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面糊子椒
(2013-12-28 10:55:37)分类: 散文随笔 |
在桓台众多的特色菜肴中,小鱼面糊子椒最为独特。
论名气,小鱼面糊子椒没有葱油鲤鱼或糖醋鲤鱼这样的大菜有来头,名气大。要论民间普及度,小鱼面糊子椒可谓深入到每个家庭的餐桌。随着小鱼面糊子椒的地方特色美誉度越来越高,这道菜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日益成为一道席间桓台特色汤菜。每当这道菜端上餐桌时,总是冒着腾腾的热气,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仿佛小鱼一入口,冬天里便是暖、香入体,浑身通透,驱散了寒意。要是夏天,即使酣畅淋漓也在所不惜。人们爱它,就是因为这个味儿,就是因为辣和香能渗透到人的每个细胞里。
小鱼面糊子椒,其实只是一道再平凡不过的菜肴。但是在桓台这方特别的土地上却把它发挥到了极致,论食材,桓台的马踏湖盛产的小鱼,是这道菜的主料。小鱼里有小麦鱼、四鳞子鱼、滑溜桂(这个音,鱼龙湾的叫法,字不知是这样吗),每年的阴历十一月到来年开春是小鱼口感最好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小鱼吃起来不太苦,做出了的汤味道则更美。主料的选择上以小于一寸的小鱼为好,越小的鱼,吃起来刺就感觉不到,有入口即化之感。鱼若是大了,鱼的内脏就会略带苦味。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小鱼是炸制好的,为的是求个方便。正宗的做法是买来新鲜的小鱼直接和葱、姜、蒜末爆锅,出锅前放蒜末和香菜末提香。
桓台吃小鱼面糊子椒还有一种故土情节在里面。在外发展的桓台人士,回到老家桓台,和亲朋好友聚餐,必点这道小鱼面糊子椒。吃过了山珍海味,走过了许多地方,在外却吃不到正宗地道的小鱼面糊子椒。因为那小鱼是马踏湖的土产,有着地域水土的滋养;因为那小鱼略透着家乡的泥土气,土气里呈现出家乡独有的味道。人的味蕾是有记忆的,那小鱼儿腥鲜,那面糊的麦香,那红红火火的辣椒末的辣香,无不在诉说着一种过去的记忆,是家的味道,是对家乡的眷恋,浓缩在一碗汤里。就是这种杂合的味道,从舌尖延伸到大脑的记忆,就是在端上饭桌的一瞬间,弥漫的香气,和味蕾的记忆,即时被唤醒了。其实更多的是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如果说仅仅因为家乡情结,好像还不能完全体现这道菜的特别意义。物质匮乏的年代,谁家要是做了小鱼面糊子椒,必是吃个底朝天,吃得饭碗溜光不剩,怕是连一丁点面糊也找不到了。物质有限,其实吃到口的小鱼并没有多少,好一点的人家吃小的鱼,穷一点的人家吃大一点的鱼,虽然鱼略有差异,可吃的感觉却是一样的。能吃上一顿小鱼面糊子椒不压于过年吃上大鲤鱼。过年吃鲤鱼是用来待客的,而“小鱼”则不同,哪怕几条小鱼也能做成一大锅面糊子椒,让一家人饱上口福,吃得满嘴鱼香,说是齿颊留香也毫不为过。哪家媳妇会过日子,会把小鱼面糊子椒烧制的又可口又解馋。小鱼面糊子椒就成了那时孩子们最有童年记忆的一道家常菜。现在的小孩生活好了,大概无法体会当年那种小鱼面糊子椒的味道了。
岁月留香,小鱼面糊子椒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记忆和烙印。小鱼面糊子椒从一道家常菜,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一道桓台特色菜肴。
桓台小鱼面糊子椒美,桓台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