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沙面建筑系列二:消失的沙面英国领事馆

(2016-10-22 11:21:26)
标签:

转载

什么是历史建筑?下面这个解析概括得很专业:“历史建筑是能给我们惊奇感觉,并令我们想去了解更多有关创造它的民族和文化的建筑物。它具有建筑、美学、历史、纪录、考古学、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和精神或象征性的价值;但最初的冲击总是情感上的,因为它是我们文化自明性和连续性的象征——我们传统遗产的一部分。”在沙面建筑群中英国领事馆正是这样一所命运多舛的独特历史建筑,可惜的是现在呈现在我们眼中的英国领事馆是不完整的,为尽量复原历史上三起三落的英领馆,本博收集了以下一些资料。
图1:这是1895年沙面早期英领馆门前凉亭照片。出自WATTIS FINE ART | GALLERY | Photographs | Canton (Guangzhou) - British Consulate, Shameen (Shamien)  http://www.wattis.com.hk/gallery/photographs/9/6859/canton-guangzhou-british-consulate-shameen-shamien.html,可看出后面领馆建筑的轮廓:旗杆、围墙、大门、东西副楼和院落。其实1860年后英国领事馆就在广州城里的将军府——现广东迎宾馆里,直至20世纪初这里才成为实质上的领事办公馆。
http://s14/mw690/003ViUazgy72A2WKk5D9d&690
图1补:1890s杜德维拍摄的沙面英领馆和花园:
图2:这是杜德维(Edward Bangs Drew)1893~1894年拍摄的旧照片,注释是:林荫路上的英领馆,但结合资料(见下图13~14)我判断图上建筑应在沙面南街靠西一段(沙面三街到沙面四街之间),而英国领馆在沙面南街靠东一段(沙面二街~沙面三街之间),可能杜德维更想表达的是该临江林荫路,并非领馆建筑。
http://s16/mw690/003ViUazgy72A2WO51J4f&690
图3:该照片应拍摄于1910年左右,出自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Canton - Wikisource, the free online library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Twentieth_Century_Impressions_of_Hongkong,_Shanghai,_and_other_Treaty_Ports_of_China/Canton。从东向西拍摄的英领馆及大门前花园,远方背景是正在加建第三层的太古洋行(现美晨集团大楼),门前的大旗杆挂日不落帝国的米字旗
http://s5/mw690/003ViUazgy72A2WTu7ie4&690
图4:1912年英国领事馆的西副楼和大门。该图上期本博主误认为是在沙面东桥北侧建筑,是被背景远方的建筑误导,以为是沙面东桥(法兰西桥)端的法国巡捕房大楼,但经比对其实建筑应该是太古洋行,建于1905年(有奠基石记录),最早是两层,后加建第三层,本照片拍摄于1912年辛亥革命时期,能见到太古洋行第三层已建成。
http://s15/mw690/003ViUazgy72A2WYgqy2e&690
图5:1912年辛亥革命时期英领馆东副楼和大门。沙面建筑物本身建于软土冲积层,地基下沉就比较严重,我们现在看到的古树当年种植时就有固土保水的作用。1915年广州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洪灾,不堪水泡的砖石结构的房子一下就垮塌了。现在成为文物的英领馆东西副楼其实是1923年在旧址上新建的,其早期的建筑只能在旧照片中循迹了。
http://s1/mw690/003ViUazgy72A2X3QKA70&690
图6:英领馆旧围墙和西副楼,与东副楼均建于1923年,西副楼西侧的就是太古洋行大楼。
http://s1/mw690/003ViUazgy72A2X6NS820&690
图7:英领馆旧址现状。八十年代,沙面英国领事馆主楼由于不堪承受建在其两侧的两幢五层宿舍楼挤压,地基下沉,墙体裂缝,本可以修补加固,结果一拆了之。五层宿舍楼所在地原本是园林式附属平房建筑,早已拆除,原英国领事馆就这样从沙面消失了。
http://s15/mw690/003ViUazgy72A2Xaw4Cbe&690
图8:英领馆西侧的太古洋行大楼现状,之前博主误认作沙面东端法兰西桥头的法国巡捕房。
http://s13/mw690/003ViUazgy72A2XcUZmcc&690
图9~图10:1948年火烧英领馆事件后的英领馆主楼建筑、院落。这是博主能找到的英领馆主楼的唯一照片,火烧领馆是港英当局強迁九龙居屋为导火索,后被政治博弈所利用,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赔偿修复英领馆。
http://s12/mw690/003ViUazgy72A2XeC3p6b&690
图10:反角度拍摄的被烧毁主楼,虽只剩残垣断壁,但看到领馆主楼是20世纪20年代早期现代式建筑风格。
http://s5/mw690/003ViUazgy72A2XiP1af4&690
图11:左边的建筑就是英领馆东边副楼,中西结合建筑风格。院落中还分布不少红墙琉璃瓦顶的平房。20世纪80年代末,使用单位为了建宿舍楼,拆除了这些平房,紧挨着主楼建了两座5层高的宿舍楼。由于这两座宿舍楼的重压,使主楼的地基和基础下沉,主楼墙体随后出现了很多八字裂缝。使用单位拆毁重建,原建筑就此消失。
http://s4/mw690/003ViUazgy72A2Xm3kvc3&690
图12:英领馆西侧副楼。西边副楼是巴洛克古典式建筑风格
http://s9/mw690/003ViUazgy72A32MQ4g18&690
图13:这是1870年赖阿芳拍摄的沙面西段旧照片,右侧的三栋建筑就是图2的建筑群。英领馆不在照片范围内。
http://s3/mw690/003ViUazgy72A32PTdU62&690
图14:1932年航拍沙面照片,沙面岛南边一排倒凹字型的建筑就是原英国领事馆,本是一组很有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群,它由主楼和两座副楼构成向南面珠江开口的三合院,这三座楼风格各异。
http://s15/mw690/003ViUazzy72GG2bNCK2e&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