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2】如何进行有效的复述练习?
【实战问题】
A.给出关键词,让学生完成复述。
B.段落“挖空”(在黑板上擦去或在PPT上隐去段落中的若干词语),让学生完成复述。
C.给出提示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完成复述。
D.给出首句和尾句,让学生复述整段内容。
E.让学生将对话体转成叙述体,或将第一人称转成第三人称。
F.
【观点碰撞】
针对初级水平学习者的复述练习
庞红波:BC初级的时候我用过,空出几个词,或者问问题,中高级的时候给出几个关键词,或者对话变叙述。
朱勇:我在日本的时候教初级水平的学生,复述一般采用B(挖空)方式,而且空会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只剩一些提示词。题目里的选项,也可以根据情况变换使用,比如当堂操练的话用ABF,第二次复习课用CD,不拘一格。即使难度不同的问题还可以因材施教,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完成。
苏磊鑫:我回忆了下,我教的是初级班学生,复述练习时的大致步骤包括:先把课文内容用PPT展示,带领学生熟读记忆;然后段落“挖空”,把本课中的新词去掉,让学生补充;然后把新学的句型删掉,让学生回忆复述;然后只给出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再然后离开PPT,提问学生问题,再串一遍课文。我用的较少的方法是D和E、F,以后可以增加这三项复述练习。自由复述和把对话体转成叙述体这两项对学生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学生比较容易采用“回避”策略,绕过新词或者难一点的句型。个人还是喜欢给出指定词语和句型让学生做复述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接力”,一人讲一句复述课文。
刘弘:我最常用的是B和E。其实复述除了作为复习课文和生词之用,还可以有其他用途。我在教口语课时,有时在讲练完生词之后,会先利用这些生词将课文内容整理成一段文本,一般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编排。然后我把这段文本念给学生听(让学生阅读也行),听完之后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接着用C或者B的形式让学生做复述练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情节。在全班同学基本上熟悉情节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情节自己编对话来表演。等他们表演完之后,再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课文中的范例对话,体会范例与自己对话的差别。然后再用E(变换人称复述)来总结课文。这样避免了总是先学习课文再复述课文最后自由对话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一点新鲜感。
王波:复述是一种有效的练习方式。A和E是各层级都比较适用的方法;
孙岩:BE两种练习方式我使用得比较多,因为可以很好地控制练习难度、重点等。段落挖空时,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得到提示,就可以集中注意力在每个句子的准确表达上,这样的练习很适合刚刚完成课文学习时;对话体转叙述体的难度控制体现在分段叙述上,也就是根据对话的意思转述成几个段落,段落短了,难度也就小了。
复述练习的原则
张京京:就我目前的教学经验,“迫使“学生接受和养成这种练习方式和习惯很重要。复述方式上除了考虑学生水平,还要考虑该材料难度。简单来说,这些形式按对学生的辅助作用强到弱,学生的自由度低到高大致是:B,C,A,D,E,F。具体使用方法上,要注意变化小组合作,学生依次接龙等方式,忌只一个人说一大段。
凌波微步:复述练习对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非常有帮助,一方面有助于他们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训练了他们的表达。我之前教留学生的时候,如若课文是短文式,往往会采取A,B(更加适用于初级班的学生,此时学生的词汇量有限),C三种方式,如若课文是对话式,往往会采取E,F式。
刘弘:我用关键词提示来做复述练习时,一开始给出的关键词比较多(一句话可能有两三个),后来逐渐减少(一句话只有一个),这样全体参与的学生都感到很公平。
【理论广角】
复述练习
复述就是学生在理解、熟悉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复述练习可以显著增加输出量,很好地巩固和加强对所学语言材料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锻炼口语成段表达能力,强化对时态、语体转换的熟练程度。
复述可分为两类:对学习材料的维持性的语言复述和在选择基础上的保留复述。对较简单的材料可以采用维持性语言复述,按一定顺序进行重复;而对较复杂的材料则需要有选择地抓住重点进行复述.以加强信息的保持。
张晓慧(1997)归纳了对话及其复述文的转换特点:1.指代和时间词的转换。例如,摄影师说;“你们坐着照吧。”,如果以照相者的试点复述,则变成“摄影师让我们坐着照”。其中的“你们”变成了“我们”。对话中所使用的“今天”、“昨天”等时间词,在复述时常常要变为“那天”或“当天”等。2.用于打招呼的称呼的转换。如小张说:“小王,我有点事找你”,复述出来就变成了“小张对小王说有事要找他”。3.疑问句的变化。对话中人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各种疑问句。在复述时,要把疑问句变成陈述句,句尾不再用疑问助词和问号。特殊疑问句一般不改变原结构,简单疑问句则需要变成正反疑问句。例如,对话中的“爷爷,还要加洗吗?”复述时变为“王强问爷爷还要不要加洗”。4.祈使句的变化。应该用兼语句来复述祈使句。例如对话中的“别吵,别吵,听师傅的。”应该复述为“爷爷让他们不要吵,听听摄影师的意见”。5.感叹句的变化。在复述感叹句时,要把其变为陈述句,使用“说”或“觉得”表示观点、感受的动词。“真”“多么”有时也要转换成“非常”、“特别”等程度副词。“太”则可以保留,“啊”、“了”“呢”则要去掉。例如,安娜说:“这里的风景真漂亮啊!”复述时变为“安娜觉得那里的风景非常漂亮”。因此,老师们可以尝试着根据上面的内容开展课堂复述练习。
【延伸阅读】
1.
2.
3.
4.
5.
6.
7.
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