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2013-04-06 22:01:18)
标签:
赵彦 |
分类: 工作博文 |
第二课时
一、明确主题
上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最经典的几个故事,评析最主要的几个人物,大家说得非常好。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
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塑造孙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 暴君……
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总结:《西游记》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意志坚定、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才能成功。
二、感悟方法,体会语言特色
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②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对话)描写;
③栩栩如生的神态描写;
④生动准确的动作描写;
⑤细腻贴切的心理描写;当然也少不了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
2、环境描写。
《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请以这个句式开头:“我认为___________地___________景写得很美,作者用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___________。”
示例:我认为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很美,作者用了对偶排比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
小结: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比如:“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给人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因此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小结:看来伏尔泰说的没错“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听了大家的汇报,我感到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但读懂了故事内容,感悟出了书中人物的特点,有的同学还品味出了作品的表现方法,收获真是不少,当然,有的同学读书上只是看热闹,走马观花,体会还较肤浅,古人云:“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告诉我们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让我们读有所得。
三、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你最喜欢的东西一定很多,把你最喜欢的内容用你最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你们可以找你们的小伙伴画一画、演一演、读一读、写一写都行,抓紧行动吧!
生分组准备,学生展示汇报。
四、讨论阅读方法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阅读这部名著的?师生共同讨论阅读方法: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故事梗概、主要人物。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③浏览法、跳读法。④其它渠道了解《西游记》的情节。⑤诵、疑、评。⑥不动笔头不读书,加批注。
四、总结拓展
1、展示百家讲坛《大话西游》韩田鹿教授对《西游记》的评价,引导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再读《西游记》,走进《西游记》。
2、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懂事长,你要招聘一个总经理,你会选谁?说说你的理由。
五、激发阅读兴趣,好书推荐
1、这一节课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游记》,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绚丽的神话天地,它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的艺术境界里,它的每一处神奇的幻境,每一个奇幻、富有魅力的人物,每一件显着灵异的宝物,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其实,我们现在对《西游记》的认识现在还只是浅显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西游记》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毕竟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它的异常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不断去开掘。
2、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出示推荐书目)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
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