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昆嵛山(61)六度寺溯溪

标签:
六度寺溯溪 |
分类: 行走昆嵛山 |
驴行昆嵛山(61)六度寺溯溪
2021年12月7日,二十四节气大雪。大雪时节,俄罗斯下了70年一遇的一场大雪,而我们威海依旧是天蓝海碧,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于是,鄙人决定放下许多烦心事,去昆嵛山六度寺溯溪。
一说起昆嵛山的溪流,首屈一指的当然的无染寺的九曲十八潭,有北国小九寨的美誉,使外地游人趋之若鹜。其实许多人不知道,在无染寺之东的六度寺也有一条溪流,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
六度寺村,是一个依山傍水、藏风纳气的小山村,潺潺的小溪就从村西边流过,由北向南汇入楚岘河。我要沿着小溪一路北上,去深山密林探秘它的源头。小山村十分整洁,树木参差,房屋俨然,宁静祥和,这里不愧是威海乡村旅游的样板村。在村北面建有“樱红石语”旅游驿站,可为到此一游的客人提供餐饮民宿服务。从“樱红石语”驿站再往北,就走出了村庄,沿着一条水泥路向山谷进发,一幅山野景色豁然开朗。极目远眺,只见几座大山赫然耸立,正北面是菠萝崮、西面是纱帽崮、骆驼石,东面是屋脊崮,于是在三座大山的合围之下,形成了眼前这片河谷,并孕育了一条超凡脱俗的溪流。河谷两岸是漫山遍野的樱桃树,在樱花盛开的时候,抑或是樱桃熟了的时候,这里都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
穿过樱桃园,渐行渐远就进入了山谷深处,山谷中的道路因山势而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水泥路走到了尽头,又找到了一条土路,土路到了头,就只有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了。好在这条溪流牵引着你的方向,一路与你相伴,小溪因地制流变换着不同的景致,展开一幅幅画面,给你一个个惊喜。她时而显现在松林下,时而隐没在芦苇丛中;时而激流淙淙,时而舒缓如镜;时而水声潺潺如恋人的絮语,时而静若处子悄无声息。最奇特的是,河床里又很多大石棚,溪流从几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长的花岗岩体上飞泻,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一片片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银光飞泻,如梦如幻。由于此地人迹罕至,又没有进行人为的旅游开发,所以还保留着原生态的样子。总而言之,这条溪流虽然隐秘、低调、默默无闻,却快乐、自足、灵动、活泼,她虽然柔弱,却勇敢坚强,她要穿过崇山峻岭,奔向远方浩瀚的海洋。
河谷里芦苇丛生,两岸大多生长着茂密的黑松、柞树,偶尔有几棵椴树、水杉、野生秋梨、刺嫩芽以及不知名的树种。那棵挂着几颗小果子的野梨树,又唤起我童年的回忆,想起小时候在东北长白山下采野果野梨的情景来。忽然有一棵鲜艳的花树令人眼前一亮,原来那是一棵开满紫色浆果的小子珠树(学名叫马鞭科紫珠属白棠子树),一枝独秀,恍如空谷佳人,卓尔不群。抬眼环顾四面群山,只见群峰竞秀,多有奇石如青龙白虎、猛禽巨兽突兀于山岭之上,神态各异,气势非凡。本想一直行至溪流的源头,可是“看山累死马”,山谷比想象的更深更远,越往里越难行进,只好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调头折返。归途在河边一巨石下面采了一把野生薄荷,竟然是冬天长出的新芽(可能是因为天气比较暖和、地势又朝阳的缘故),味道非常浓郁。
水呀水,不知为什么,我是如此喜欢登山临水,我曾多少次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去探寻一条条溪流,乐此不疲。难道是因为我的出生地叫“大泉源”?难道是因为我小时候是在山川秀美果松镇“大罗圈河”边长大?难道是因为我喜欢清静,想远离这喧喧嚷嚷的人世间?我是因为喜欢山而喜欢水、还是因为喜欢水而喜欢山?吸引我的是溪流的幽静、深邃、清新、散淡、水复山重,还是它的激流淙淙、林木葱葱、生机无限、开放包容?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这也不奇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谁不喜欢山喜欢水呢?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各家虽然取舍万殊、见仁见智,但都对水的品质赞美有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暮春时节老先生要带着弟子们春游踏青,“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老子以为水具有人间最高的品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教导人们向水学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佛教也与水有不解之缘,禅宗以为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水一化身。“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是法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教以为水象征每个人都有的灵性慧根,象征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的甘霖,年年岁岁的溪水声涛,又像是现身说法的佛祖诲人不倦的绵绵细语。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一条小溪流淌了千年,见证了世事的沧桑巨变,人间的离合悲欢。据史料记载,当年朱元璋曾经与六度寺主持智政法师在溪边的一块巨石上对饮,探讨人生的真谛,后人还曾在此地刻下“安伏宴坐”几个大字。我寻找了半天并没有找到它的踪迹。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或许它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了。所以禅宗教导人们“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活在当下。”当你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感受到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天地之大美,哪怕只有那么“一刹那”,这“一刹那”便具有了永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