障,我们可以通过点一些控制白内障进展药物,以及阳光强烈的时候佩戴墨镜来延缓进展,但是这些都是权宜之计,白内障的发生,会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加重。
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视力下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时候,就应该进行白内障手术了。以前的观念,认为白内障一定要成熟再做,是完全错误的。成熟的白内障不但容易继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而且会增加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发展,使得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高。我们看到白内障手术神奇效果的同时,必须了解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尽管发生率相对不高,但是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的效果,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 出血。只要切口的位置存在血管,就会出血,因此,白内障术后切口附近的球结膜下出血相对常见,不必过分担心。比较担心的是术中出现的脉络膜爆发出血,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术中眼压波动等因素有关,该并发症可能导致失明。因此,医生会要求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
2. 感染。白内障手术最担心的并发症是感染性眼内炎。眼内炎一旦发生,对视功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预防眼内炎,术前医生会要求患者点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术中会输液抗生素,术后也会继续要求患者点药。但即便所有的措施全部到位,白内障手术仍然有0.1-0.3%发生眼内炎的几率。一些患者的抵抗力降低,例如糖尿病,也会使得眼内炎发生的概率增加。
3. 后发性白内障。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晶状体想象成一枚葡萄,当白内障发生时,实际是晶状体变得混浊不透光,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是把晶状体的内容物,即葡萄“瓤”全部打碎吸出,但是保留晶状体的囊袋----“葡萄皮”用来盛放人工晶体。后发性白内障即“葡萄皮”将来又发生了混浊。处理的方法包括YAG后囊切开或者前部玻璃体切割。
4. 术后视力不佳。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取决于很多因素,不仅仅是手术成功。有时候手术做得很好,但是患者还是看不到,往往是因为眼底疾病所致。或者术前没有眼底疾病,术中却发生了视网膜血管的堵塞,均会导致术后视力不佳。
5. 人工晶体不能植入。如前所述,白内障手术医生会保留晶状体的囊袋用于盛放人工晶体。但是有些患者晶状体囊袋脆弱或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破裂,则不能植入人工晶体,会影响术后视力。
6. 术后残余屈光不正。白内障手术用的人工晶体和眼镜一样是存在度数的,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眼部参数来计算合适度数的人工晶体,这也是为什么白内障手术术前要进行大量检查的原因。但是,这种计算只是通过公式,无法做到100%准确。因此,术后会残余一些近视、远视或者散光。
7. 角膜水肿、混浊。现代白内障手术中的手术器械、术中液流、超声乳化的能量释放均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的作用是保持角膜的透明性。如果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角膜发生不可逆的水肿,最终需要角膜移植才能恢复角膜的透明性。因此,角膜内皮细胞检查是白内障术前的必查项目。
8. 视网膜病。白内障手术可以诱发黄斑水肿,而黄斑水肿会导致术后视力不佳,一般过一段时间会慢慢恢复。此外,尽管白内障手术不是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但是有可能是诱因。
9. 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因为紧张、原有慢性病等因素,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严重者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医生会要求患者术前要尽可能将全身情况调整到最佳。要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内科疾病。此外患者在手术时应尽量放松,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方式,大多采用局麻药物点眼即可,手术时间短,一般患者的疼痛感会非常轻。
10. 术中药物过敏。白内障手术中,会使用麻醉药物以及给患者静脉输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的药物过敏有可能导致患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1. 个体差异:白内障手术尽管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手术,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还是很大的。例如,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医生往往会给其保留一定度数的近视,以期获得良好的适应性;儿童白内障术后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弱视训练,否则会影响术后效果;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手术风险也会高于普通的白内障手术,等等。
12. 随访也很重要性。1周、1月、3月、半年、一年,是常见的复查时间点。
前一篇:关于隐形眼镜的几点小说明
后一篇:近视科普之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