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宗五祖白玉蟾传(62)再访懒翁

(2020-04-21 16:59:29)
标签:

白玉蟾

懒翁

苏森

修仙辩惑论

分类: 南五祖

《止止庵记》写毕不久,白玉蟾就托辞“此去罗浮入室”,离开武夷山。不过,他没有往南走,而是往北而行,又去金华见懒翁,白玉蟾留有几首诗,可能和此次会面有关。

暮抵懒翁斋醉吟

旋开白酒买莲房,满泻桐膏照玉缸。

月女玲窥青斗帐,风神轻撼碧纱窗。

公疑我是今皇甫,我恐公为昔老庞。

醉后唾珠粘纸面,笑将笔力与人扛。

这首诗反映的是白玉蟾傍晚抵懒翁斋两人喝酒的经过和醉后的滑稽相。

 

赋诗二首呈懒翁
  惊秋镜裹鬓边星,到处溪山皆洞庭。

怒雨打莲欹沼绿,颠风掣竹过墙青。
  趁船紫燕辞芹渚,缩颈白鸥眠寥汀。

荷笠欲寻懒翁去,带些爽气入疏棂。


  懒翁老白结忘年,秋入淡烟疏雨天。

醉把黑甜圆个梦,时将草圣放些颠。
  杖藜还尽溪山债,杯酌结交风月绿。

梭督青童驰讷堑,鳞烦柴吏绩雄篇。
  金华都似一揲大,却贮两枚诗酒仙。

第一首描写的尚是夏末的景象,第二首诗中描写的已是秋景,大约七月入秋之时,两人品藻山水,舞文弄墨,生活过得惬意,几乎忘记了自已的年纪了,而且还颇为自负地把两人描绘成两个诗酒仙。

六言六首呈懒翁
  倦子冷居姑射,居士高卧毗耶。

钝置诗盟酒约,只自焚香吃荼。

 

酒恶频将花嗅,睡酣便把茶浇。

秋到梧桐枝上,夜来风雨潇潇。

 

金体青如竹叶,玉娥白似莲花。

闻君微恙脱体,杖藜欲访君家。

 

莲药嫌风狼藉,稻苗得雨精神。

翻忆武夷九曲,去秋蚁棹溪滨。

 

醉时枕上化蝶,睡起笔下生蛇。

日长心下无事,饥来只是餐霞。       

秋雨识愁成段,暮云过眼生花。

栖凤亭中寂寞,武夷旧有仙家。

 

 

问月台苏竹庄同赋

千山万山翠交锁,何处瑶台天上堕。

台前吟久忽登楼,楼前开窗天入座。

留天且莫放天归,问天明月来几时。

青天推月上云表,使我对月自问之。

试问月中玉妃子,人言羿妻无乃是。

夜夜清风为作媒,欲把冰姿嫁谁氏。

桂子婆娑今几秋。蘂宫珠殿何年修。

吴刚执斧胡不休,玉兔银蟾犹更留。

我闻明皇排空听,又闻李白骑鲸水中捉。

至今天上弄银盘,依旧万星攒碧落。

但见一轮月在天,如何千江千月圆。

月还似水水似月,千眼所见皆同然。

今方得月为诗侣,月亦有情但无语。

延月不久月意归,我欲乘风游玉宇。

 

不过,白玉蟾此行并非只是和苏森喝酒玩乐,他怀有一个重要任务,请苏森资助出版自己的《修仙辨惑论》。

《修仙辩惑论》篇幅较短,兹录于下:

    海南白玉蟾,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阴之下,风清月朗,夜静烟寒,因思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遂稽首再拜而问曰:“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缘浅,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

    陈泥丸云:“人人皆可,况于汝乎?”

玉蟾曰:“不避尊严之责,辄伸僭易之间,修仙有几门?炼丹有几法?愚见如玉石之未分,愿得一言点化。”

    陈泥丸云:“尔来,吾语汝。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夫天仙之道,能变化飞升也,上士可以学之。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可以凝结,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本无卦爻,亦无斤两,其法简易,故以心传之,甚易成也。夫水仙之道,能出入隐显者也,中士可以学之。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三年成象。此乃中品炼丹之法,虽有卦爻,却无斤两。其法要妙,故以口传之,必可成也。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也,庶士可以学之。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九年成功。此乃下品炼丹之法,既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故以文字传之,恐难成也。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处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候,以抱元守一为运用。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思升降为运用。大抵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骏也。若泥象执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无成矣。”

    玉蟾曰:“读丹经许多年,如在荆棘中行,今日尘净鉴明,云开月皎,总万法而归一,包万幻以归真矣。但未知正在于何处下手用功也。”

    陈泥丸云:“善哉问也!夫炼丹之要,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以端坐习定为采取,以操持照顾为行火,以作止为进退,以断续不专为堤防,以运用为抽添,以真气熏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以制伏身心为野战,以凝神聚气为守城,以忘机绝虑为生杀,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以打成一块为交结,以归根复命为丹成,以移神为换鼎,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返本还源为真空,以打破虚空为了当,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去来无碍,道合自然矣。”

    玉蟾问曰:“勤而不懈,必遇至人;遇而不勤,终为下鬼。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证验?”

    陈泥丸云:“初修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更无梦昧,百日不食,饮酒不醉。到此地位,赤血换为白血,阴气炼成阳气。身如火热,行步如飞,口中可以干汞,吹气可以炙肉。对境无心,如如不动,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闻九天,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阳神现形,出入自然,此乃长生不死之道毕矣。但恐世人执着药物、火候之说,以为有形有为,而不能顿悟也。夫岂知混沌未分以前,焉有年月日时?父母未生以前,乌有精血气液?道本无形,喻之为龙虎;道本无名,比之为铅汞。若是学天仙之人,须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也。岂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要当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为得道之士矣。或者疑曰:‘此法与禅法稍同。’殊不知终日谈演问答,乃是干慧。长年枯兀昏沉,乃是幻空。然天仙之学,如水晶盘中之珠,转漉漉地,活泼泼地,自然圆陀陀、光烁烁。所谓天仙者,此乃金仙也。夫此不可言传之妙也,人谁知之?人谁行之?人若晓得《金刚》、《圆觉》二经,则金丹之义自明,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同哉!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正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阃透长安’,但取其捷径云尔。”

    玉蟾曰:“天下学仙者纷纷然,良由学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勤,乃至老来,甘心赴死于九泉之下,岂不悲哉!今将师传口诀,锓木以传于世。惟此泄露天机甚矣,得无谴乎?”

    泥丸云:“吾将点化天下神仙,苟获罪者,天其不天乎!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何谴之有?”

    玉蟾曰:“师祖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

泥丸云:“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

噫!师在天涯,弟子在海角,何况尘劳中识人甚难,今但刊此散行天下,使修仙之士,可以寻文揣义,妙理昭然。是乃天授矣,何必乎笔舌以传之哉!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工夫纯粹,打成—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以与钟、吕并驾矣!此乃己试之效验。恐学仙者无所指南,谨集问答之要,名之曰《修仙辩惑论》云。”

《修仙辨惑论》是白玉蟾向师傅陈楠质疑问道的答问总结,书中通过陈楠与白玉蟾相互问答的方式回答了人们在修仙过程中的种种疑惑。书中提出炼内丹分三品的思想,认为上士可学天仙之道,中士可学水仙之道,庶士可学地仙之道。并且点明了各层次的修炼之法。白玉蟾还认为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透长安,只要努力,方法得当,人人都可炼内丹。这些理论为后人内丹修炼指明了方向。清代龙门高道闵一得对《修仙辩惑论》推崇备至,将其列为修仙必读,他在《二懒开关心话》中说:“君须熟揣《修仙辩惑论》,如何炼,如何结,如何采取,如何火候,如何堤防,如何温养,如何沐浴,如何运用,如何降伏,如何移神换鼎、脱胎了当。一论之中均备述焉。其最要诀,在念中无念,如鸡抱卵,与夫端坐习定为采取,断续不专为堤防,行止坐卧为火候。”

白玉蟾将《修仙辨惑论》送给苏森披阅后,就告别苏森,继续云游。途中,他作《寄苏侍郎》诗,写下了他对懒翁的赞美和惜别之情。

《寄苏侍郎》

往古来今如换肩,我疑公便是坡仙。

满城都没个伯乐,一日可能无乐天。

方且论文俄判袂,不知握手又何年。

忽然铁笛一声响,响到金华古洞边”。

 

苏森很快将《修仙辨惑论》披阅完毕,并欣然作跋,对该书及白玉蟾本人予以高度评价,苏森的跋是至今我们所见到的有关白氏生平的最早史料之一。

跋中写道:

“先生姓白,名玉蟾,自号海南翁,或号武夷翁。未详何处人也。人问之,则言十岁时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九还七返之道,虚坎实离之术。蓬头赤足,其右耳聋,一衲百结,辟谷断荤,经年不浴,终日握拳闭目,或狂走,或兀坐,或整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性喜饮酒,落魄不羁,心通三教,学贯九流。多览佛书,研究禅学,参受大洞法录,奉行诸家大法,独于雷法尤着验焉。尝自称玉府雷霆吏,至于驱邪治疾之间,汲汲焉如拯饿溺。旧有《群仙珠玉集》,乃先生著述丹诀也,广闽诸处,多有文集刊行。偶来金华洞,森一见如故人,延归蜗舍,从容叩之,始觉其方丈。一点浩然,发为词翰,已无烟火气。一丈草书,龙蛇飞动,诗章立成,文不加点。与森酬唱,仅百余篇,已板行矣。其它处吟咏不可胜数。及在罗浮山、霍童山、武夷山、龙虎山、天台山,多遇异人,颇着符瑞。每所到处,间有异应。人有愿学之者,不可得而与语。独自往来,日行二三百里,人见其踪迹,多疑张虚靖即其前身。森汨没尘俗,徒起敬慕。及见《修仙辨惑论》,披读之余,知先生骨已仙矣。

森晚节末路,方锐意为方外之游,得此岂非天赐耶!嗟夫,古仙心传口授秘诀,先生一旦形之毫楮,坦然明白,使人人可晓,略无隐语,灼知二地,凡夫皆有仙分,则先生处心积虑,有意度人,与前贤不约而侔矣。先生此去,或隐于名山大泽之中,或游于通都大邑之内,后会又未知何日何地也。森遂将斯文锓板传之于世,以成先生之志。如先正、司马、欧阳、吕、富诸公,往往密修神仙之学。余二祖文忠文定,尝有龙铅虎汞水龙火虎之说。盖前辈名公鉅儒,致君泽民,功成身退之后,未尝不留意于此,森愿尾其后尘。

嘉定丙子中元日朝请郎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翁苏森仲严述”

跋中描述的白玉蟾是一个疯疯癫癫的乞丐形象,性喜饮酒,落魄不羁,精通儒释道三教之学,尤擅道教经箓及各家法术,雷法精深,为百姓驱邪治疾,救民疾苦。人们把他比作张虚静转世。白玉蟾以前著述过《群仙珠玉集》,文集在广闽诸处发行。偶然来到金华洞,与苏森一见如故,书法文章俱妙,与森酬唱百余篇,已刻板发行。等到读完修仙辨惑论,知道白玉蟾已经成仙证道。苏森有志学习先贤,在功成身退后留意仙道,得到修仙辨惑论犹如天赐,因为白玉蟾要去云游,为了成全白玉蟾有意度人之心愿,苏森为修仙辨惑论作跋,并出资刻板印刷。苏森作跋时间为嘉定丙子中元日,也就是1216年农历七月十五日。

七月十八日,白玉蟾已经泛舟吴江,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咏水调歌头一阙:

又(丙子七月十八日得雨午后大风起因有感)

一叶飞何处,天地起西风。夜来酒醒,月华千顷浸帘栊。

塞外宾鸿来也,十里碧莲香满,泽国蓼花红。

万象正萧爽,秋雨滴梧桐。
   
钓台边,人把钓,兴何浓。吴江波上,烟寒水冷翦丹枫。

光景暗中催去,览镜朱颜犹在,回首鹫巢空。

铁笛一声晓,唤起玉渊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