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率直平实的讲述,抵达内心的书写——读郭志锋新著《万安赋》有感

(2022-10-10 09:50:49)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图片

分类: 小说评论




当这本浅紫色的《万安赋》抵达我掌心的时候,我心里漫起一股久违的暖,如期待已久的朋友,终于相见。

作为本地作家,和郭志锋相识已久,对他的文字当然不会陌生。但系统地读他的作品,还是头一回,平日间,只是在报刊和杂志上,零零散散地看一些。主要原因,是由于作者发表的作品不少,但集结出版的却不多。在我看来,作者虽然之前也出版过一些集子,但《万安赋》才算是作者用心精选,堪称正版的第一本书,它的问世,如一杯水酒,醇厚且温热,来得正是时候,把作者的真性情,坦白地交与期许多时的朋友和读者。

这本书,通篇分六个章节,基本囊括作者近期所创作的各种文字,包括杂文、散文、诗歌、评论、小说,甚至戏剧。仅一本书,内容涉猎的文体就达六七种之多,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细看内容方知,选编入书的,只是作者近些年在国内一些媒体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有许多文字都未能编入,由此可见,这些文字,只是冰山一角。

无论是杂文,散文,还是诗歌和评论,从文字里,都能窥透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杂文系列里,这种直率尤其突出,对待官场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作者嫉恶如仇,笔尖锋利,针砭时弊,毫不忌讳。如在开篇《欲从艺,先立德》一文中,在揭露娱乐界存在的一些不耻行为和现象时,作者直接写道:过去,只听说臭豆腐越臭越好吃,却不料,今日某些艺人也能越越出名。甚至直接点出某些艺人不择手段谋出名,是下狠心,并且力求名远扬。对一些现实中存在的病垢,作者总是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在听到学校教学楼坍塌的消息是时,身为老师出身的作者,开篇就以《倒塌的为什么常常是校舍》为题,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内心的愤慨和悲痛。而面对人性的光芒和浩然正气,作者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如在《人格的力量》一文中,作者大力颂扬任长霞的人格魅力,写道一个人死后,靠什么能够穿越变迁的时代,非但不朽,反而常青?我在任长霞那儿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不靠权力,也不靠财富,靠的是人格力量。此类嫉恶如仇,颂赞美好的词句,在作者的杂文里,浸透通篇。

如果说杂文里,透射出的是一种直率和透明,那么作者的散文里,则充满着柔情和真挚。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娘》,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陪同老娘看病的经历,其中穿插着对老娘一生苦难生活的回忆,看似松散罗列的文字,却情真意切,读来震撼心灵,催人泪下。写老娘,作者甚至对母亲隐私情感的经历也毫不避讳,一开始,作者对老娘和老相好的那段旁人看来伤风败俗的感情也和众人一样不理解,冷漠恼火,结果,事与愿违,因为大家越是歧视她,她就越依恋那个男人;她越是依恋那个男人,大家就越是歧视她。后来,那个男人患了不治之症,娘居然不顾奶奶的反对,跑去照料那个男人,还与那男人登记结婚。后来那男人终于还是死了,我却在偶然间通过好心人的透露,才得知了老娘跟随那个男人的缘由,是她嫁过来,是为了报他的恩。作者最终原谅了母亲,明白了自己的老娘是个有仁有义的人,原来娘嫁给这样一个将死的人,付出了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她忍受了世人莫大的讽嘲,忍受儿女们的误解,做出了这样与众不同的决定,走出了这样惊世骇俗的一步。正是这种不动声色的书写,一个伟大的母亲,坚强的女人的形象默然矗立在了读者的面前。

都说,能写诗的人,有着骨子里的浪漫。读郭志锋的诗,处处体现出作者的浪漫情怀。《井冈山花》组诗里,以花喻人,把几名革命战争时期被后人传诵的女英雄刻画地如此动人;在《数字里的红色记忆》一文里,作者更是别出心裁地把一个古城的历史,溶于一串数字之中,令人读为叹止,可谓是有巧成书。更不用说《翅膀上的春天》,花香扑鼻的词句,带给读者唯美绝伦的清新。

还能写小说,这是作者的绝对实力。读作者的小说,从风格和布局上,仍沿袭着杂文的特质,亦能看出作者直白的性情,对现实不良现象的憎恶情绪毫不掩饰。无论是《换届》里揭示出副县长的司机刘小健的奴性人格,还是《好年味》里,对官场嘴脸的直白讽刺,或是《范局》里通过官场小人物的传神描述,都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看似手法夸张,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掩卷之余,却不由让人感慨万分,又心情沉重。

当然,《万安赋》一书,文字中给人以真挚、直率、性情的印象之外,作者满怀才情的书写,更是深深感染读者的重要因素。杂文《李白写给大唐作协的一封信》,嬉笑怒骂,讽刺于无形,《好大戏功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更是具备一流杂文的品质和深度,读来十分酣畅。散文《庐陵文骨》,以轻盈的笔触和考究的思想探究庐陵大地历史文人的故事,获得第二届九江银行杯白鹭洲文学大赛奖;随笔《我是行草,你是正楷》,把夫妻间的家长里短,饶有情趣的书写成佳话,充满生活气息,在《羊城晚报》发表后,先后被近十家纸媒转载。而对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当地采茶戏《乡里法官》的评论文章《亦庄亦谐,深刻鲜明》,更是颇具专业评审的眼光,获得市主要领导的赞赏,并被市委宣传部推荐在市委机关党报《井冈山报》发表。而用以作为书名的那篇《万安赋》,从艺术的难度,知识的深度上,集中体现出作者古汉语文学功底之厚,掌控文字能力之强,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有人说,最精湛的写作艺术是真情,最动人的写作技巧是真实。读《万安赋》一书,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书写是基于亲历的生活体验和内心的情感积累,有着鲜明的生活痕迹,更有鲜亮的性格特点。通篇文字,总体给人的印象是率直平实,直抵内心,符合大众读者的品味,可谓是接地气的文字。

                                                                 张青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