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2012-03-28 18:36:05)
标签:

宏观

教育

分类: 大学资料

1、购买普通股票为什么不计入GDP?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是一种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2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一般地,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些,因为摩擦性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增强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可是结构性失业是由劳动力供求失衡造成的。一些劳动部门需要劳动力,即有空缺职位,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而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难对付一些。

4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答: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政府需求、国外需求,可以用产出水平表示。价格水平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用总需求曲线反映两者关系,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定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5、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有影响。因为合并前的对外贸易变成合并后的国内贸易。例如合并前,甲国对乙国有出口200亿,对乙国有进口100亿,顺差100亿。假定他们分别都没有其他贸易伙伴。对甲国而言,顺差的100亿为GDP加项;对乙国而言,逆差的100亿为GDP减项,两国GDP的总和中的对外贸易部分因此而抵消,为零。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300亿,总和增加了。

6、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P44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实际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7、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答:不能。因为充分就业并非100%就业,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9、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小于1      答: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而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故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又因为APCc/y(α+βy)/y=α/y+β,β是MPC0,由于α和y为正数,所以α/y0APCMPC。随着收入增加,α/y越来越小,即APC趋进于MPC,所以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但不总是小于1

121993年国会通过了克林顿的紧缩财政政策,它通过增税和减少支出产生了效果。试说明这一政策的效果(即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a)假设没有货币政策的干预;(b)假设货币政策完全抵消了财政政策对GDP的影响,并且,较低的赤字引起了高投资和潜在产出的高增长。(要求通过AD –AS加以解释)答:1 总需求减少,PGDP下降;(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总需求增加,而赤字下降引起高投资和潜在产出的高增长表现为总供给增加。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产出增加,价格下降。

1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相关部门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NI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15、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主要工具。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我们知道影响货币供给的,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便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债券时则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21、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S)和总需求(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26、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答案:同自动稳定器自动发挥作用不同,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分析,而主动采用的增减政府收支的决策。如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刺激总需求;反之,则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这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34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通货膨胀?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总需求扩张,而产出已达到充分就业,并且得到扩张性货币政策支持,这时将产生通货膨胀。

40、影响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庭消费的变化,企业投资的变化,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变化,进出口的变化,货币供给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