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静居日记》--赵烈文

(2012-09-15 11:37:30)
标签:

赵烈文

能静居日记

清朝

杂谈

分类: 筆記-日記

《能静居日记》布面精装六册全。晚清著名日记之一,1964年初版,国内尚未出版,手稿外只出此一版。

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州人。号能静,室名天放搂。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年少时即有才名,实际上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也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而且对佛学、易学、医学、军事、经济之学都有涉猎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记了他与曾的一次谈话。是在同治中兴时,能预言清朝在50年内崩溃的人。

  赵烈文(1832年——1894年)乳名来求,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州人。号能静,室名天放搂。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年少时即有才名,实际上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也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而且对佛学、易学、医学、军事、经济之学都有涉猎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记了他与曾的一次谈话。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赵烈文聊天时忧心忡忡地对赵说:“京中来人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就是说,现在“天下”统一已经很久了,势必会渐渐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而且中央政府没有先烂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据他估计,今后的大祸是中央政府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大概不出五十年就会发生这种灾祸。

  同治七年七月下旬(1868年9月中旬),曾国藩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此时,曾国藩终于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同治帝、恭亲王奕䜣及文祥、宝鋆等高官,并在几天之内四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直隶总督的职位不仅使他能近距离观察清王朝的最高层领导,而且使他能对王土的形势有更多了解。这时他才知道,国家的颓败远远超过自己原来的预料,而朝中根本没有可以力挽狂澜之人。同治八年五月二十八日(1869年7月7日)晚上,曾国藩对刚刚来到保定直隶总督府的赵烈文坦承自己对时局、朝政的失望,对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奕䜣、文祥、宝鋆、倭仁这些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人品、见识、能力、优点与弱点逐一分析点评了一番,分析点评的结果是他们皆非能担当王朝中兴重任之人。他们尚且如此,其余的人更加庸碌无为,曾国藩不禁哀叹清王朝的未来“甚可忧耳”。这种局面,正是一个衰朽政权用人制度“逆淘汰”的结果,但反过来,这种“逆淘汰”又会加速这个政权的衰败。最终,他不得不同意赵烈文两年前的论断: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救药。

  赵的眼光,确实老辣。历史惊人准确地应验了赵烈文的预言,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1867年预言它不出五十年就彻底垮台正好四十又四年;而且,接踵而来的也是赵所预言的长期“方州无主,人自为政”、即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当然,曾、赵已分别于1872和1894年去世,并未看到自己的预言和预感“成真”。 
--------------------------
烈文字惠甫,阳湖人。官直隶易州知州,客曾文正公幕最久,深为契重,于学无所不窥,文正特保奏称博览群书,留心时事。中岁解组归田,侨寓虞山,得水吴园旧址,葺而新之。水木明瑟台榭清幽,图史金石罗列左右,著作等身,及卒不刊。——《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卷八》
 
在公元一八六七年七月二十一日这天的晚上,有两个人的一段谈话,被完整的记录下来。交谈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另外一位就是此文的要说的赵烈文先生,赵烈文其时的身份是曾国藩的幕僚。他们在对大清国的命运发表看法,得出的结论很严峻。赵烈文的观点,大清国五十年内必亡,他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分剖离析。然而主德隶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言国朝将亡,此论不可谓不大胆,而后的历史进程,更加证明了赵烈文的高明。到公元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清朝走完了它的历史步伐,此时离赵烈文的预言过了四十四年,赵烈文的五十年内清朝必亡的预言被完全证实。其实,文人对国家命运的预言,并不少见,粱启超当时也有“不见宣统五年”论,梁启超固然一语成谶,但当时的局势已然明朗化,如此预言,相对容易。而赵烈文在所谓的“同治中兴”时期,能看到皇朝背后的深刻危机,这就不能不佩服赵烈文独到的眼光了。
 
赵烈文虽然政治眼光独到,于金石碑版学也钻研颇深,成就斐然,可是到今天,他的书法作品却依然被归入小名头的行列。此件楷书扇面,录姚合诗两首。姚合晚唐诗人,官武功主簿,诗作清新,人称武功体。赵烈文书法承袭了董其昌秀雅平淡的基调,端庄而又风神潇洒,焕发出浓浓的文人气息。面对此作,若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确实是一种享受。

http://s7/middle/924b12eegc9b54a9cdab6&690

http://s10/middle/924b12eeg7a922113467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