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12心法
(2018-05-30 09:48:57)
标签:
孙子兵法思维方式 |
《孙子》12心法
一、孙子与《孙子兵法》
1.孙子生平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滨州市)人,出身齐国田氏贵族家庭。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6000字左右,一共13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2.《孙子兵法》的齐文化渊源
孙子出生家庭是齐国的贵族,深受齐文化的熏陶。《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思想的特点。姜太公开国之初,制定了富国、强兵之策。
齐文化,一是重功利。通渔盐之利,“冠带衣履天下”,商业发达。二是具有尚武精神。重视战争,争霸称雄,姜太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产生了许多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如姜太公的《六韬》,管仲的《管子》,司马穰苴的《司马兵法》,孙膑的《孙膑兵法》等等。
3.《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管理学、领导科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思想、文化。
唐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明朝茅元仪认为《孙子兵法》的定位是最准确、讲的最好的。
《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是影响松下幸之助一生的书,是通用汽车CEO罗杰·史密斯、软银总裁孙正义成功的法宝,是商界必备实战手册启迪人生权变创新的智慧。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以色列当代战略学者克里费德之言可以代表国外的总评:“所有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最佳,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只能屈居第二。”《孙子兵法》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写的《战争论》早2300年。
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所言:“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美军总指挥弗兰克斯评价说:孙武,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美国尼克松写的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其中就引用了好多有关孙子的语录。
日本逢屋千村说《孙子兵法》不是打仗的,《孙子兵法》是教人和平的,是和平主义者,是不战主义。
孙中山曾说过:“ 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
毛泽东评价《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学真理"。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二、《孙子》12心法
1.战略思维
战略的研究全局的问题。是关乎全局性、长远性的考量。孙武,是伟大的战略家。《孙子兵法》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部军事战略学的著作。具有大战略眼光,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是一部军事哲学著作,具有方法论意义。我们学习《孙子兵法》首先应当学习他能够用战略眼光看问题,全面、长远、开阔、深刻、辩证、发展地看问题。
2.系统思维
孙子兵法其思想缜密严谨,具有系统性。军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系统又有若干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交织,表现出整体的战斗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始计篇第一)
例如,将军子系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九地篇第十一)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篇第十二)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九变篇第八)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地形篇第十)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行军第九)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机动灵活,坚毅果敢,见机行事。
现代网络思维是最先进的系统思维,传统的对事物的结构、层次、信息、能量传递方式等等的认识方式,都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学会最先进的网络思维。
3.先知思维
战争首先要掌握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始计篇第一)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第三)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地形篇第十)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间篇第十三)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军形篇第四)
孙子兵法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强调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以事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作出判断。
4.先胜思维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军形篇第四)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始计篇第一)
战争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5.利害思维
战争要以功利为目的。就是从“利”和“害”两方面考虑问题,权衡利弊、得失,作出决断。不做“赔本”的买卖。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九地篇第十一)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篇第十二)
孙子曰:"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作战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九变篇》)
此两句意思是说,用兵之事有利有害,利害相间,利害相连,不完全了解用兵弊害的人,也就无法理解用兵的益处。因此,真正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到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条件,才能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顺利的情况下要考虑到不利因素,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才能排除可能发生的意外,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6.全胜思维
谋攻篇第三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全胜思维,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维,计算投入产出比。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7.二元能动思维
孙子非常实事求是,强调知己知彼,知天知地,非常注重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但是,孙子不是机械唯物论者,唯条件论者。他非常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驾驭全局,因利制权,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孙子概括提炼出了“敌我、生死、存亡、胜败、奇正、勇怯、攻守、进退、强弱、多寡、利害、得失、虚实、难易、劳、饥饱、远近、动静、安危、快慢、主客、真伪”等诸多的二元矛盾关系。并且认为,这些矛盾不是静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主体能动的努力下,能够使矛盾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虚实篇第六)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谋攻篇第三)
将军的能动性: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地形篇第十)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九地篇第十一)
8.任势思维
兵势篇第五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认识到,势是一种态势,形势。势具有强大的能量,势能,具有杀伤力、破坏力,如山上滚落的巨石。因此,用兵打仗要善于造势,任势才能势如破竹,横扫千军如卷席。
9.奇正思维
兵势篇第五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看一个商战寓言故事:爹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说,可我愿意自己找!爹说,但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说,要是这样,可以。
然后他爹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比尔盖茨说,啊,这样,行!
最后,爹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总裁说,可是我有太多副总裁了,多余了!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总裁说,这样,行!
——这就是无中生有,出奇制胜。
出奇制胜,战争的艺术境界。大胆创新,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是出奇制胜的关键。无限风光在险峰。案例,毛泽东四渡赤水。乔布斯把濒临破产倒闭的苹果公司研发出苹果智能手机。马云开创电商时代。都是出奇制胜的典范。
10.虚实思维
兵势篇第五: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虚实篇第六: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击虚,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和精髓。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运动战思想,都体现了避实击虚的战略战术。秋收起义后,从攻打长沙到上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与胡耀邦论“军事”,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11.机遇思维
一是抢占先机。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第六)
二是速战速决。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作战篇第二)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地篇第十一)
1935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红四团一昼夜奔袭240里,这是中外陆军徒步行军最快纪录,无人打破,在挽救几乎陷入绝境的长征队伍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力量的奇迹。
三是等待时机。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军形篇第四)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九地篇第十一)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战争、商场、人生都要有机遇意识,善于把握机遇。
12.九变思维
发展变化是永恒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要求指挥员不能思想僵化、死板,头脑要灵活,有动态的思维,脑筋(急转弯)转得快,见机行事。“九变思维”就是“多变思维”。抗日军政大学校训“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九变篇第八: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虚实篇第六: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不可复制和重复。克服“思维定势”(非法非非法),不墨守成规,不照抄照搬兵书,不固守过去的经验。要“践墨随敌”,一切以时间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案例,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市场瞬息万变,海尔张瑞敏“自以为非”不断自我否定,适应市场需要。
战争艺术最高境界就是无法而法,出神入化,进入化境(会、好、精、绝、化的递进境界)。
三、《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孙子兵法》不是物理学,是事理学(有了人就有了博弈,有了算计考量),西方文化物理学发达,印度文化心理学(神学)发达为人处世,中国文化事理学发达。所以中国古代兵学发达,是有文化渊源的。
1.《孙子兵法》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一是具有唯物论思想;二是具有辩证法思想。认识矛盾运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战争主动权。三是反对穷兵黩武,主张谨慎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武”是止戈,用非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这些宝贵的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国际斗争形势。当前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错综复杂,我们周边形势不容乐观,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我们高瞻远瞩,放眼全球,用战略家的的眼光审时度势,在大国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安全局和民族利益。
二是有利于我们适应市场经济,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内部搞好生产管理工作。只是把战场变成了商场,把敌人变成了竞争对手,把军队变成了企业,把士兵变成了员工,把将军变成了企业家,把胜负变成了利润最大化。
三是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进步。孙子的文韬武略,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对于我们学会为人处世,规划、谋划、筹划人生,使人生幸福美满、走向成功、铸就辉煌,也是大有裨益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