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小班幼儿的独立性

(2014-05-04 12:52:44)
标签:

育儿知识

论文

    摘要: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按其不同的生命方式存在着。幼儿期是孩子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的萌发时期,而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所以刚刚入园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对成人有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较薄弱的现象。《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尝试,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班幼儿   培养独立性  

一、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着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我们要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孩子,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到处看一看、摸一摸,不喜欢被大人抱着,甚至不愿意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及“我自己来”的自我独立意识。对此我们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多理解,顺应孩子的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都不会自己吃饭,特别是我班的徐子诚小朋友,一到吃饭时间他就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碗里的饭菜,等着老师来喂。看到这样,我们就利用生活操练活动、游戏活动 和老师亲身的示范活动,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子,然后一口一口地吃,小心不把饭粒掉出来。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自己动手吃饭,可是徐子诚小朋友还是老样子,他还跟我们说:“奶奶没让我自己吃”。后来我们通过奖励小红星,和好朋友比赛等方法,让他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吃饭。终于徐子诚开始自己动手吃饭了,一开始饭菜撒了一地,在我们的不断鼓励下,慢慢的能熟练地吃饭了,再也不撒饭粒了。我们还在活动区角中提供勺子、碗等物品让幼儿练习巩固。经过了半学期的努力,徐子诚终于能自己吃饭了。就这样,在实践中幼儿的独立意识逐步培养起来了,他们在自我服务中,不仅自身能力得到了发展,也懵懵懂懂的感受到了“独立”的含义,体验到了成长快乐的情感。

二、尊重幼儿,给幼儿创造独立自主的机会。

幼儿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为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我们应该为其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造机会,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即使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不必马上去帮他们解决。可以鼓励他们再想想办法,给他们一个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如:在排椅子时,我发现顾陈林小朋友由于动作慢,老是排不到位子,刚开始时她就拎着小椅子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眼睛看着我寻求我的帮助,于是,我走过去说:“小椅子排不下了,那你想想看怎么办啊?”她对我说:“让他们让一让我”,我说:“那你自己跟小朋友说”,她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下对着小朋友说:“你们让让我”这时小朋友就站起来让出了一个位置,顾陈林把小椅子排到位子上,脸上开心的笑了,以后几次,她再也不找老师帮忙,能自己想办法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你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还不如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可能无法独立解决某些问题,这时我们不能放任孩子,那样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后,会丧失自信而产生自卑和退缩的心理,我们要适时的介入,让幼儿增长处理问题的知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会从容而自信的思考与应对了。

三、教师的表扬,是增强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的动力。

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时,教师应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努力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独立做事。由于幼儿在尝试自己独立做事时都会有 “我不会、我不敢”等想法,因此教师的表扬、鼓励是增强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的动力。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会哭闹,感到没安全感;第一次吃饭时米饭洒得满身都是……这时,我们应对幼儿作必要的指导,鼓励其信心,让他们勇敢的去尝试,在不断地探索中增强信心。教师要鼓励幼儿反复地做一件他们一次做不好的事,而不是对此行为加以阻止。比如说,在生活区里,小朋友喜欢玩扣一扣和绕毛线的游戏,教师应鼓励他们去玩,因为这个过程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试图独立了解一件事的过程。对于幼儿在做事过程中的不断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 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独立意识。幼儿在生活中尝试得越多,得到的锻炼就越多,那么他们的经验、应变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这就会增强他们独立的勇气和信心。

四、家园配合,有效提高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孩子上幼儿园后生活在两种不同的环境里,因此幼儿的独立能力并非仅仅是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培养就行的,如果家长不重视,过分的溺爱,包办一切,将会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这也增加了教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难度。因此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我们采用家长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班级网页等形式,和家长共同探讨并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为孩子只有在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他们才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继而努力,长此以往,孩子的自理能力会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充分利用家园共育的作用必将有效地推动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总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独立能力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我们应当将其作为培养我们新一代的重要目标。留一些权利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留一些机会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留一些困难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留一片天空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我们要真正让幼儿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