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 教案

(2016-06-28 16:40:28)
标签: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分类: 第四阶段

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的“读书笔记”;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三、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优秀的读书笔记卡。  2、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作简短的点评。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    1、师:同学们,我们师生一起开始阅读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部科幻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那么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呢?    1、  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生说喜欢阅读的理由。   人物              身份   阿龙纳斯              船长   康塞尔             鱼叉手之王   尼德·兰           教授的仆人   尼摩                 教授    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要注意读书的质量,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3、师生共同进行两分钟默读。    4、用手势出示各自两分钟默读的页数。    5、让学生拿起笔,给刚才默读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和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6、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词语和眉评。   (三)、阅读总结    教师围绕这堂课中涌现出来的用心读书和发言积极的同学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进行。    (四)、拓展训练    1、继续制作“读书笔记”或“名著欣赏”。    2、读完这部小说后,简要的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作者所走过的路线。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阿龙纳斯教授 、康塞尔 、尼德·兰 、尼摩船长的性格分别是什么?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请你写在“读书笔记”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一、展示导入  展示片段:A、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个片段。这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体验  1、畅言读后感: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搜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学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示例:  “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2、幻想与现实的联系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三、归纳总结  师: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你能归纳出这部小说的特点吗? 学生归纳,教师作预设性总结:  科学:①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识,一一体现了出来。  ②为我们介绍了丰富的海底知识,如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和海带,斑驳密集的珊瑚王国等。 ③人们研制出的真实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2)幻想:本书写于1870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潜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                   船长发明潜水艇并带阿龙纳斯教授一行游览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海底五彩缤纷的美景。而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潜水艇。  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都具备。 四、拓展训练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把阅读所得整理成读书笔记。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片段鉴赏:  “救命!救命!”我喊着,两手拼命划着向林肯号泅去。我身上的衣服非常碍事衣服湿了贴在我身上,使我的动作不灵。我要沉下去了!我不能透气了!…… “救命!” 这是我发出的最后呼声。我嘴里满是海水。我极力挣扎,我就要被卷人深渊中了……忽然我的衣服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上来了,我听到,我的确听到在我耳朵边响着这样的声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着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从容地游泳。”我一手抓住我忠实的康塞尔的胳膊。“是你呀!”我说,“是你呀!”“正是我,”康塞尔答,“我来伺候先生。“就是刚才的一撞把你跟我同时抛人海中来的吗?"“不是。为了服侍先生,我就跟着先生下来了!这个好人觉得这样做是很自然的!“战舰呢?”我问。“战舰哪!”康塞尔转过身来回答,“我认为先生不要再指望它了."“你说的什么?”“我说的是,在我跳入海中的时候,我听见舵旁边的人喊:‘舵和螺旋桨都坏了"“都坏了?"“是的!被那怪物的牙齿咬坏了。我想,林肯号受到的损坏虽然只存这么一点儿,可是,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是很不利的,因为船无法掌握方向了。”“那么,我们完了!”“也许完了,” 康塞尔安静地回答,“不过,我们还可以支持几个钟头,在几个钟头内,我们可以做不少的事!"康塞尔这样坚定和冷静,鼓舞了我的力量。我用力地游着,但我的衣服像铅皮一样紧紧裹着我,很妨碍我的动作,我觉得很难支持下去。康塞尔发现了这一点。“我想先生一定会允许我把衣服割掉。”他说。他在我的衣服下面放入一把刀子,很快的一下,从上至下把衣服割开。然后,他敏捷地替我脱衣服,我就抓住他泅水。  阅读上面的文字,然后进行个性化点评:个性化点评要点:在“林肯号”战败后,这三个人被抛到了海中。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人物在极度紧张、恐慌中的心理活动,仿佛使人身临其境。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和伟大的忠诚也令人感动。  二、学生自读名著,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赏析 三、小组交流  四、小结: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整理读书笔记 教学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