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射雕》全真七子結天罡北斗陣時所吟诗出处考

(2017-01-11 15:48:16)
标签:

全真教

王重阳

道教

全真七子

分类: 王重阳

《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五回《荒村野店》中,全真七子结天罡北斗阵时吟咏了一首诗: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该诗境界清明高远,气魄豁然阔邈,清灵旷达之情溢于纸外,深受金迷的喜爱,很多金迷在网上询问该诗的出处,承蒙博友@喜欢peter的指教,望仙在清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一《仙迹碑》附注中查到了这首诗的出处,原文为:“国朝褚人获坚瓠集云:鄱阳道士胡道玄,以一舟往来洪之东湖,扁曰活死人窝。芜城成元章廷珪为赋诗曰: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东湖月在天。此元时道士慕重阳之风而兴者成诗。”

此段记载见清褚人获《坚瓠集》纂辑2,题为“活死人窝”:

活死人窝

鄱阳道士胡道玄,以一舟往来洪之东湖,扁曰活死人窝。芜城成元章廷珪为赋诗曰: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东湖月在天。

可知原诗末句确为东湖,金大侠援用时改为西湖。

    成元章的这首诗也为其他学者引用,比如(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七十五,原文为:

成廷珪(字符章,芜城人)

鄱阳道士胡道玄尝以一舟往来洪之东湖,扁曰活死人窝。成廷珪为赋诗曰:“一住行窝几百年,蓬头长日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东湖月在天。”

首句作一住行窝几百年,不同于《坚瓠集》援引之首句。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五 别集类四收录有成元章《居竹轩诗集》,卷二律诗七言,收录了这首诗,可见此诗确为成元章所作,原文为:

道士胡道元常以一舟往来洪之东湖其自扁有曰活死人窝为赋此

一住行窝几百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虗殻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东湖月在天。

可知原文首句确实是“一住行窝几百年”,改作几十年当是褚人获为之。

按成廷珪“字原常,一字符章,又字礼执。扬州人,好学,工诗,不求仕进。惟以吟咏自娱。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颇有山林间意,因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世乱,避地吴中,踪迹多在峯泖,故集中有卜居海上之作。后竟殁于松江,年七十余矣。其故人郜肃刘钦搜辑遗藁,汇而刻之。廷珪与河东张翥为忘年友,其音律体制得于翥之切磋者为多,而声名亦几与之埒。刘钦常称廷珪五言务自然,不事雕刿,七言最工,深合唐人之体。今核其集,知钦所言尚非过誉,而七言古诗清华遒丽,颇近姜夔一流,亦自琅琅可诵。惟五言古诗竟无一篇,似不应全体遗佚,或自知非其擅长,遂不复作,殆所谓善藏其拙者与。”(《四库全书》提要按)

成廷珪与道士胡道元有旧,《居竹轩诗集》中还收录有一首与胡道元的赋别诗,诗题很长:胡道元隠东湖得许旌阳铁符延瘗旧名伏蛟台道元由广陵入京赋此以别

许令宫前旧卜邻,铁符传得尚如新。

一弹指内三千仞,八百仙中勾几人。

上界风云回羽节,空江雷雨泣蛟神。

淮南他日来相访,却惜东湖借约尘。

诗中提及的许旌阳铁符,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师许逊所遗,这块铁符,元郑元佑《侨吴集》卷九有《伏蛟台记》,记载了铁符发现经过:

鄱阳胡君道玄之生,适与县记合。君生有异禀,幼断荤血,纸衣草屩。而其道术,每于水旱蝗疫有时,而取日云天,借水渊泉,起瘥疠、殒螟螣,其应皆章章可稽也。乃至正四年秋,君舣舟东湖,夜覩光怪赫然出堤南,即其地得铁劵一玦,上有盟告之词,则都仙斩蛟之埋铭也。要与铁柱相表里,可信不诬。南台真御史为胡君筑台,以劵瘗其下,而名之伏蛟台,奎章学士青城虞公为之记。夫仙真神人,岂有恋于世而私忧过计,出于人所不见不闻,而又远在千有余年之外?兹胡君克绍都仙之烈,应县记之言,覩神几于未动之兆,伏精怪于欲作之先。自非仙真神人,断弗能若是。蒙庄氏曰:至人之用心若镜。其胡君之谓欤?台成之五年,续为之后记云。

元代道士张雨也曾目睹,并赋诗唱和,诗曰:

伏蛟台胡道玄请题伯生有记

豫章自昔旌阳宅,借问仙都已劫灰。

西山应无剪柏处,东吴遂有伏蛟台。

千年铁札化为石,十日阴风怒若雷。

妖孽不生寰海静,五陵佳气待君来。(注:《贞居集》卷五)

由此可见许旌阳铜符铁券之说,确实有道教文物的实证。

不仅铁券,许天师斩蛟之法剑,还曾保存在庐陵玄潭观。元揭傒斯全集诗集卷二有题为《庐陵玄潭观旧藏许旌阳斩蛟剑兴国有一道士过庐陵窃之至于京师以献吴真人邀予赋诗遣还本观》的诗,诗曰:

章江渡头白羽扇,千载传闻谁得见?

惟有玄潭老剑精,万里相寻若惊电。

冥冥旌阳九霄驾,神物无归思变化。

当时同学十二人,犹有吴公在天下。

吴公晓出明光宫,故人持剑忽相从。

光芒惨淡蛟蛇血,精气翕忽神明通。

自从拂拭遇知己,一尺玄冰剪寒水。

半夜芙蓉迸匣开,白昼雷霆辗空起。

吴公念念旌阳令,未说斩蛟心已敬。

尚忆提携典午间,一扫长江如镜净。

十余年来灾异多,天鸣地动震九河。

须臾百化万灵窜,壮士扼臂徒悲歌。

此时吴公按剑怒,誓斩长蛟献明主。

剑光耿耿天不语,掷与玄潭镇千古。

庐陵玄潭观旧藏有许旌阳斩蛟剑一把,兴国一位道士经过此地窃取了这把剑,且带到京师,献给吴全节。吴氏遂邀请揭傒斯赋诗,后遣还本观。揭氏此诗即因此剑而赋。

宗奉许逊的净明道元代传人刘玉在《净明忠孝全书》卷四中亦曾论此剑说:“今庐陵玄潭观所藏之剑,非铁非石,长不逾尺,实智锷慧锋之渣滓也。”

综合以上记载,则胡道玄与净明派有渊源,并擅道术。

元代著名学者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二五有《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记载其事迹甚详:

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

至顺三年夏,乐安县尹蒲君汝霖以书来告,曰:在延佑庚申,汝霖同知南丰州事,六月州境大旱,祷诸山川弗应。州人言有侍宸王君祠,在神龟冈,所谓妙灵观,去州数里。侍宸宋徽宗时归而没于其乡,其神至今有灵异,盍祷诸。汝霖以雨为己任,亲往祷焉。既得卜,乞灵水于缶。登舟以还,有蜿蜒浮水而来者,红光赫然云气随之,州吏以器迎之,即就器,蟠不动。及州门,雨垂降。至公署而大作。是岁稔。明年又旱,吏民以汝霖前祷之应也,诿汝霖仍往,其应如去岁,岁又稔。于是岁,州之父老来告曰:侍宸之恩,不可不报,生有道术,着于时,没又惠泽及其民,宜白朝廷,有以表异之。南丰下州也,而不统于郡,得专达行省,乃以侍宸事为文。书上之,既闻于朝,事下太常博士,议曰:君故宋时己封冲虚通妙真人,宜加赐灵惠易真人曰真君。是时有临川道士唐乐真,以法术承应内廷,是年以侍宸教法祷雨,京师有应,集贤院亦上其事,故朝廷知之而得封甚速也。命旣下,而汝霖学制锦于乐安,去南丰三百里,而近增封之命至斯,所以侈上赐而系民心,犹汝霖之贵也,公在太史,幸为书其事于石,汝霖以乡人请私焉。

按临川旴江志,宣和间有南丰人,王文卿,字予道,号冲和子。生有异质,尝为诗,告其父有方外之志。父没,辞母远逰。渡扬子江,旣济,行野泽中,雨暝迷路,见若有灯火者就之,有老妪为逆旅者,得文书数卷,篝火读之,雨霁火絶,天且明,乃在大树下,无逆旅也。其书盖致雷电役鬼神之说云,以是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当是时,徽宗崇尚道教,尝梦得神人,以形求之,得侍宸焉。赐见,大称旨,拜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其官,道君别置道教官也,大夫校籍,位己尊矣。赐其父承事郎,封其母曰宜人。京城有狐为妖,人为立狐王庙。瑶津池又有妖,盖黒鲤也。奉诏劾之,狐鲤皆雷撃死。将有事于明堂而雨不止,君祷之立霁,有诏奨谕,拜金门羽客,自校籍升侍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淮南北以无雪告,上忧麦,以告侍宸,遂大雪,麦熟,赐金帛不受。盗起山东,徒党号巨万,郡县不能制,声势张甚,召见便殿,上以为言,对曰:当以神力助讨。他日献㨗者言,天大雷雹,贼乃溃,而道君遂归功于侍宸矣。而侍宸实预知天数,数数以修政炼兵为请,不暇听其说,乞身归田里,求去不得,一日拂袖径还南丰。未几,宋南渡。绍兴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为酒食,召乡里,饮别,书颂,翛然而逝。既殓,举棺而葬之,甚轻,盖尸解云。神龟冈其墓也,其灵异之事相传不絶,侍宸殁而能福其乡之民,蒲君去他官不忘其旧,民尝受侍宸之赐,其仁恵皆可録,故书之使邦人有所考焉。予既为前南丰倅蜀人,蒲汝霖着侍宸王真君碑后六年,为至元庚辰十月,上清外史薛元卿以书来告曰:有番易胡道元先生,人间所谓神霄野客者也,得侍宸之真传,年二十馀,道行关陜荆襄江汉淮海闽浙之间,当己巳庚午之旱,旬日之中郡县争致之,所歴或一日或二日,嘻笑怒骂雷,雨随至,官吏畏而民爱之,环四五千里之间,所至无不应者,至于妖怪之作,劾治如法,人以为神,遇异人于武当大顶天柱峰,得修仙之道,徧㳺名山洞府而归江东西之间,从蓬头金公游,甚相契许,他人莫之测也,于是收敛神异之迹,将求名地以归隠,是以谒浮丘君于华盖之上,道过黄茅之冈,故使予得见焉。既见,则为余言曰:神龟冈碑所载事有未备者,请述之,云:若侍宸自南丰辞亲而至扬子也,所遇而得书者,火师也,火师者,盖上古神人,而世传为汪氏子华者,盖其化现尔。其嘱侍宸之言,有曰:吾身一天地,天地一阴阳,握其机者在我,而巳子当以是应,元征佐明主,吾待子于神霄之上矣。侍宸退而修诸其乡军峰之阳,所坐盘石犹在,及事道君皇帝,位至侍宸,道官之尊贵,与文官侍从等其后,又迁冲虚大夫,赐金方符,使叩以入禁卫,加赠其父曰承议郎,母曰令人,宫中人多病者,上以问侍宸,侍宸曰:此有物怪尔,当劾之,坐未退,天忽晦㝠,雷电交作,顷之霁,一白龟甚大,震死矣,病者皆起,扬州守臣以旱告,祷雨不应,道君以问侍宸,对曰下民多罪,上帝震怒,水不可得,道君强之,侍宸曰无巳,惟黄河水可借三尺耳,数日,扬州使至,奏得雨,皆泥潦,计其时,乃奏对之日也。侍宸既以国亡妖孽为奏,不见听而还,上思之,画其像而亲为之赞,既居乡,乡里无水旱疫疠妖怪之事,千百里间,虽乱离而帖然,高宗定都江南,将二十馀年,闻侍宸犹在,命守臣物色之,有诏曰勅王文卿先朝高士,退隠林泉,枕石潄流,多歴年载,兵戈之后,杳不闻音,朕甚思之,其出山一来以副虚伫,又敕守臣以礼津发,辞以老病,不复至阙,使人画其像以进,亦亲题赞,世人多传之。殁既久,侍宸之从孙以贫从商人入蜀,亲见侍宸于道中,弗识也,执手,江浒多所传授,曰明日渡江,某观中可相寻也,明日至其观,悄然无人,一高堂中有画像,则侍宸之祠也,始知其所遇传授者,乃其大父也,又明日又遇之,以幅纸与之,曰此孙至家,上官甥以吾书尽授之,妙济归告上官,上官弗信,出其书视之,上官识其手迹,号恸仆地,尽以教之,际遇寜宗朝,法亦大显,赐号妙济先生,名嗣文,盖妙济初年不甚识字,嗣文亦侍宸江浒所命也。又有萨守坚者,亦酷好道,见侍宸于青城山而尽得神秘,游东南祷祈劾治其神恠有过于侍宸者,游江西入闽,过神龟冈,乃知侍宸为数十年前人,云昔侍宸在汴京居宫观,见为黄冠者多谄事权贵以自恶之,故多不得其说,其在乡,既老,而得其传者则新城高子羽,授之临江徐次举,以次至金溪聂天锡,其后得其传而最显者曰临川谭悟真云,人不敢称其名,但谓之谭五雷,内附后,谭君犹在,浮沉人间,隠显莫测,庐陵有罗虚舟者,故宋时名士涧谷先生之诸孙也,得五雷之传,甚有符契,然谭君诵侍宸之戒曰,每传不过一二人,若广泄之,则速死,是以罗之弟子虽多,而自以为得之者惟萧主簿雨轩,其后则有周司令立礼两人而巳,周与予有姻聫,然终日言之未尝及此,萧君清文雅学,中罹忧患,然甚通至理,泊然无所累其心,予敬爱之,而亦未尝言及之也。周之说惟授之其子,游其门者或得或不得,予不知也。萧君,儒者,择人至谨而人亦不知其有此道,独传之道元胡君一人而巳,神异之事,巳见于前,其客于予者,顶分三髻,一劔自随,练衣短裙,危坐终日,风雪极寒之夜,灯火不继而温煦满室,目神烱然神观洞彻,縦横自在,物外无拘而刚介不可犯也,此亦真修仙者乎,有侍宸手书诗一首,盖谭罗相传之符契也,且曰吾将隠矣,当求人而付之,必也戒行若氷霜,立志如铁石,胷次如水月,气象如阳春,又虽生尊贵之家而世有阴徳,学乎清静之门而身有福力者,则以授之,果尔,其亦难得也哉云

这是关于道教中大名鼎鼎的雷法派系神霄派的一篇重要文献,胡道玄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传人之一,人间所谓神霄野客者也,得侍宸之真传,以雷法行关陜荆襄江汉淮海闽浙之间,祈雨劾妖,人以为神。胡道元从蓬头金公游,蓬头金公即金志扬(12761336)为元代道士。号野庵,常蓬头一髻,人呼金蓬头。永嘉人。慕道出家,师道士李月溪,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金蓬头传》谓月溪为全真道李志常之徒裔,张宇初《岘泉集》卷四《金野庵传》则谓月溪为南宗白紫清(白玉蟾)之徒裔,盖为南宗入全真之道士。至元二年(1336)卒,与桂心渊(隐庐山)皆以道法名当世,人称为真仙。弟子甚众,其杰出者有劳衍素,郭处常,李西来,殷破衲等。

这位神通广大之神霄道士,自扁其舟曰活死人窝,正为仰慕重阳祖师之风范,可知重阳祖师之余泽,已遍及大江南北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