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2014-12-25 10:36:48)
标签:

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新课程实施之初,教师们在课堂上都纷纷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小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为此,我们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下面仅就我校开展的这一课题研究实验,谈谈我们的做法及体会。

       1、从习惯抓起,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合作学习来说也一样,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以下五个习惯:

      (1)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的课题一般都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平时的收集、积累和积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要教会学生用某种工具,并通过某种途径、某种形式,收集某种资料的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如:我们让学生养成记数学日记的习惯。比如跟妈妈一起去商场时,要留心自己熟悉物品(书包、彩笔;衣服、鞋、帽等)的价格,观察和体验买、卖交易的经过;自己所看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亲戚、朋友家所在的方位等等,都可以写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即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能为小组学习做好积淀。

      (2)积极思考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3)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能力和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权威,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和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加以思考,从而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2、从规则做起,规范学生合作学习行为

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共同研制小组合作的规则,按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如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①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己的见解;②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③轻轻地说,不影响别人,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④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⑤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等等。

       3、从氛围入手,激励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

除了在规则习惯上加以要求,我们还创设有效的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对合作学习形成自然。例如,我们在每个教室的讲桌前,用比较活泼的图文形式,写上“请发表你的见解!请大胆说出你的意见!”,在教室布置上营造氛围,暗示学生敢说会听。再如,我们在走廊墙壁上悬挂一些宣传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暗示作用。

 

                                                                                                                                                   2014.9.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