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2-08-29 13:57:18)
标签:

杂谈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素质的高低。说起德育,有人会觉得这是班主任的工作,跟任课老师没多大关系。其实不然,《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德育 小学英语教学 渗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英语是交际的工具,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小学生除了要掌握言语技能,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支配。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德育渗透,即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应任何强化德育渗透呢?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及时渗透德育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用英语组织教学,和学生进行日常的互动对话,多给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外, 还要自然地运用Please,Thank you,Excuse me,sorry, You are welcome, Good!等口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怎样讲文明,懂礼貌。教师应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踏实的作风,使学生热爱劳动,言行一致,表里如,勤奋好学。同时,教师要给予每个孩子的回答进行评价,不能只是yes或者是no的回答,在平时我是这样做的,比如:对表现好的,会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会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这些语言,不仅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也使孩子觉得学习英语是轻松快乐的,从而乐于学英语。

二、抓住英语教材资源,适时渗透德育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虽然在现行的教材中没有直接介绍文化的部分,这给德育的渗透带来了少许的困难,但只要教师平时注意教学内容,抓住每次机会,其实有很多资源可找,这时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于学生,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德育部分融于教学中,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能从中了解到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牛津英语》教材中,出现很多跨文化的内容,比如说在低、中年级很多对话中出现了“How old are you?”。我们可以跟学生强调,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他们很重视privacy。适当的进行教育,提高学生交际时候的积极性。同时,在中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watch作为动词使用,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我不仅补充了Watch out(当心)!这个短语,同时也和他们讲了一则这个短语的小笑话。就说一位游客去西方旅游,住在旅馆中,一日忽听楼上有人大喊:Watch out(当心)! 他马上把头伸出窗外,结果,被泼下一头脏水。由此让学生了解,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语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言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再比如,在4B Unit7At a snack bar中,主要是在讲餐桌方面的礼仪,西方礼仪和中国又是有区别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补充了这方面的知识。说在饭桌上,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中国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西方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

小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中学打下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一些有趣的跨国文化、风土人情,最为小学生所接受。由此获得的认知、情感必将迁移到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去,这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价值。

三、开展英语各项活动,全面渗透教育

小学生活动面窄,接触的事物不多,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标准认识不够,所以教师的全面渗透德育,对他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运用英语课中的各项或送,把学生带到各种场景下,让他们感受英语氛围,感受西方语言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全面渗透德育的效果。

比如四B第一单元中就有关于教师节的一段对话,虽然我在教这篇对话的时候不是教师节,但是我给孩子创设了教师节的情境,带着学生在校园里用英语与老师会话,但是我说只要是学生送给老师的,仅仅是一张card,或者是一句Happy Teachers’ Day!对每个老师来说都会觉得快乐!学生听后很感兴趣,也很想说,到了教师节那天,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和我说:“Good morning, Miss Song” “Happy Teachers’ Day.”一些学困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能大胆表达,老师们都感到欣慰。之后我还鼓励学生把制作的贺卡赠送给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应用于实践,教育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对老师要有礼貌,使学生明白英语具有交流和沟通的作用,也是很好的礼貌用语。同时也要求学生能用英语送出贺卡,听到学生们运用“Here’s a card for you!” 这个句子,心里感到欣慰。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经常会采用竞赛的模式。少年儿童好胜心和自尊心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活动过程中有意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竞赛的内容有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问答比赛、唱歌比赛、背单词比赛、猜谜语比赛、翻译比赛等。这种竞赛活动中,全体活动成员个个全力以赴,踊跃参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得主动,记得牢固。学生的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当然,在平时我会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使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特色;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光盘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模式;通过研究英语国家的广告、服装,学习英语谚语等,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如圣诞晚会),低年级请外教授课,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实践证明,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表现活跃积极,连平时不太开口的学生都踊跃投身其中,把德育融入学生参与的热情中,效果显著,比教师徒口说教强多了。

四、树立典型的榜样,渗透德育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力强,很容易从榜样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教师是学生的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作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英语教师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以及独特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除了老师的榜样作用,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榜样,树立典型进行表扬。在教低年级课堂用语时候,我教了“May I come in?”这个句型,在课堂上反馈的效果并不好,不过有一次,有一名学生迟到了,他到门口,轻轻问了句:“May I come in?” 我立刻说:come in please!他说:”thank you.”我当时就表扬了他,这位学生的良好行为也给别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以后,上课时,如果有同学晚到了或者进办公室等,他都会说:”May I come in?”从中我发现小学生好胜心特别强,尤其都喜欢老师表扬自己。听到老师表扬别人了,他们马上就会跟着学,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老师的爱和表扬。以此典型教育学生,他们受益匪浅。

没有德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德育与智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让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成长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